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有利于對本國文化的理解與認識,有利于培養(yǎng)世界意識,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際能力!本高中英語教學來說,必須把英語文化意的培養(yǎng)落實到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
以往的英語教學中,我們往往容易意識到母語對英語學習中的干擾。長期以來,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我們的英語課人注重講解語法,培養(yǎng)的只有純語言能力,對文化意識沒有給予足夠重視。由于文化差異的影響,學生不能正確理解所聽,所讀的材料,導致他們所說所寫的內(nèi)容的方式也因而不夠具體,恰當。針對這樣的現(xiàn)象,我覺得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老師不僅要認真?zhèn)湔n,把握教材,還要仔細琢磨課文所反映的英語國家的文化,風俗習慣,風士人情等,只有這樣,才能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使學生真正而完全地獲得英語知識和交際英語能力。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jù)教材的內(nèi)容,補充相應的材料,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所學語言的表象和內(nèi)涵,從以下幾個層面注重對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
一、 挖掘文本資料中的文化信息
高中英語課本,語言真實自然,形式多樣,活潑新穎,所涉及的話題貼近生活實際,緊跟時代的步伐,閱讀課文涉及題材廣泛。這些題材和話題很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關注未來,關注社會,增進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從而提高學生對目的語的理解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內(nèi)涵,有意識地結合語言教學,向學生傳授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政治、經(jīng)濟、文學、藝術、風士人情、傳統(tǒng)習俗、生活方式等社會文化知識,不斷增進學生對東西方國家國情的對比和了解,增強學生對兩種文化差異的敏感度和世界意識,準確而得體地運用英語交際。如:在教Good manners時,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了解西方餐桌禮儀,并引導學生進行辯論,論題是:“Western table manners is better than ”Chinese table manners,”。學生預先分為正反兩方,分組活動,查資料,做卡片,并選好辯論賽選手。課上,雙方辯手各舉一方餐桌禮儀之優(yōu)處,或宣揚,或反駁,氣氛熱烈。其實禮儀本無優(yōu)劣,只是通過這一活動引導學生了解東西方餐飲文化的異同,教育學生要入鄉(xiāng)隨俗,樹立文化平等觀,注重禮儀,做一個有修養(yǎng)的人。
二、 加強詞匯教學中的文化滲透
詞匯是語言中最活躍的成分,也是文化負載量最大的部分。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注意介紹英語詞匯的文化意義,幫助學生理解詞語并正確運用詞語。英語詞匯的文化內(nèi)涵是經(jīng)過長期積淀而成的,一些很有文化內(nèi)涵的成語,慣用語,諺語和格言等都來自于成語典故,神話傳說,文學名著,老師在詞匯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為學生介紹其背景知識,讓學生理解其深刻內(nèi)涵。如:to meet one’s Waterloo(遭遇滑鐵盧之戰(zhàn)),指十九世紀初,拿破侖稱雄歐洲一時,最后戰(zhàn)敗于比利時的滑鐵盧,這一詞語被人們用來比喻“慘遭失敗”。又如:Love me , love my dog.(愛屋及烏),在漢語中,狗含有貶義,而在英語中狗是寵物。因此,在詞匯教學中必須結合有關的文化背景知識的傳授,讓學生了解其中的文化內(nèi)涵。
三、 培養(yǎng)英語學習中的文化素養(yǎng)
由于電視,多媒體等能創(chuàng)設仿真的英語交際情景,在課堂中適當?shù)匾脒@些媒體所提供的地道的活潑的英語素材,能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感悟地道的英語文化,從而提高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同時,英語教學要從灌輸式教學向探討式自主合作式教學轉變。例如,英語教材中對詞組:take exercise 的解釋為“進行體育活動”學生就認為“I want to take exercise every day”表示“我想每天進行體育鍛煉”。其實,這樣表達并不符合native speaker的說話習慣。他們習慣說成“I want to exercise every day.”讓學生從不同渠道盡可能多地感受地道、真切的英語素材,使語言和文化的學習都能大教和學的過程中完整地再現(xiàn)和統(tǒng)一,這正是提高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的有效途徑。老師可指導學生利用現(xiàn)有的英語教學資源、如英語影視節(jié)目,英語教學網(wǎng)站,各類多媒體教學光盤,英語教學的報刊雜志等拓寬英語知識面,提高語言素質,豐富英語文化,有效提高英語綜合文化素質和實際應用能力。
四、 創(chuàng)設校園文化中的良好氛圍
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是一項綜合性的工程,老師不僅要在課堂中結合教材設置情景,進行跨文化的知識的介紹,也要在課外最大限度地創(chuàng)設英語文化氛圍,使學生在其中暢然呼吸,更好地體會西方文化差異。通過課堂內(nèi)外的各項活動,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敏感和意識,提高他們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如開辦英語角,請外教或外國朋友與學生進行直接交流,開設研究性課程,以跨文化研究為主題,系統(tǒng)地傳授英美文化知識。老師可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愛好選擇小課題,如:美國的飲食文化,英國的婚俗文化等。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觀看電影錄像,請教專家等方式進行研究,調查和分析,最終寫出論文。這樣的課程學習在拓展學生英語知識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創(chuàng)新和協(xié)作能力,此外,還可利用西方的一些重要節(jié)日,如圣誕節(jié),萬圣節(jié)等舉行英語晚會,英語知識競賽,使學生了解西方的節(jié)日文化,了解西方習俗。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195825.html
相關閱讀:2012年高考英語必考的重點難點句型(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