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無德育可談”,同行之中也不乏其論。其實不然,數學中的德育思想教學乃是協(xié)調師生合作的楔子,如果運用得當,數學教學也能事半功倍。本文擬就德育思想在數學教學中運用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提高教師自身素質,爭取表率效應。
教師以身作則、以身示范不僅是師德的體現,也為學生提供了學習的榜樣,教師執(zhí)教嚴謹就能感染和影響學生治學嚴謹,教師思維敏捷、活躍就會使得學生富有朝氣,充滿創(chuàng)造精神。
寓德育于數學之中,就必須加強教育理論學習,提高對育人的認識,增強“寓”的意識,才能充分發(fā)揮其主導作用。十幾年來,我不斷鉆研《教育學》、《心理學》、《中學數學教材教法》及《數學方法論》等理論,還自訂了《數學通訊》、《現代中學數學》、《初中生》等多種雜志,作了大量筆記,然后把適宜于初中數學教學的理論摘錄成冊,作為“佐料”自然地輸送給學生。再者,教師的認真態(tài)度對學生的影響非常重要。比如,備課就是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備課的好壞直接影響一堂課的質量,備課不但要有深度、廣度、方法和效果,而且要結合本科目知識縱向去備,與其它科目關聯著的知識橫向掛鉤,盡量使自己這堂課在最短的時間內起到最好的效果。重視課堂四十五分鐘,重視課堂教學的知識結構對學生的作用,是教師改進課堂教學的重要前提。
二、利用數學史料,激發(fā)學生愛國愛科學的激情。
中華民族有著光輝燦爛的數學史,中學數學課本也收入了許多生動的素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因素,結合有關的數學內容,向學生介紹我國數學發(fā)展的歷史、古代科學家們的杰出成就、現代中國人對數學發(fā)展的貢獻等等。比如,《九章算術》是我國古代人民偉大的智慧結晶!柏摂怠边@個概念,在世界上,中國也是最早使用它的國家;祖沖之的圓周率研究的輝煌成就,表明我國古代數學高度發(fā)展的水平;九年義務制課本在安插的“讀一讀”、“想一想”,許多內容具有一定價值的可讀性,如果教師在課余把內容進一步深化,帶領學生一起去看,很大程度地能起到帶動學生追求真理,探索科學的熱情。
三、根據數學的嚴密性、實踐性培養(yǎng)學生個性品質。
數學來源生產實踐且又是最講真實的一門科學,教學可以通過具體概念、法則、定理、命題的教學,通過嚴格的數學訓練,在嚴密的邏輯推理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言必有據、正直講理的思想品質。
數學學習不能死記硬背,生搬硬套,對于疑難問題要啟發(fā)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搞清楚來龍去脈;所以,在數學這種思維變化當中,教師應當努力去培養(yǎng)學生不斷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明確學習目的,激發(fā)他們刻苦頑強、努力拼搏的精神,用數學的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史,說明數學是數學家們在實踐中長期探索、反復實踐,不怕挫折失敗,經過無數次論證的結果,教育學生學數學不畏艱難、知難而進,培養(yǎng)他們頑強的毅力和鍥而不舍的精神。數學教學是一個細致而必須具有耐心的輸導過程,數學語言要精煉,板書要工整,格式步驟要清晰,多了有畫蛇添足之感,少了不能說透問題,教師要用數學這種完美觀點去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書寫整潔、一絲不茍的學習態(tài)度和科學作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930562.html
相關閱讀:高考數學題型:多做典型題多歸納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