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華歆字子魚”閱讀答案及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高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 59題。(19分) 華歆字子魚,平原高唐人也。 高唐為齊名都,衣冠無不游行市里 。歆為吏,休沐出府,則歸家闔門。議論持平,終不毀傷人。太祖征孫權(quán),表歆為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5——9題。(19分)
華歆字子魚,平原高唐人也。高唐為齊名都,衣冠無不游行市里。歆為吏,休沐出府,則歸家闔門。議論持平,終不毀傷人。太祖征孫權(quán),表歆為軍師。魏國既建,為御史大夫。文帝即王位,拜相國,封安樂鄉(xiāng)侯。及踐阼,改為司徒。
初中,詔公卿舉獨行君子,歆舉管寧,帝以安車征之。明帝即位,進封博平侯,轉(zhuǎn)拜太尉。歆稱病乞退,讓位于寧。帝不許。臨當(dāng)大會,乃遣散騎常侍繆襲奉詔喻指曰:“朕新蒞庶事,一日萬幾,懼聽斷之不明。賴有德之臣,左右朕躬,而君屢以疾辭位。夫量主擇君,不居其朝,委榮棄祿,不究其位,古人固有之矣,顧以為周公、伊尹則不然。潔身徇節(jié),常人為之,不望之于君。君其力疾就會,以惠予一人。將立席幾筵,命百官總己,以須君到,朕然后御坐。”又詔襲:“須歆必起,乃還。”歆不得已,乃起。
太和中,遣曹真從子午道伐蜀,車駕東幸許昌。歆上疏曰:“兵亂以來,過逾二紀。大魏承天受命,陛下以圣德當(dāng)成、康之隆,宜弘一代之治,紹三王之跡。雖有二賊負險延命,茍圣化日躋,遠人懷德,將襁負而至。夫兵不得已而用之,故戢而時動。臣誠愿陛下先留心于治道,以征伐為后事。且千里運糧,非用兵之利;越險深入,無獨克之功。如聞今征役,頗失農(nóng)桑之業(yè)。為國者以民為基,民以衣食為本。使中國無饑寒之患,百姓無離土之心,則天下幸甚。二賊之釁,可坐而待也。臣備位宰相,老病日篤,犬馬之命將盡,恐不復(fù)奉望鑾蓋,不敢不竭臣子之懷,唯陛下裁察!”帝報曰:“君深慮國計,朕甚嘉之。賊憑恃山川,二祖勞于前世,猶不克平,朕豈敢自多,謂必滅之哉!諸將以為不一探取,無由自弊,是以觀兵以窺其釁。若天時未至,周武還師,乃前事之鑒,朕敬不忘所戒。”時秋大雨,詔真引軍還。太和五,歆薨,謚曰敬侯。
(選自《三國志·華歆傳》)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雖有二賊負險延命 負:仗恃
B.命百官總己,以須君到 總己:各管自己的職事
C.越險深入,無獨克之功 克:取勝
D.顧以為周公、伊尹則不然 顧:考慮
6.華歆認為應(yīng)該“以征伐為后事”,其理由是: ( )
①兵亂以來,過逾二紀 ②如聞今征役,頗失農(nóng)桑之業(yè) ③且千里運糧,非用兵之利 ④茍圣化日躋,遠人懷德,將襁負而至 ⑤二賊之釁,可坐而待也 ⑥臣備位宰相,老病日篤,犬馬之命將盡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⑤⑥
7.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A.華歆在明帝即位后,稱病乞退,是因為他效法周公、伊尹,潔身自好,不慕名利。
B.華歆認為,應(yīng)該把治國放在首位,而治國的核心是民眾的安居樂業(yè),只有這樣,國人歡迎,東吳、西蜀的民眾也會拖兒帶女地前來投奔。
C.華歆認為,三國鼎立局面業(yè)已形成,“二賊”有險要的地勢可以依托,貿(mào)然進攻必定讓自己陷入危險之中,所以不能再用兵。
D.魏明帝并沒有接受華歆的進諫,表示要效法“二祖”,盡快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
8.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高唐為齊名都,衣冠無不游行市里。(5分)

(2)賊憑恃山川,二祖勞于前世,猶不克平,朕豈敢自多,謂必滅之哉!(5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578336.html

相關(guān)閱讀:《稼軒記 (南宋)洪邁》閱讀答案及翻譯
《李穆,字孟雍》閱讀答案及翻譯
朱熹《讀書之法》閱讀答案及翻譯
《顧愷之,字長康》閱讀答案
節(jié)選自《聊齋志異?真生》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