作者:康松
對于學生來說,錯誤是最有價值的學習資源或者說是最好的老師,有時錯一次比對十次進步還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的錯題,并對之進行歸納整理,在此基礎上“用”好錯題。最簡單的辦法是讓學生用彩色筆在錯題上做好標記,并在醒目的位置進行修改。但這樣做,在以后復習時就需要增加翻閱相關書本的時間,效率不高,所以最好能建立專門的錯題本。使用錯題本能夠加深學生對錯題的認識,讓他們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對其學習的幫助很大,可收事半功倍之效,F(xiàn)在很多網(wǎng)站上都有電子錯題本,使用起來很方便,不過必須得有配套的電子設備。其實,我們在教學中繼續(xù)使用紙質(zhì)的錯題本,效果也不錯。
在教學中,如何使用錯題本,教師要摸索其中的“門道”。很多老師和學生都接觸過錯題本,真能堅持使用的并不算多,主要原因是錯題較多,要抄寫到錯題本上得用不少時間,增加了學生的負擔,降低了學生及教師、家長的積極性。有的老師會讓學生將錯題剪下來粘貼到錯題本上,但不是所有的學習資料都適合剪切。也有一些老師對錯題本的要求過高,比如要求學生將錯題分類整理、要求學生分析出每道錯題的錯誤原因,等等,往往也超出了學生的能力范圍,很難落到實處。所謂“大道至簡”,錯題本簡單實用最好,不必搞太多花樣。
為了保證學生能堅持下去,我們想了一個辦法,要求學生每天自選兩道題整理到錯題本上。學生當然會選字數(shù)最少的、最簡單的題目,而這恰恰是最需要的。最有價值的錯題應該是簡單的題,特別是會做卻做錯了的題,這樣的錯題經(jīng)過再學習更容易糾正,有助彌補學生知識上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千萬不要把錯題本變成難題本,很多難題讓學生改多少遍也不見得能學會,往往白白耽誤工夫。
每天的兩道錯題可以定為學生當天的常態(tài)復習作業(yè),首先要完成。而每周積累的十道錯題,就是周末的常態(tài)復習作業(yè)。我們也規(guī)定了錯題本的格式:一頁紙沿中線對折,在左側抄寫錯題后,下面留下足夠的空白,在右側第一次改錯,周末時在空白處二次改錯。根據(jù)艾賓浩斯記憶曲線,我們建議學生以“12730”復習法消化錯題本上的相關題,“1”是指當天,“2”是指第二天,“7”是指周末,“30”是指月末。錯題至少要做四遍,當天的錯題當天改,第二天要再看一遍,每周的錯題周末再次改錯,每月的錯題做一次整理,考試前把錯題本作為第一手的復習資料。錯題本上的題要有總序號,對于第二次出錯、第三次出錯的錯題,要在題目序號上用三角、圓圈、五角星等符號進行標記,作為下一次復習重點,省去了重新抄寫與整理的時間。
對于沒有整理到錯題本上的錯題,一定要讓學生明白其價值,養(yǎng)成用紅筆做標記與用紅筆改錯的習慣。對于不會做的題目應當允許學生抄。學生抄一遍解題過程,可能比聽老師講一遍的效果還要好。當然,老師先要讓學生明白,抄答案不是練書法,在抄的時候應該盡量弄懂一步再抄寫下一步,而且必須要用紅筆,要明明白白地告訴老師和家長,用紅筆做的題是自己不會的,表明“我需要幫助”。而老師、家長見到學生用紅筆做的題,也要及時給予輔導。
要教育學生不要用涂改液、膠帶紙、透明膠銷毀錯誤,掩蓋或湮滅的是錯誤的表象,雖然也許在紙上看不到它,但錯誤還在。正如“掩耳盜鈴”,捂住自己的耳朵是聽不見鈴聲了,但鈴聲還在。往大了說,人生也如此。教師應幫助學生感悟,不必害怕學習中的錯誤,而應當有面對錯誤的勇氣,唯其如此,才會逐漸培養(yǎng)起健全的人格。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954338.html
相關閱讀:小說文體知識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