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的念頭、想法,會影響外在的容貌、表情、語言、動作。而外在的學生的容貌、表情、語言、動作等,不經過刺激,還不能明顯地反應他內心的真實念頭和想法,這就需要老師通過語言、行為、表情等進行刺激,讓學生的容貌、表情、語言、動作表現(xiàn)的更為明顯,讓我們準確地獲得學生真實的想法和念頭。
一個學生與別人鬧了矛盾,當他的情緒平息之后,他是否還會念念不忘,伺機報仇,此時我們很難揣測。教師就必須通過“摩意”之術,來準確判斷,以防止惡性事件發(fā)生。
那么,教師應該如何來“摩意”呢?通常有這么幾個方法。
(1)平和、平等
教師與學生溝通可以用平等的身份、平和的態(tài)度與學生聊天,這種氛圍當中,學生更容易向老師袒露心事。
(2)正氣、正義
與學生溝通,教師要有一身正氣,學生由于受教師感染,更容易坦白自己做的錯事,并加以改正。
(3)喜悅、高興
學生喜悅的時候,容易說實話。老師有意識地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學生更容易把別的有用的信息告訴老師。
教師如何弄清楚學生內心的“真實意圖”
(4)憤怒、發(fā)怒
學生心里有氣,但也會掩飾自己,在老師面前不表現(xiàn)出出來。教師可以適當?shù)拇碳W生,弄清他到底有多么生氣,進而掌握事情,并解決問題。
(5)名聲、名氣
教師做了久了,教師在一定范圍內,會有一定名氣,并會取得一定的成就。學生也會崇拜名人,教師表明自己的名氣,有助于學生把自己的問題告訴老師。
(6)行為、行動
教師在學生面前要有表率、示范的作用,要求學生做到的,我們首先做到,學生更容易信服我們。我們上課不遲到、我們不穿奇裝異服、我們命題閱卷不出錯,這都是表率作用。遇到困難我們伸手幫忙,遇到危難我們挺身而出,學生也都看在眼里。
(7)廉潔、清廉
有的老師覺得接受家長的宴請沒什么,小事一樁?墒遣糠旨议L請過客的學生,對老師不尊重起來,甚者覺得自己應該受到特殊對待。當學生覺得老師不能平等的對待所有學生的時候,教師在與學生溝通時,就會有障礙。
(8)信義、誠信
教師言而有信,有益于與學生溝通。教師言而無信,學生也容易說謊,不利于溝通。
(9)利益、幫助
有時學生犯了錯誤,教師也要維護學生利益的,從維護學生利益的角度,更利于溝通。也有的學生內心很封閉,對老師、同學都不愿意袒露心聲,教師則可以多幫助,有可能學生會主動地和你溝通。
教師如何弄清楚學生內心的“真實意圖”
(10)謙卑、示弱
教師不需要在每件事都很強硬或者強勢,我們也有缺點,也有一些地方不如學生,我們不妨示弱。謙卑、示弱不代表我們地位低下,只是一種做人的姿態(tài),為人的態(tài)度。一個人不可能一輩子總不低頭。
獲得實情,同時也要注意不要讓學生知道我們的真實意圖。這好比是釣魚,誘餌在明處,而魚鉤在暗處。我們所問的問題,很普通,學生沒有警惕性,而通過他的回答,我們就可以得到另外的東西。
有時候,我們實在是沒有相關的問題可以摩意,我們會問很多他喜歡回答的問題,最后再問那個他不想回答的問題,也很容易說出實情。其實,很多老師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一個人突然和你聊天,問一些不著邊際的問題,而到了最后的問題,就是他真正想問的問題。你回答的時候,一定要警惕。
作者:吳賓(山東威海三中物理教師)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758808.html
相關閱讀:政府工作報告亮點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