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內容分為“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和“綜合與實踐”四個方面,每一部分內部的結構和具體內容都做了適當調整。
第一學段具體內容的修改
1.統計與概率等內容適當降低難度
2.增加或進一步明確了一些具體內容
增加的內容包括:“知道用算盤可以表示多位數!薄澳芙Y合具體情境比較兩個一位小數的大小,能比較兩個同分母分數的大小!
調整的內容包括:估算的要求改為“能結合具體情境,選擇適當的單位進行簡單估算,體會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使估算的要求更加具體、明確,有助于學生清楚地認識和理解估算的價值與意義。強調了“選擇適當的單位進行簡單估算”,明確估算的重點一是要有具體的情境,二是在一個確定的情境中,根據實際需要選擇適當的單位進行估算。
第二學段具體內容的修改
1.統計與概率等內容適當降低難度
第二學段的統計與概率內容,刪除了眾數、中位數內容和“能設計統計活動,檢驗某些預測;初步體會數據可能產生誤導!
刪除“了解兩點確定一條直線和兩條相交直線確定一個點”。這個內容對于小學生來說較為抽象,與生活經驗的聯系也不很緊密,要求學生了解意義不大,而把“了解兩點確定一條直線”放在第三學段作為進行演繹證明的基本事實之一。
2.增加或調整了部分內容
增加“在具體情境中,了解常見的數量關系:總價=單價×數量、路程=速度×時間,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了解一些常見的數量關系,特別是運用這些數量關系解決問題,是小學階段問題解決的核心。而“總價=單價×數量、路程=速度×時間”是小學階段最常用的數量關系,絕大多數實際問題都可以歸結為這兩類數量關系。修訂后的數學課程標準中增加了這一要求,為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中的問題解決提供了一個重要基礎。
增加“結合簡單的實際情境,了解等量關系,并能用字母表示!绷私鈹盗筷P系是學習字母表示數的重點目的,這一要求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了解數量關系,也為學習簡易方程做準備。
增加“了解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為定值”,強調學生在探索周長與直徑比的過程中認識圓周率。
第三學段具體內容的修改
1.第三學段刪減的內容
數與代數領域:能對含有較大數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釋與推斷;了解有效數字的概念;能夠根據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決簡單的問題。
圖形與幾何領域:關于梯形、等腰梯形的相關要求;探索并了解圓與圓的位置關系;關于影子、視點、視角、盲區(qū)等內容,以及對雪花曲線和莫比烏斯帶等圖形的欣賞等;關于鏡面對稱的要求;等腰梯形的性質和判定定理。
統計與概率領域:會計算極差;會畫頻數折線圖。
2.第三學段增加的內容
一個是必學內容,一個是選學內容。選修內容的增設主要是從課程的理念出發(fā),為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提供機會和可能。修訂后的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币虼耍瑪祵W課程在規(guī)定了所有學生應該達到的標準的同時,也應該為學有余力、有特殊需求的學生提供更大的發(fā)展空間。選學內容的設置,就是為滿足這些學生進一步探索、學習需要的,這些內容不要求面向所有學生。
此外,修訂后的數學課程標準中還有一些知識內容是在具體要求上做了調整。
在第三學段的“綜合與實踐”領域,修訂后的數學課程標準基本保持了《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的要求,如:“要經歷從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并加以解決的過程,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等等。同時提出更為具體的要求,如:“反思參與活動的全過程,將研究的過程和結果形成報告或小論文,交流成果,總結參與數學活動的收獲,進一步積累數學活動經驗!边@樣使“綜合與實踐”的學習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點評
《標準》明確提出使學生獲得數學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的目標,把“雙基”擴展為“四基”。希望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中,除了獲得必要的數學知識和技能之外,還能感悟數學的基本思想,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思想的感悟和經驗的積累是一種隱性的東西,但恰恰就是這種隱性的東西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的思想方法。因此,對學生,特別是對那些未來不從事數學工作的學生更為重要,這是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集中體現,也是“育人為本”教育理念在數學學科的具體體現。
《標準》提出與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四部分課程內容有關的十個核心概念: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應用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這些核心概念的提出,有助于全面理解和落實課程目標,有助于深刻理解四部分課程內容,也有助于合理而有效地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的指導。
(史寧中,東北師范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組組長)
數學教學,不能只讓學生“做”,更應引導學生“想”。
應當指出,不是所有的數學知識都需要學生自己去探索,只有那些蘊涵了豐富數學思想的知識,才需要展開過程并組織學生探索;“探索”的價值主要不是獲得知識,而是引導學生在探索活動中感悟基本思想,積累基本經驗。(來源:光明日報)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291054.html
相關閱讀:中學數學課堂中的提問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