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提出必須把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素質教育的重點,這給課堂教學改革提出了要求和方向。陶行知說:“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所以數學課堂的生活化是加強學生實踐能力、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
一、轉變教師的教育意識是數學課堂生活化的前提
1.服務意識。服務是一種資源,優(yōu)質服務是創(chuàng)設舒心環(huán)境,獲取最佳效益的有效手段。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服務學生,旨在點撥、引導、創(chuàng)設情境,必須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精湛的教學藝術、科學的教學方法,“潤物細無聲”地引導學生探究、獲取知識,學會思考。如在“從面積到乘法公式”這章公式的推導過程中,老師用事先準備好的硬紙板拼接圖形,用不同的方法計算面積,讓學生感受將要探討的整式乘法計算方法并進而得出整式乘法公式。此過程,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和有意識板書就是對活動主體的服務。教學中樹立服務意識,是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的科學定位,有利于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愛學、會學、樂學。
2.生活意識。眾所周知,在從生活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這一點上,美國的“木匠教學法”很成功!澳窘辰虒W法”的核心就是注重知識來源于生活,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取知識,讓學生自我發(fā)現和解決問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F在教學中密切聯系生活的太少,使教材知識結構與學生認知結構無法達到同步,教師為達到教學目標而搞題海戰(zhàn)術,反復機械訓練,阻礙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所以在教學中要注重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直接經驗,把教學歸樸于實踐和生活。
二、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數學是數學課堂生活化的基礎
知識是前人在生活中積累的經驗或總結的規(guī)律,而教學目標是為了掌握規(guī)律及學習發(fā)現規(guī)律的方法。若教師只是讓學生掌握知識,那就把學生頭腦當成了知識的容器,“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點燃的火把”。因此,教學中必須讓學生了解知識發(fā)現的過程,但45分鐘畢竟有限,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捕捉、獲取、積累生活中的數學知識。首先,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資源。如車輪為什么是圓的?如果車輪不是圓的,你騎車有什么感受,從而感受圖形形狀與我們生活的關系和影響。其次,指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教學。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數學,既可積累數學知識,更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最佳途徑。如從車票中得到什么信息?引導學生觀察車票,從中發(fā)現日期、車次、座號、票價、開車時間、售票時間、車票序號、條形數碼系數等數據,感受數據所提供的信息以及給我們生活所帶來的方便與好處等。
三、善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是數學課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徑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就是模擬生活,使課堂教學更接近現實生活,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加強感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激發(fā)思維。課堂教學如何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呢?在講解“可能性”這一章,舉出這樣的例子,如:一對骰子,如果擲兩骰子正面的點數和為2、11、12,那么甲贏;如果兩骰子正面的點數和為7,那么乙贏;如果兩骰子正面的點數和為其它數,那么甲、乙都不贏,繼續(xù)下去,直到有一個人贏為止,這個游戲是否公平?或讓學生在袋中摸球,鼓勵學生探索隨機現象中的規(guī)律,讓學生對試驗發(fā)表意見,體會頻率表現了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已有體會的同學相互交流,個個胸有成竹,爭先恐后發(fā)言,課堂能不充實、活躍嗎?
運用圖形創(chuàng)設情境。在“統計圖選用”的教學中,首先出示一張扇形統計圖,認識扇形統計圖并從中盡可能多的獲取有用的數據,感受扇形統計圖的特點,體會它能夠直觀形象地顯示各個量在總量中所占份額這一優(yōu)點。
運用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媒體具有直觀、形象、具體、生活的特點,運用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使抽象概念具體化,使難理解的問題容易化。如“從三個方向看”的教學,這樣引入:屏幕投影從不同的方向拍攝廬山彩照,并配以蘇軾的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多美的山,多美的詩,讓學生體會這首詩的含義?問學生生活中有類似的體驗嗎?從而進一步學習“從三個方向看”的有關概念和性質,不但能掌握知識,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信心和興趣。
四、在探索新知時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是數學課堂生活化的拓展
我們的現實生活是數學知識的豐富源泉,數學知識的產生來源于我們的生活實踐。從生活中找到事物的原型,然后將教材中的問題融入這個原型,對教材問題進行生活化的“包裝”,用生活在數學知識和學生之間架起一座相互溝通的橋梁,讓學習順著這座橋梁去學習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方法。
五、在練習時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是數學課堂生活化的提高
學習數學知識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和應用于生活,學以致用。因此在練習時,應多設計一些實際應用的題目,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二次函數的應用練習中,為了鞏固學生對二次函數的應用,讓學生觀察校園噴泉噴水時的情景。由于在設計上可能有些偏差,所以校園噴泉在噴水時,水落到了池塘外的小路上,給學生的行走帶來了不便。老師將生活問題搬進了課堂,讓學生嘗試著去做一名設計師,設計一個合理的噴泉方案。所有的學生都興致勃勃、躍躍欲試,學生的興趣非常的高,熱烈的討論既鍛煉了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應用意識,讓學生將學到的數學知識用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這種課堂教學生活化,將教學的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的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
來源:233網校論文中心,作者:左一亮
相關鏈接>>
1、決戰(zhàn)高考數學之四月深化復習(學生版)
3、學年春初中數學備課資料精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952192.html
相關閱讀:高考數學一輪復習的五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