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值得關注的技術:用納米孔檢測蛋白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生物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2015開年第一期《NatureMethods》雜志除了評出2014年度技術以外,還對一些熱門技術進行了一番展望。在新的一年里,基于納米孔的蛋白質檢測技術將會廣泛用于研究蛋白結構域、蛋白修飾和蛋白互作。

基于納米孔的DNA測序是一次令人振奮的技術變革。不過就聚合物來說DNA是比較容易處理的,DNA的二級結構和電荷相對比較一致,而且僅由四種堿基組成。相比之下,由二十種氨基酸組成的蛋白質就復雜得多了,蛋白的電荷和疏水性相當多變,還存在大量的二級和三級結構。盡管如此,納米孔技術仍將很快在蛋白研究領域大展拳腳。

納米孔感應器可以檢測單個分子穿過納米孔時對離子電流的干擾,這個干擾水平取決于分子的序列和結構特征。為了讓蛋白順利穿過納米孔,研究者們在一端添加了一串帶負電的氨基酸或者一段短DNA。在這個體系中,優(yōu)化添加引導序列的效率對于擴大檢測規(guī)模非常重要。

用氨基酸或DNA鏈拉動蛋白,可以使一些蛋白解折疊并穿過納米孔,但另一些蛋白需要更多的拉力。于是研究者在引導序列上添加了解折疊酶ClpX的識別位點。研究顯示,這個系統(tǒng)能夠以不依賴序列的方式將目標蛋白拉過納米孔。對于那些折疊非常緊密的蛋白,可能需要考慮使用變性劑。

目前人們已經(jīng)開始利用納米孔來檢測蛋白的狀態(tài)和特性。舉例來說,NatureBiotechnology上發(fā)表的一項研究通過納米孔技術,在硫氧還原蛋白上區(qū)分了位點特異性的磷酸化狀態(tài)。此外,設計更大的納米孔將允許折疊蛋白或結構域進入,以便分析蛋白與其它蛋白、藥物或底物的相互作用。

對于納米孔基礎上的蛋白單分子測序來說,最關鍵的是設計馬達一次拉動一個氨基酸穿過納米孔。就算不能將組成蛋白的氨基酸一一解析,納米孔技術也能通過識別結構域等特征來鑒定蛋白,檢測蛋白所處的狀態(tài)或者評估蛋白之間的互作。我們希望,納米孔技術能夠早日成為單分子水平上的研究蛋白的成熟工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491322.html

相關閱讀:國內首個艾滋病唾液檢測試劑 已獲批準上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