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疑”預習三步走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習網


  作者:歲月的足跡

  如何解決預習效率低的問題?我在任教班級的學生中進行了一次“預習的困難”調查問卷,向學生了解了他們在預習中遇到的困難。并在此基礎上反思學生的預習情況,對學生課前預習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集中梳理。主要包括以下幾條:沒有充足的時間保證預習的效果;預習的內容不明確;缺少有效的預習步驟與方法的指導。為了有針對性地解決這些我問題,我開始了相關的文獻研究。結合葉圣陶在《論國文精讀指導不只是逐句講解》中提出的觀點:“學生在預習的階段,固然不能弄得完全頭頭是道;可是教他們預習的初意本來不要求弄得完全頭頭是道,最要緊的還在讓他們自己動天君。他們動了天君,得到理解,當討論的時候,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結果正相吻合,便有獨創(chuàng)成功的快感;或者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結果不甚相合,就作比量短長的思索。”我改進了預習方式,重點解決預習中的困難。一是保障預習時間,每篇重點課文的預習都安排一節(jié)晚自習(學生住校)的時間進行;二是明確內容,以預習學案的形式將預習內容明確出來,并注意問題設置的層次性;三是加強指導,每一項預習內容后都注明相應的學法指導,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

  導

  葉圣陶先生將完整的預習過程分成三個步驟:第一,通讀全文,主要是掌握分段和標點;第二,通過翻檢工具書,摘抄釋義,認識生字生語;第三,解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掌握文章的內容和作法。這為我們提供了預習課的大致框架,為了完善預習課的教學,我查閱了課堂結構的有關科研材料,找到了美國教育學家布盧姆的一個觀點:“有效的教學始于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么。”教學目標是確定教材深廣度,選定課型和教學方法的依據(jù),是檢驗教學效果的標尺。確定教學目標和要求,就是明確在教學中,使學生學習什么和解決什么。因此,我把出示導學目標作為預習課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師生必須要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教學目標的確定盡管也可以由學生出示或討論,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認為在課改初期,教學目標還是應由老師來確定。在學生自主學習之前,我設置了“導”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出示本節(jié)教材的教學目標,讓學生明確。并介紹作者情況及寫作背景、課文的相關評價等,提供能夠讓學生還原寫作過程或深入理解文本的關鍵信息,起到導學、導讀的作用。

  讀

  葉圣陶先生預習課的第二和第三個步驟都需要在“讀”中完成,因此可將兩個環(huán)節(jié)合并為“讀”,并體現(xiàn)出“讀”的層次性。我研讀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學理論發(fā)現(xiàn):在先學后教的課堂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至關重要的。閱讀教科書(教材)是學生先學(預習)的核心任務,學生怎么讀是其中的關鍵。學生的先學(預習)不僅要完成和解決各自的處于現(xiàn)有發(fā)展區(qū)的內容和任務,并提出處于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問題,同時還要逐步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和思考能力。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考能力,應盡量讓學生在先學(預習)時進行“裸讀”,即學生直接面向教科書文本進行閱讀,可以借助工具書(字典),但不要依賴教參或教輔。因此,我把“讀”作為預習課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 頁碼:1/2   首頁 上頁 1 2 下頁 尾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259204.html

相關閱讀:談語文學習中改錯習慣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