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都市姚店中學/胡志紅
新的課程標準正全面實施,課程改革已全面鋪開,數學課程改革更是走在課改前列,這是對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數學課程改革的深化。翻開數學新教材,馬上感覺到一股濃濃的生活氣息和全新的數學理念,數學與學生的經驗、現實生活及游戲緊緊的聯系在一起,數學走近了生活,也走近了學生,從課本內容上已經形成了以人為本,師生互動,師生、生生與課本之間的交流對話氛圍,但卻為我們的教學提出了挑戰(zhàn),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成了我們要面對的課題。同時,我們也深刻感受到課程改革能否順利進行,關鍵是教師,最終看教學。下面結合自已的實踐就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談一些個人觀點:
一.樂園學校,舞臺課堂
在新“課標”下,先要從教師自身觀念上更新,把學校變成學生樂學愛進的樂園,把課堂變成學生展示自我,發(fā)展個性的舞臺。
二.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興趣
古代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最積極的成分,也是學習活動中最基本的內驅力因素。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處于具體的情境中,可激起學生的強烈好奇,從而積極主動地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并圍繞問題去思、去想。學生的認知情感和學習興趣,主要傾向于學習活動本身和學習內容的趣味性。新教材已從各個方面著手,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并從以下兩方面入手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興趣:
。1)貼近學生,聯系生活。不論是問題的引入,還是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都應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結合學生喜聞樂見的各種可愛有趣的卡通人物、動物,情節(jié)生動、有趣的故事,精美的圖片,數學游戲,身邊的人物、事例,把學生引進直觀形象、真切現實、圖文并茂的樂園。教學中不過分注重數學知識本身的嚴密性、邏輯性,避開高深的概念名稱,注意從生活和學生的角度去選擇內容、設計畫面、編寫例題、設置練習,這樣,一定能讓學生覺得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數學有趣,數學不是與生活分割的多余。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同時學會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問題,體會到學有用的數學,生活中的數學。
。2)組織活動,內外結合。教學不應光在固定的教室進行,要結合教材內容,組織一些如測量、競猜、比賽、游戲之類的活動,操場、田邊、山上都可作為教學的場地。讓課時活動化,內容游戲化,不論新課還是練習課多以活動的形式出現。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等形式的活動里學習新知、鞏固新知,給學生提供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滿足學生愛動的特點、好勝的心理,及不同的學習需求和發(fā)展。
三.關注人人,注重情感
學生和成人一樣,最易受打擊和產生逆反心理的是受到不公平的對待,特別是教學過程中的“弱勢群體”,往往被忽視,或反重視(就是被歧視甚至打擊),或因一次委屈、一次忽視,可能使他們從此對數學教師連同數學永遠失掉興趣、信心!皭畚菁盀酢保瑢W生對教師的喜歡,可轉移到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喜愛,不論課內課外,也不論成績品行優(yōu)劣的學生,我們都應以平等的姿態(tài)去面對,熱情的目光去關注,從學習、生活、心理各個層面幫助關心他們,建立良好深厚的新型師生關系。
四.精心設計,重視過程
新《課程標準》提出:“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fā)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實踐活動中表現出的情感與態(tài)度……”。而新教材本身就體現出“情景----探索----試一試----練一練”的注重過程的編排體系,這給教師為學生提供“經歷學習的過程”,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教師要做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讓學生多探索、多實踐,做到體會數學,內化數學,做數學學習的主人,做認識、探索、自學、發(fā)展的主人。面對新教材,我們教師應該從教案設計、課堂模式、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上精心設計。(1)教案設計要充分體現“學”的主要過程,體現“學生經歷學習的探索過程”,要把握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創(chuàng)造、表現的時機和度,擺正教師的角色位置,盡最大努力讓課堂教學給學生帶來體驗的樂趣、成功的歡樂。(2)課堂應成為學生人人參與的、開放性的活動場。新教材給學生提供了大量觀察、實驗、活動的機會,課堂就應體現“情景----問題----探索----交流----合作----總結----鞏固----實踐”的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允許學生異想天開;允許學生辯解和爭論;允許學生裝說錯、犯錯;允許學生對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解決方法。(3)教學中要以開放題的教學為開放式教學的切入點,新教材中所編排的開放題為開放式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開放題的多向性、發(fā)散性有利于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展現兒童的個性,也為學生提供了自己進行思考,并由他們自己來表達的機會。合理利用教材的開放題或根據教材知識點創(chuàng)設開放題進行開放式教學,能更好地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探究問題。(4)教學手段要“新”,教材呈現形式變化,體現了先進觀念的同時,也要求教育手段的現代化,如大量的圖片需要用實物投影展示,大量情境要用多媒體展示,才能有助于學生學習。比如每一課的情境以及練習中的很多圖片,如果能制作成多媒體課件,配上音樂、動畫,學生會更感興趣,學起來會更有勁,效果也會更好。
五.留有余地,鼓勵探索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師作為學生探索知識的“引路人”、“合作者”“參與者”和"鑒賞者",應提供機會、創(chuàng)設環(huán)境,讓學生在活動中不僅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像數學家一樣進行研究、創(chuàng)造。從而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獲取了發(fā)現的快樂。這就要求教師提供疑點,不管是一個問題,還是一節(jié)課都不應急于去下結論和總結,要留有余地,使學生躍躍欲試,積極參與,鼓勵學生自主探索,使數學學習成為學生主動探索的過程。
總之,每一次數學教學都要給學生一片廣闊的天地,給他們提供充裕的自由探索、自主實踐的空間和時間,使每一個課堂都變成學生樂學、會學、善學的舞臺,充分發(fā)展學生對數學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意識、應用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讓數學教學課成為開放的、合作的、創(chuàng)造的探索活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699433.html
相關閱讀:盤點高考數學一輪復習七大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