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數學教學中的重要一環(huán)是“反思建構”,即在問題解決之后,學生的認識結構歷經順應或同化,進行諸如概念、定理等的一般性知識的意義建構。學生學習反思的培養(yǎng)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學生通過對達到某種學習目標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的總結,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反思,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習的自主性。
下面就我在教學中的一些做法結合自己粗淺的認識,談談如何讓學生在反思中得以提高,并成為一種習慣。
一、培養(yǎng)學生數學反思能力的策略和反思
1、在探究新知識的過程中學會反思。學生總是帶著自己的一套見解、經驗來到課堂,并通過日常生活經驗和先前的學習來建構新知。先前的見解、經驗就是學生反思的起點。學生初步形成知識模型、找到不同的反思、提出不同的見解之后是學生學習的契機。在教學中,教師應找準學生學習的起點,抓住學習的契機,才能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反思,使學生學會反思。
2、在數學知識獲取的過程中學會反思。在課堂教學中,我不僅讓學生親歷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還讓學生學習知識的獲取過程。讓學生在學習中悟出知識的來龍去脈與知識之間的密切聯系,同時我讓學生逐步學會及時整理數學知識,把握知識的來龍去脈和內在的邏輯結構,使之系統(tǒng)化。在一節(jié)課后,我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我是怎樣學會的,我本節(jié)課最滿意的地方是什么、不足是什么、今后應該注意什么?”一個單元結束時,我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本單元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地方、在知識鏈中還有哪些地方沒有貫穿起來?”這樣,在教學中經常性地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主動去整理知識,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收獲。
3、在題目做錯之后學會思考。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時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視對結論的思考,滿足于一知半解,這是造成作業(yè)錯誤的主要原因。結果常常出現不符合實際、數據出錯等現象,特別是一些“隱性錯誤”發(fā)生頻率更高。因此,教師應當結合學生作業(yè)中出現的錯誤,精心設計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從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角度來剖析作業(yè)錯誤的原因,給學生提供一個對基礎知識、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機會,使學生在糾錯過程中掌握基礎知識、理解基本概念,自覺地檢驗結果,培養(yǎng)分析能力。
二、注重解題的反思以提高數學解題能力
解數學題時,有時由于審題不清、概念不清、忽視條件、套用相近知識、考慮不周或計算出錯,難免產生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所以解題后,必須對解題過程進行回顧和評價,對結論的正確性和合理性進行驗證。
可是現在一些同學把完成作業(yè)當成是任務,解完題目就萬事大吉。我們的學生僅僅歸結為馬虎、粗心大意。但學生在解題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有些是由于不懂或不會造成的錯誤暫且不論,還有大量的錯誤是在學生自認為懂了、會了的情況下產生的。學生也因自己的“粗心大意”感到懊惱。其實如果把產生這一類的原因簡單地歸咎于“粗心”是不妥當的。以上這些錯誤,都不是“疏忽”引起的,而是反映了學生對一些基礎的數學概念、數學運算法則并沒有牢固地掌握。但只要學生自己解題后能認真進行反思,是不難發(fā)現并及時予以糾正的?上Р簧偻瑢W只滿足于一知半解,解完了事,不加探索回顧,任其漏洞百出。這種錯誤思想和做法,影響了學生解題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見,解題反思的積極意義及其重要性,必須引起師生在教學中的足夠重視。
所以在教學中我就一直告戒學生不能解完題就此罷手、如釋重負。應該做到積極反思、查缺補漏,確保解題的合理性和正確性。不少同學只滿足于一知半解,解完了事,不加探索回顧,任其漏洞百出。如果解題后認真進行反思,是不難發(fā)現并及時予以糾正錯誤的。其次要積極反思,探求一題多解和多題一解,提高綜合解題能力。數學知識有機聯系縱橫交錯,解題思路靈活多變,解題方法途徑繁多,即使一次性解題合理正確,也未必能保證一次性解題就是最佳思路、最優(yōu)最簡捷的解法。不能解完題就此罷手,應該進一步反思,探求一題多解、多題一解,開拓思路、溝通知識、掌握規(guī)律,權衡解法優(yōu)劣,在更高層次更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去學習、摸索、總結,使自己的解題能力更勝一籌。第三是積極反思、系統(tǒng)小結,使重要數學方法、公式、定理的應用條理化,在解題中應用自如、有的放矢。
三、培養(yǎng)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習慣
1、堅持書寫數學日記,展示自己的數學情懷。的確,數學不如有的學科那樣有趣,它本身的“枯燥與無味”常拒人于千里之外。要改變學生對數學的這種隔膜感,必須尋找讓學生感興趣的途徑和方法。數學日記是學生自己的一塊“自留地”,它讓學生在理性思考之外,散發(fā)濃濃人情味,飄悠著奇妙的幻想,褒滿了豐富的學科情結。讓本來不喜歡數學的學生,以這樣的方式進入數學視野,抒發(fā)自己的感受,體會自己的認識,表達自己對數學的理解,那不是最美的嗎?體驗和感受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學習者真心感悟、真心體驗到的東西,才能最終沉淀到他的內心深處。
2、建立成長記錄袋,記錄成長痕跡!稊祵W課程標準(實驗稿)》在評價建議中指出:“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成長記錄袋,記錄自己的數學學習情況和成長的歷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成長記錄袋,從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反思。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成長記錄袋適時回顧自己的成長情況。如實現了哪些學習目標?獲得了哪些進步?還需要哪些方面進行努力?組織學生在班上開展自評和互評。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反思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的努力。通過對學生學習反思的培養(yǎng),使學生能夠主動學習、進一步發(fā)展。
來源:233網校論文中心,作者:曹殿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592810.html
相關閱讀:數學附加題的一些思考與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