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曾鞏
臨川之城東,有地隱然而高,以臨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
?
然而方以長,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臨川記》云也。羲之嘗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此為其故跡,豈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而嘗極東方,出滄海,以娛其意于山水之間。豈有徜徉肆恣,而又嘗自休于此邪?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不如彼邪?則學固豈可以少哉!況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為州學舍。教授
慶歷八九月十二日,曾鞏記!
(選自中華書局排印本《曾鞏集》)
①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而嘗極東方,出滄海,以娛其意于山水之間。
譯文:
②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譯文:
③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學者邪?
譯文:
【
參考答案
】
5
.①當王羲之不愿受人勉強而做官的時候,他曾遍游越東各地,泛舟東海之上,以快心于山光水色之中。
②王羲之的書法到了晚才漸入佳境,看來他所以能有這么深的造詣,是因為他刻苦用功所達到的結果,而不是天才所致。
③或者是想推廣王羲之臨池苦學的事跡來勉勵這里的學生嗎?
【參考譯文】
臨川郡城的東面,有塊突起的高地,下臨溪水,名叫新城。新城上面,有一口低洼的長方形水池,稱為王羲之墨池。這是南朝宋人荀伯子在《臨川記》里所記述的。王羲之曾經(jīng)仰慕東漢書法家張芝,在此池邊練習書法,池水都因而變黑了,這就是他的故跡。難道真的是這回事嗎?當王羲之不愿受人勉強而做官的時候,他曾遍游越東各地,泛舟東海之上,以快心于山光水色之中。難道當他逍遙遨游盡情游覽的時候,又曾經(jīng)在此地休息過嗎?王羲之的書法到了晚才漸入佳境,看來他所以能有這么深的造詣,是因為他刻苦用功所達到的結果,而不是天才所致。但后世沒有能及得上王羲之的,恐怕是他們所下的學習功夫不如王羲之吧?看來學習的功夫怎么可以少化嗎!更何況對于想要在道德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的人呢?
墨池旁邊現(xiàn)在是撫州州學的校舍。教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608856.html
相關閱讀:“樂云鶴、夏平子”閱讀答案及譯文
你認為晨門的“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是揶揄還是贊美孔子-說說
歸有光《項脊軒志》閱讀答案
節(jié)選自《聊齋志異?張誠》閱讀答案及翻譯
《韋彪字孟達》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