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多媒體課件與化學教學的整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化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當代教育理論強調素質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占中心地位的是學,而不是教。因此,應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強調學生的參與以及學生個性的發(fā)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微機多媒體輔助教學順應了時代的潮流,多媒體技術是指以計算機為核心,綜合處理文字、圖形、圖象、聲音、動畫以及視頻等多媒體信息,并使這些信息建立起邏輯連接,以表達更豐富、更復雜的思想或方法,這些教學信息能夠在短時間內作用于學生的各個感官,使學生產生一種前所未有的深刻的感受,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是一種較為理想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多媒體軟件具有人機交互的優(yōu)越性,以及存貯信息量大、畫面豐富等特點,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建立起一個學生自己控制的發(fā)現式教學環(huán)境,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解放了學生的想象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比較好地解決在傳統教學中他們的被動地位,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在素質教學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優(yōu)越性。


         2002年我參加了山東省課件比賽,學習并欣賞了兄弟學校的課件制作,收獲頗多,感觸頗多。


  一、微機多媒體的引進,為學生們營造了一個發(fā)現式、參與式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在教學過程中,微機多媒體的應用,極大地改變了傳統教學過程中的教與學的關系。通過微機多媒體的硬件和軟件的不斷更新及開發(fā),不斷地給予學生以新的環(huán)境,也就不斷地強化教學過程中的"刺激--反應";同時也為學生們營造了一個發(fā)現式的環(huán)境,在這個環(huán)境中,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由他們自己參與發(fā)現新的事物和新的知識,使其成為真正的課堂學習的主人。例如筆者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我校寬帶上網的優(yōu)勢,事先網上下載、存放了許多有關化學實驗和日常生活中的化學知識等方面的內容。在講解氯氣、電解原理及應用、肥皂的洗滌原理等方面內容時,適時調用這些清晰的畫面,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活躍課堂氣氛。微機顯示的畫面以其清晰、色彩豐富、調用方便等優(yōu)點,在視覺效果和吸引學生注意力等方面,比以往常用的幻燈、掛圖有著無可比擬的優(yōu)越性。在講解和復習氯氣的實驗室制法時,利用微機軟件,在教學中,由學生自己操作微機,選擇正確的儀器圖形,拼畫正確的裝置圖。讓學生通過簡單的操作,實現儀器的移動,把過去教師一人操作,學生被動觀察的單一活動,變成學生們自己的行為,并且可以通過微機的反饋系統,及時地解答學生們在操作時遇到的問題和錯誤,變單方面的信息傳遞為雙向活動。使學生們平時學習到的以及即將學習到的知識,在微機世界里形象地再現出來,使學生們在自己創(chuàng)造的環(huán)境中變乏味的學習為輕松愉快的學習,充分體現出在學習中當家做主的優(yōu)越性。再如:課堂上演示實驗教師一定要親自動手,讓學生觀察到真實的變化;但有些現象,教師在講臺上操作,下面的學生卻不一定觀察得清楚。就可以利用微機多媒體連接攝像系統,并通過微機聯網顯示的功能,把小小的試管里發(fā)生的一切,通過顯示器清晰明確地呈現在全體學生的面前,從而克服了后排同學觀察不清的弊端。 


         這樣的教學過程,一方面使學生觀察化學實驗現象以及研究和學習化學的重要手段更加直觀、清晰;另一方面由于學生們的參與,使得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掌握知識的欲望更加強烈,從而達到調動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目的。


      二、微機多媒體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虛擬的世界,為突破教學難點提供了方便


         微機多媒體可以利用自身的聲、畫功能,建立起一個微機自身生成的環(huán)境,而師生則可以在此環(huán)境中作為參與者,進行各種操作和觀察,將在真實世界中難以感覺到的虛幻世界、微觀世界真實地模擬出來;瘜W中涉及到許多微觀世界的知識,對于學生來說,受其想象力的局限,比較難于掌握。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多以掛圖、幻燈和模型來幫助學生想象,但因這些輔助手段的靜止性和單一性,實際效果并不理想。而微機多媒體卻可以利用其功能,將微觀世界在微機里立體地,多方位地、動態(tài)地表現出來。筆者在講解這些內容時,就充分利用了微機多媒體的動畫功能,編制了適合教材的軟件,將摸不到、看不見的微觀世界模擬出來,真實可信地展示在學生們的面前,自然就會引起學生們討論、分析這些動畫,并產生研究問題的欲望。這時教師適時地加以引導和點撥,使學生們對應掌握的知識點理解得非常透徹。通過這樣的設計,利用微機建立的虛擬世界和人機交互性,讓學生們自己在這個環(huán)境中去體會想象不到的東西,讓復雜難懂的難點變?yōu)樗麄冏约簞邮志涂梢越鉀Q的問題,難點也就比較容易被突破了。


         化學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課件的時機主要有:


         1、微觀粒子運動。化學是研究分子、原子及核外電子等微粒運動的科學,而微觀粒子的運動又是看不到、摸不著的,通常情況下我們只有借助于掛圖和模型,通過我們教師的講解而使得學生理解。高中化學晶體結構、有機物分子空間結構、同分異構、電解池原理、原電池原理、消去反應、加成反應、酯化反應、聚合反應、膠體的滲析與電泳等等,都可以用多媒體課件來模擬。筆者深有感觸的是有關晶體結構的知識,通常需要兩三節(jié)課的內容,如今用多媒體課件,只需要一節(jié)課就能夠充分說明,并且效果很好。諸如氯化鈉晶體一個晶胞中有多少個鈉離子、多少個氯離子,一個鈉離子周圍距離相等且最近的鈉離子有多少個的問題,幾乎不費口舌,學生就能搞清楚。


         2、有毒、有害以及在短時間內無法完成的實驗。如硫化氫的性質與制;CO、SO2、Cl2等毒性實驗以及膠體的電泳。


         3、錯誤的實驗操作后果。如氫氣還原氧化銅時先加熱后通氫氣、將水加入濃硫酸以稀釋濃硫酸、用啟普發(fā)生器制取乙炔等。


         4、化學生產流程的宏觀演示。如接觸法制硫酸、氨氧化法制硝酸等。


  三、開發(fā)制作多媒體軟件、建立信息庫


        多媒體課件是以電腦為操作平臺的一種新的授課方式,這就不象實物展示那么實在和方便,因此要使多媒體課件能夠很好地被運用,并能取得好的授課效果,多媒體課件就必須具備--強大的可操作性。可操作性其實就是交互性,也就是指操作的人與電腦之間能夠相互交流,相互作用。制作多媒體課件是為了運用它來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可操作性就成了多媒體課件能否得以廣泛運用的一道屏障,可操作性就是多媒體課件的生命力。只有有了很強的交互性,才能使教師在運用多媒體課件上課時做到得心應手,能夠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認識和見解,這就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同時,當學生在使用多媒體課件自學時,強大的交互性也更能夠給學生的學習帶來方便,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少走彎路。


        多媒體輔助化學教學過程主要包括四個要素:教師、學生、教材和多媒體。四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為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必須正確處理四個要素之間的關系。根據皮亞杰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組織者、指導者和知識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主動施教的知識灌輸者;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動接受者、知識灌輸的對象;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識是學生主動建構的對象,而不是教師向學生灌輸的內容;媒體是創(chuàng)設學習的情境以及學生主動學習、協作、探索和完成知識意義建構的認知工具,而不是教師向學生灌輸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由此可見,多媒體輔助化學教學不能以多媒體簡單的代替教師的傳授,仍然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突出多媒體教學的輔助功能。只有處理好這四個要素之間的關系,才能正確定位多媒體課件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由此看來,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應遵循下列原則:


        1、多媒體課件是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的工具,凡是能夠用普通媒體如模型、掛圖等實現的就無須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應該處理好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學與傳統媒體教學的關系,粉筆和黑板仍然是我們老師的主要教學工具,我們應該將多媒體課件作為課堂教學點睛之筆。


        2、可以課堂演示的普通化學實驗不能以動畫代替。實驗媒體是任何其他媒體所取代不了的,它能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實驗是最直接、最生動的媒體,化學教師不能舍本逐末,放棄垂手可做的實驗而去用計算機模擬實驗。


        3、多媒體課件應以小的"積件"為主要形式。多媒體課件做好后,應是適合人人使用,不因教學思路和課堂結構的不同而發(fā)生沖突。即一個難點對應一個課件,教學思路變了,課堂結構變了,課件仍然可以使用,只有這樣的課件才會有強大的生命力,才會被推廣。


       4、課件應具有良好的交互性。有些教師制作課件時,將整個課堂教學內容、教學程序以及板書等統統編織進去,上課時老師只管按鼠標,一路"next"下去,雖然省勁不少,但交互性太少,仍然是"灌輸式",教學效果并不好。特別是學生自學型的習題式課件,更應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和反饋功能。


        多媒體課件的來源無非兩個方面:一是自己制作,二是網上下載。通過自己的構思和創(chuàng)意,制作出的課件是智慧的結晶,是辛勤勞動的成果,我們應為能夠制作出好的多媒體課件而自豪。但是,畢盡時間有限,精力有限,甚至外語水平所限,完全由自己制作的課件終是少數,大量的課件還需要到網上去下載,或者進行二次開發(fā)。英特網實現了資源的共享,我們化學教師應該能夠充分運用網絡資源為自己的教學服務,解決同一個教學難點甚至可以找到多個課件,我們要有比較地吸收、利用、改進和開發(fā)。


        利用微機的存儲信息量大的特點,可以大量存貯習題和知識點匯總,為學生進行練習和復習提供方便,建立起自己的習題庫、單元檢測題庫和復習指導體系庫,并將單元檢測題的得分率輸入題庫。同時研究了如何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能很好的利用這些資料。在使用單元檢測題庫時,根據學生每個題目的得分率進行選擇、有的放矢。這樣的設計,針對性強,在下一章的檢測題中可以將上一章得分率低的題目稍加變化再次檢測,這樣循環(huán)往復,學生的錯題率會大大降低,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四、課件制作及使用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課件制作不可違背知識和認知的科學性。在平常上網下載課件時,?梢园l(fā)現有些課件中存在著一些細小的漏洞,從而使課件缺乏一定的科學性。主要表現在下列兩個方面:


(一)知識內容缺乏科學性


         第一、忽略鍵長的變化。例如,在運用Flash制作有機物的各種反應的動畫時,大家時常用的都是用球棍模型來表示有機物,表示有機物間的典型的變化,如,各個鍵的斷開、原子或基團的相互迭加等等,但是大家時常忽略表現鍵長的細小變化,例如,CH2=CH2在與Br2的反應中,C=C鍵變成了C-C鍵,鍵長增大,這一點大家往往容易忽略。在反應中鍵長的確發(fā)生了變化,如果我們使其不變,這就明顯違背了反應的實質。


        第二、忽略各微粒大小的比較。同樣在化學課件的動畫制作中,我們還會經常遇到有關原子、離子和分子這些微粒的表現,大家通常會在注重動畫中的動態(tài)變化時,而忽略對各種微粒本身的比較,特別是微粒的大小比較。例如,Na原子就比Na+要大,Cl原子就要比Cl- 要小,Na原子比H原子大等。如果在課件中沒有注意各種微粒的大小,而把各種微粒的大小都作成一樣,這樣即使動畫做得很漂亮很美觀,但是它的大小的表現本來就是一個科學錯誤。


         做課件的目的是為了更清楚地傳授知識,更清楚地使學生掌握知識,因此使知識本身具有科學性將是我們教師首先要做到的,一個優(yōu)秀的完美的課件首先就應該具備知識的科學性,課件中有關知識的科學性不容我們忽視,那怕是極其細小的某個方面。


(二)認知特點缺乏科學性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電腦技術也在不斷地溶入到教育教學之中去了,但是電腦技術也僅僅只是一種技術,僅僅只是一種為了教育教學取得更大、更顯著的效果而采取的一種手段,它并不是萬能的,我們不可過分地夸大它的效用,而違背學生在學習中的認知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的科學性。其中,在做課件中經常出現的弊端就有:


        第一、課件的界面過于花哨,內容華而不實。多媒體課件需要借助一定的藝術形式,但不能單純地為藝術而藝術,僅僅停留于作表面文章。如色彩過于艷麗的界面、美觀好看的按鈕、字體變化多樣的文本,美化了界面、方便了老師的操作,但這些卻很容易成為學生的視覺中心,影響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注意,注意力的分散必將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只有充實的內容與完美的外在形式有機結合,才能真正達到十分有效地傳授知識、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善教學環(huán)境的目的。


        第二、課件呆板單調、索然無味。在學習過程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呆板單調的多媒體課件不能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反而只能會削弱學生的學習激情。多媒體教學是以文字為基礎,配合圖像、聲音、動畫等各種手段,從多方面刺激學生的感官,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教育效果。一個形式呆板的多媒體課件與黑板加粉筆的教學方式又有什么區(qū)別呢?為了充分發(fā)揮出課件的效用,那就只有充分發(fā)揮出多媒體的長處,避免呆板單調,力求給學生一個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喚起高昂的學習興趣。


  總之,在素質教育中,如何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又能大力提高學習成績,這一困擾人們的矛盾不可避免地擺在每個教育者的面前。通過實踐證明,我們只要認真研究和大膽嘗試微機多媒體輔助教學這一現代化教學手段,不斷地去學習、掌握這種技術,很好地運用于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之中去,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利用微機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yōu)越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一定能有效地幫助我們解決這一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885916.html

相關閱讀:學習酸堿鹽部分成績有高招

  • 上一篇:鄒承魯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