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綱據本,掌握地理原理、規(guī)律
①先將書讀厚:首先我們要在書上做一些讀書筆記,而且要加上自我的解讀或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②再將書讀。簩⑽覀冏x過的知識整理成為主干,構建自己的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我們通過圖示來表達我們頭腦中所學到的概念、思想理論等等,是將隱性的知識變成顯性的、可視的,便于思考、交流與表達。它是由節(jié)點、連線連成的知識結構圖,其中節(jié)點代表概念,連線代表了概念之間的關系,節(jié)點和連線組成了網絡知識結構,這表示某一個主題及其層次。
2、利用課本,學會舉一反三
尋找同類地理事物的特點和規(guī)律,能夠做到舉一反三。復習時要勇于跳出教材的局限,適當拓寬知識面,在思考問題時,有一定的鋪墊,能觸類旁通,思路靈活。
3、利用總結和歸納課本內容,掌握地理學習的規(guī)律
如:區(qū)域地理(大洲或國家):位置、范圍、人口、地形、氣候、河湖、資源、工農業(yè)、交通、城市。
分布(區(qū)位選擇)、成因、特點、問題、解決措施
4、利用巧妙的方法記憶知識
①諧音記憶法。例:地殼中含量最豐富的自然元素:氧、硅、鋁、鐵、鈣、鈉、鉀、鎂
(養(yǎng)閨女,貼給哪家美?)
②口訣記憶法。例:我國省級行政區(qū)的名稱: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云貴福吉安;川西二寧青甘陜,內重臺海北上天,港澳特別行政區(qū),一國兩制已實現。
其實地理很簡單,大家可以試著從以下三方面去做:
第一、抓概念重消化。
在學習地理時,要重視對概念的理解,要對所有地理概念深度理解、吸收,不留夾生飯。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斷問題才會正確無誤。要把那些極其容易混淆的概念羅列出來,對比其差異,諸如:天體、天球;恒星日、太陽日;時區(qū)、區(qū)時等。當然,概念學習并不是獨立的,要不斷的分析和解決問題。
第二、抓原理重理解。
從基礎知識抓起,扎扎實實,一步一步地過原理關。如:氣溫與氣壓的關系;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季風與季風氣候;生態(tài)平衡的條件等。掌握了這些原理、法則和規(guī)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說服力做就能夠舉一反三,找尋同類地理事物的共同特點和規(guī)律。
第三、總結和歸納,掌握學習地理的規(guī)律。
將重點知識整理歸納形成提綱,構建自己的思維導圖。也就是我們上面所說將書讀薄的過程。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屬于文科類的內容,適合采用一些文科科目的學習方法,加強對知識的記憶尤為重要。學習時要多看書,掌握知識要點;會看書,把握教材的大綱和主要觀點;還要多思多想,善于總結,形成自己的看法。學習地理科目側重于重點和方法的運用,結合實際進行思考,舉一反三。
地理知識內容十分豐富,實踐性強,應用性廣,學習時要緊密結合、密切聯系周圍的事物和現象、當地和國家的經濟發(fā)展、國內外的時事熱點等,讓學習更貼近生活實際,更為鮮活有趣。還要盡可能地走進大自然、走入社會,親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和現象,將書本、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能力在野外觀察和社會活動中得到應用,培養(yǎng)觀察分析、活學活用、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實踐創(chuàng)新的能力。
最后我想在說一個問題,有的同學們覺得地理特別抽象和生活沒太大關系,我想說,生活之中處處有地理,時時有地理,例如陰晴冷暖,晝夜更替,日長日短,抽洗臉池子按鈕的旋轉,冬夏季節(jié)影子長短等等,都有地理的影子,因此地理就在我們生活中,它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學好地理其實真的不難,大家一起努力加油!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802878.html
相關閱讀:高考地理文綜試題分析及備考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