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知識點:顧愷之《女史箴圖》、《洛神賦圖》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歷史 來源: 高中學習網


魏晉南北朝時期,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畫出現(xiàn):

這一時期士族興起,士大夫畫家活躍于畫壇。他們文化修養(yǎng)很高,總結出許多精辟的繪畫理論,有力地推動了繪畫藝術的提高。此時人物肖像畫是主要的創(chuàng)作主題。顧愷之“傳神寫照”理論提出,要求繪畫作品應重表現(xiàn)人物的風貌、氣質。這和后來的繪畫理論家謝赫“六法”中的“氣韻生動”對當時繪畫風格有很大的影響,也為中國畫重氣韻的特點的形成打下了基礎。發(fā)展到晉、南北朝,中國畫逐漸演變成單幅的卷軸畫,成為獨立的藝術欣賞品,題材亦日益擴大。除人物,宗教題材外,初期山水畫也隨之出現(xiàn)。同時,書畫理論著述的問世,指導了藝術創(chuàng)作的方向。此一時期的代表作是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北齊楊子華的《北齊校書圖》。



顧愷之的《女史箴圖》:

顧愷之,古代著名畫家,東晉時人,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無錫(今江蘇無錫)人,博學有才氣,善畫人物。他的人物畫以簡練纖細的線條勾畫輪廓和衣褶,著重刻畫人物的精神狀態(tài),“運思精微,襟靈莫測”!杜敷饒D》是他的代表作。圖卷根據(jù)西晉詩人張華所寫的《女史箴》創(chuàng)作。張華的作品描寫宮廷婦女節(jié)義,宣揚“女德”。如:第四節(jié)的內容是指責人們只知外表修飾,不重品德修養(yǎng),強調人們應像洗臉梳頭一樣注重品德的修養(yǎng)。顧愷之《女史箴圖》其四,就表現(xiàn)了上述內容。本圖的畫面就是貴婦梳妝的形象,以線、墨為主,施以透明色彩,女子安嫻而坐,對鏡側現(xiàn)面容。畫中人物的形象、神態(tài)都很符合各自的身份。顧愷之《女史箴圖》真跡不存,F(xiàn)存的圖卷,相傳為唐朝人臨摹,但也形神兼?zhèn),保有真跡的遺風,為傳世珍品,1900年,八國聯(lián)軍攻入北京,搶走了這一稀世珍品,藏于英國倫敦不列顛博物館。


《洛神賦圖》:

據(jù)《文昭甄皇后傳載》:甄氏乃中山無極人,上蔡令甄逸之女。相傳他與上蔡縣令甄逸的女兒甄氏相戀。建安年間,她嫁給袁紹的兒子袁熙。東漢獻帝七年,官渡之戰(zhàn),袁紹兵敗病死。曹操乘機出兵,甄氏成了曹軍的俘虜,繼而嫁曹丕為妻。
曹操的夫人劉氏生長子曹昂,早年歿(死)于宛城。次夫人卞氏生四子:曹丕,篤厚恭謹;曹彰,勇而無謀;曹植,聰明機警,卻嗜酒放縱;曹熊,身體病弱。曹植天賦異稟,博聞強記,十歲左右便能撰寫詩賦,頗得曹操及其幕僚的贊賞。當時曹操正醉心于他的霸業(yè),曹丕也援有官職,而曹植則因年紀尚小、又生性不喜爭戰(zhàn),遂得以與甄妃朝夕相處,進而生出一段情意。曹操死后,曹丕于漢獻帝二十六年(公元229年),登上帝位,定都洛陽,是為魏文帝。魏國建立。甄氏被封為妃,并于次年郁郁而死。
甄后死的那年,曹植到洛陽朝見哥哥。甄后生的太子曹睿陪皇叔吃飯。曹植看著侄子,想起甄后之死,心中酸楚無比。飯后,曹丕知道他心儀甄氏,故意將甄氏生前的愛物鏤金帶枕賜給他,曹植睹物思人感傷不已。曹植睹物思人,他從京城趕回封地時途經洛水,觸景生情,恍惚之間,遙見甄妃凌波御風而來,曹植一驚而醒,原來是南柯一夢;氐桔渤牵苤材X海里還在翻騰著與甄后洛水相遇的情景,于是文思激蕩,寫了一篇《感甄賦》。四年后(公元234年),明帝曹睿繼位,因覺原賦名字不雅,遂改為《洛神賦》。傳說洛神是伏羲的女兒,因溺于洛水而為神,名曰宓妃。
顧愷之讀后大為感動,遂凝神一揮而成《洛神賦圖》。此卷一出,無人再敢繪此圖,故成為千百年來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名著和最為世人所傳頌的名畫。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265986.html

相關閱讀:高中歷史知識點: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創(chuàng)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