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在高中數學教學培養(yǎng)學生能力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數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海南省定安中學高中部 王春蘭(數學專業(yè))

  隨著數學教材改革的深入開展,提高學生能力的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所謂學生的能力,就是指學生能順利完成各種活動所必備的基本心理能力。結合高中數學學習,學生的能力包括主動探究數學問題的能力、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提高這些能力將大大推動學生素質的提高。

  一、在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數學研究性學習是學生數學學習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在基礎性、拓展性課程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數學和現(xiàn)實問題的一種有意義的主動學習,是以學生動手動腦,主動探索實踐和相互交流為主要學習方式的學習研究活動。

  1、結合數學基本知識探究。數學研究性學習的過程是圍繞著一個需要解決的數學問題而展開,經過學生直接參與研究,并最終實現(xiàn)問題解決而結束。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問題解決的過程。當學生學習新知識、新定理和公式時,就是面臨一個新的可探究問題。事實上,課本中,不少定理、公式的證明、推導本身就是一節(jié)數學研究性學習的好材料。如基本函數圖像與性質的探究、直線與拋物線的位置關系的探究等,以數學定理或公設為依據,可設計適當的問題情景,讓學生進行探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發(fā)現(xiàn)一般規(guī)律,體驗研究的樂趣。

  2、結合應用題的解題過程探究。新課程改革旨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改革傳統(tǒng)教學理論嚴重脫離實際的狀況。使學生能將學到數學知識能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這也是我們研究性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利用數列知識解決購房、購車分期付款問題,利用函數求最值的方法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最佳方案問題等。帶動學生去研究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讓數學研究性學習帶給學生無窮的樂趣,真正的做到使學生學以致用。通過探究過程學生一方面能用所學的數學基礎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另一方面又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例抽象成數學的模型,形成良性循環(huán)。

  3、結合社會實踐探究。在數學研究性學習中,社會實踐是重要的獲取信息和研究素材的渠道,學生通過對事物的觀察、了解并親身參與取得了第一手資料,可以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予以解決。如讓學生嘗試研究"銀行存款利息和利稅的調查",可先讓學生制定調查研究專題,從教科書、課外閱讀書以及網絡中查找有關銀行存款利息和利稅的內容,由學生自己根據實際需要,分組到建設銀行、農業(yè)銀行、農村信用社、國稅、地稅等相關部門進行原始數據的搜集,通過對原始數據的分析、整理,建立一個數學模型。在研究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充分展示,使他們發(fā)現(xiàn)研究數學的樂趣,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二、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

  時代的發(fā)展需要更多的高素質人才,他們除了要學好豐富的理論知識之外,還必須學以致用,這樣才能推動時代的發(fā)展。因此增強數學應用意識,培養(yǎng)學生數學應用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數學教學的任務之一。

  1、在生活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數學知識的應用是廣泛的,大至宏觀的天體運動,小至微觀的質子、中子的研究,都離不開數學知識,甚至某些學科的生命力也取決于對數學知識的應用程度。生活中充滿著數學,人們的吃、穿、住、行都與數學有關。例如通過人們吃的食物就可以認識到豐富的幾何體,而結合我們的行走就可以方便理解"有方向的"向量。數學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yǎng)學生數學應用意識。

  2、用實際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盡可能地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背景結合起來,從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問題引入新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輔助教學,采用模型、幻燈、錄像、計算機等現(xiàn)代教學手段,增加師生互動、形象化表示數學的內容,同時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化。

  3、教學聯(lián)系實際,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從知識的掌握到知識的應用不是一件簡單、自然而然就能實現(xiàn)的事情,沒有充分的、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是不會形成的。教學中應該注重從具體的事物提煉數學問題,引導學生聯(lián)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用數學知識來解決,這有助于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形成。數學是以現(xiàn)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作為研究對象的,它的許多概念、定理和方法都從現(xiàn)實中來。它有更多結論可以去為生產和社會各行各業(yè)服務。

首頁上一頁12下一頁末頁共2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282111.html

相關閱讀:新課程理念下如何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