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我都認定學(xué)習(xí)的目的不是考試,但身處于考試制度之下,我又不得不做一個考試的擁護者。很多時候,我覺得如果沒有考試我會更幸福,而有了考試我會更成熟。有多少次考試就有多少次發(fā)現(xiàn)自己缺點的機會,也就有多少次改正缺點的機會。我自己就是在一次次考試的洗禮中成長起來的。最初讓我領(lǐng)會這一點的是化學(xué)考試。
高一上學(xué)期的期末考試,我的各科成績都讓人刮目相看,唯獨化學(xué)成績,難以啟齒,是70分(滿分110),比班里的平均分還低5分。一向在各科考試中名列前茅的我,第一次受到如此沉重的打擊。發(fā)成績那天是1月11日??我的生日。不記得那生日是怎么過的,只知道無論媽媽如何勸慰都無法止住我的淚水??那可是我第一次為考試成績而哭泣啊!一直以來,我被認為是那種凌駕于一切煩惱之上,永遠不懂得憂愁的人,但我知道我不是。笑容早晚會被淚水擊垮的。而那次,我是真的被刺傷了??不管是在自尊上還是自信上。一個下午過去了,淚水流干了,我也開始慢慢清醒了。這失敗倒底是什么造成的呢?我第一次鄭重其事的開始剖析自己:首先對化學(xué)缺乏興趣、學(xué)習(xí)不主動;其次,在化學(xué)上沒下什么功夫,沒做多少題,從那以后開始了我為化學(xué)而奮斗的歷程。
高三那年,更是我猛拼化學(xué)的一年。盡管兩年來的努力已卓有成效,但離目標還有距離,這一年里,我做了不知多少化學(xué)題來彌補這段距離。雖然我不是題海戰(zhàn)術(shù)的擁護者,卻深知題做多了心里會有底,有時候原本不理解的東西在做題的過程中也會慢慢明白,而且解題有時也是件蠻有樂趣的事情。所以我對解題情有獨鐘。(當(dāng)然做題要講究質(zhì)量,而不只是數(shù)量。)
不過,考試就是那么奇怪,遠不像做題那么簡單。上文所提及的那次考試雖是我第一次為成績而哭泣,卻不是最后一次。
進入高三,考試突然增加了許多,而哭泣也隨之增加了。不記得多少次躲在被窩里哭到深夜,有多少次一個人徘徊在大槐樹下偷偷抹眼淚……而在所有那些不理想的考試中,最不理想的又是化學(xué)。
當(dāng)然化學(xué)考試題目偏難是一定原因,但我自己的缺點卻是主要的。由于題目難、題量大,往往答完題后沒有足夠的時間檢查,而做題的準確率又不高,往往是眼睜睜看著自己把會做的題做錯了。為了提高準確率,我把重點放在了平時做題上。每次做題都不檢查,直接答案批改,計算準確率,并記錄下來。開始的時候,準確率的確不高,但每次我都督促并鼓勵自己。久而久之,我確實比從前謹慎多了。除準確率外,我在考試中還有其他的毛病。而這些通常是在每次考試后痛苦的自我剖析中發(fā)現(xiàn)的。這種時候,我總是下定決心痛改前非,如果這時再進行一次考試的話,我斷定自己會考得很好。但可惜的是,從沒有哪兩次考試離得這么近,而當(dāng)下次考試到來時我常常是好了傷疤忘了疼,又犯起了老毛病。為了留住“傷疤”,我準備了一個“錯題本”,把每次考試的錯題都記錄下來,不光修改還要寫上錯誤的原因和自己的缺點。隨即,這個本子不光記考試中的錯題還記平時做題時有代表性的錯誤,并最終發(fā)展為每科一本。每考一科之前,我都會翻閱這個本,剝開舊日傷疤,以提醒自己;瘜W(xué)尤其如此。這種方法確有成效,同樣的錯誤,我很少重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864672.html
相關(guān)閱讀:尖子生分享:六大習(xí)慣成就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