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高中英語詞匯教學多元模式——以詞匯表策略為例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英語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摘要:高中英語課堂詞匯教學存在模式較單一、整體設計考慮不足的現象,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而詞匯學習本身具有較大的靈活性,為此,本文結合詞匯學習策略理論,以詞匯表策略教學設計為例提出:教師應適當調整教學策略,設計多種詞匯教學課型,并逐步向學生滲透詞匯學習策略,幫助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加其自主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詞匯表策略;多元課堂教學模式 

一、課堂詞匯教學現狀

新課改后的教科書平均每個單元有50-70個左右的生詞,大部分高中教師會陷入兩難境地:一方面擔心如果在課堂上不給學生講授絕大多數單元詞匯,會影響學生的閱讀理解,導致他們成績不佳;另一方面又發(fā)現課時緊張,無法高效地教授全部詞匯。教師必須面對一個事實:詞匯量增大,復雜程度也在加深,在課堂上解決全部詞匯問題有難度,也沒有必要全部講授,學生必須在課后下功夫學會掌握大部分生詞。詞匯學習策略的掌握與運用成為教學的必需。

目前我國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的課型增多,既有獨立的詞匯課,也有詞匯與閱讀、寫作、語法等結合的課型。但我們在課堂上看到的多是詞匯教學的單一模式,如教師帶讀生詞、講解與操練生詞,或將某種方法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來教授不同類型的詞匯,課堂氣氛沉悶,沒有體現對不同學生的有針對性的引導。

基于以上觀察,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的有效性和多元化成為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必然因素。教師首先要改變觀念,變換角色,通過一步步有意識的教學活動,不斷輸入學習策略與方法來逐步放棄對學生的完全控制,轉型成為一個真正的指導者;其次要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感知并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況,進而提高元認知能力,形成自己的學習風格,最終能自主學習;再者,教師要懂得靈活處理教授內容,從看似不必要教授的內容中挖掘潛在的教學價值。例如,通常詞匯表都留給學生自己處理,教師很少對此加以指導,但運用詞匯表策略可以使課型多元化,詞匯表成為有意識培養(yǎng)學生個人學習的材料。這樣的教學思路是多元教學模式的依靠,也是促進教學高效的保障。

二、詞匯學習策略與教學策略

西方學者們在上世紀60年代后逐漸開始關注詞匯研究,并通過大量的實證研究,紛紛提出自己對語言學習策略的看法,進而又把學習策略進行了較詳細的分類,譬如:Oxford(1990)提出的分類系統包括記憶策略、認知策略、補償策略、元認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交策略六大類,19個小類。這些成果都為詞匯學習策略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至上世紀90年代末,Schmitt在此基礎上,把語言學習策略應用到詞匯的學習上,又結合Cook與Mayer(1983)的發(fā)現/鞏固策略,把詞匯學習策略分為兩大系統——發(fā)現詞義的策略和鞏固詞匯的策略,包括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記憶策略、社交策略和決策策略五大類和58個具體詞匯學習方法。

其中,屬于發(fā)現詞義的方法有(14種):分析詞性;分析詞綴、詞根;從母語中找同源詞;分析現成的圖片或姿勢(gestures);根據正文內容猜詞義;使用雙語詞典;使用單語詞典;單詞表;閃卡;請教師用母語翻譯;請教師對新詞進行解釋或提供同義詞;請教師提供一個含新詞的句子;向同學詢問詞義;通過小組活動發(fā)現新詞義。

屬于鞏固詞匯的方法有(44種):分組學習和練習詞義;為詞匯的準確性,教師檢測學生的識記卡或單詞表;與母語者互動;用圖片表達詞義;想象詞義;把詞匯與個人經歷聯系起來;把詞與跟它對等的詞聯系起來;把單詞與其同義詞和反義詞聯系起來;語義圖式法;用“度量表”將可分級的形容詞排列;字鉤法(Peg method);場所法(Loci method);把詞匯分組學習;將詞匯在一頁面中按空間排列成組;在句中用生詞;用一個故事線把詞匯分組學習;研究詞的拼寫;研究詞的發(fā)音;學習單詞時大聲朗讀;想象詞形;把詞的首字母劃線標示;詞的結構與排列;運用關鍵詞方法;后綴與詞根(記憶);詞性(記憶);解釋詞義;運用同源詞;將習語(idiom)中的詞一起學習;運用身體運動、姿勢學語言;用有語義特點的格子;口頭復誦;重復書寫;詞匯表;閃卡;課堂筆記;運用教科書中的詞匯部分;聽單詞磁帶;在物體上貼英語標示;建生詞本;用英語語言媒體(歌曲、電影、新聞廣播等);用詞匯題測試自己;用字間距實踐學習生詞;忽略生詞;每隔一段時間繼續(xù)學習詞匯。

以上諸多的研究成果無疑給學生提供了更多可選擇的學習方式,也促使教師要對教學策略進行必要的整合。教師可以課前根據學生、教授內容、所處學習階段等具體情況決定是否有必要教授,教授什么學習策略。也可以通過調配學習過程,即教學環(huán)節(jié):示范、創(chuàng)造學習機會、反復練習等,為學生學習提供必要的學習策略指導,讓學生體會,并不斷反思,自我評價,進而形成獨立的、適合自己的詞匯學習策略?傊處煴仨毑粩嗟靥岣咦陨碚J識與實踐的能力,了解學生個差異與詞匯的豐富內涵。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較好地滲透詞匯學習策略,構建詞匯教學的多元模式。

三、詞匯表策略概述

所謂詞匯表策略一般為一列是按字母順序排列的英語單詞,另一列是相應的漢語意思(等值詞、同義詞或近義詞)。有關詞匯表策略在學者們中存在著兩種觀點:其一,肯定優(yōu)勢。Nation(1982,轉自田文燕)認為,詞匯表策略應是短時積累大量詞匯的有效方法。Carter和McCarthy(1988)也認為,詞匯表策略能夠使學習者迅速且有效地學會大量詞匯,而且許多詞也能夠得到長時間的保持;其二,強調缺陷。桂詩春(1988)通過研究指出“背詞匯表的做法往住費時費事,徒勞無功,因為這種做法實際上把外語的詞語和母語的詞語等同起來,而且把它從語言和語境中孤立出來!盙airns 和Redman(1986)也認為,詞匯表記憶會阻礙對所記的詞匯進行充分處理和系統組織。這說明,運用詞匯表記憶詞匯的方式確實也存在著自身難以完全解決的問題。

在中國,英語詞匯學習最常見的三種策略是:語義場策略、語境策略、詞匯表策略,其中詞匯表策略在課堂教學中雖不受重視,但在學生自學過程中卻備受青睞。其原因是:在短期內能記憶大量詞匯,即便是短時記憶(也有轉變?yōu)殚L時記憶)有詞義理解不到位、不知如何運用詞匯等缺點,但在某些特定情況下有其優(yōu)勢。

詞匯表策略是否可以走進課堂教學?詞匯教學課型可否再拓展些?詞匯的課堂教學主旨是否可以加一些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教學設計,如策略的運用教學?帶著這些思考,結合學者們的研究成果,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利用一切形式的詞匯表,如語義詞表、構詞法詞表、思維導圖詞表等,并配合各種適用的詞匯學習方法指導學生掌握詞匯,或運用相應的詞匯方法幫助學生形成某種特定形式的詞匯表以利于他們記憶和運用詞匯。

教師在設計教學課型時,不妨對如下幾個方面多多考慮:

1.模式

勿庸置疑,以學生為中心的詞匯教學模式應該是多元的?梢杂袀戎丶寄艿亩嘣O計,如:讀與詞匯、聽與詞匯、寫與詞匯的多種課型;也可以有側重策略的多元設計,如:單一策略或多個策略的組合設計;還可以有側重能力的多元設計,如:訓練組織能力、表達能力、獨立學習能力等。而無論哪一種設計都不是孤立的,每一個具體活動都可能兼顧不同的功能,教學設計中的活動,或需要調動學生全部的知識、想象力,或需要集體的規(guī)劃、判斷等能力,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任務。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是多元詞匯教學模式培養(yǎng)目標的主旨。因為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活動設計旨在使有不同學習風格(learning styles)的學生皆有所獲。

2.教學程序

教學要有條不紊,包括課型和具體教學程序的安排。對于前者,教師要首先根據教學目

標、條件、時段等選擇一種較符合當下教學內容實施的課型;對于后者,則需要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設計、任務鏈的建立、策略的組合、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搭配、教學手段的運用等方面仔細推敲。

現嘗試設計一堂以詞匯表策略為主,其他詞匯策略為輔的課型,從一個側面展示詞匯表策略在詞匯學習中的優(yōu)勢,也為增添新的詞匯教學課型拋磚引玉。下面就以人民教育出版社《英語2 (必修)》的Unit 1 Cultural Relics的單元詞匯表教學設計為例進行闡述。

四、詞匯表策略的課堂教學設計

Unit 1 Cultural Relics單元詞匯表教學設計與說明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自主觀察、體驗詞匯表策略;

2.鼓勵學生勇于嘗試、調動思維,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多種良好的詞匯學習習慣。

適用階段:單元主課文教授之后、寫作課之前或單元總復習的前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首先,教師用英語給學生解釋culture 和 relics,以及 culture relics,講解時出示相關照片,如教科書中的照片,或其他與culture相關的照片等?梢赃@樣說:Today we’ll learn the words in Unit 1, Cultural Relics. First,let me explain those important words. The first one is “culture”. This is the beliefs, way of life, art and customs shared by a particular group of people. The second word is “relic”. This is an object, custom or art that is a hold-over from old times. Finally, we have a “cultural relic.” This is a little more difficult to describe. Just remember that it is something made in the past which symbolizes the culture of the past or reminds us of past cultures. It may or may not be valuable, and its importance may be based on the thing itself, or the way it was made.

然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搜索記憶,盡可能多地說出與這兩個詞相關的詞。學生可能列出這樣一些詞:history, historical, time, old, money, expensive, emperor, story, treasure, ancient, tomb, steal, places of historical interest, sites, sports, event, famous, person, western, eastern, mysterious, buy, auction, sell, long long ago, painting, the Great Wall, Big Ben等等。

教師再根據學生列舉的詞匯,一起和學生歸納分類,可分為文化地域(western, eastern ...);文化價值(money, expensive, treasure, ...);相關的文化人或物 (emperor, famous, person, places ...);文化的歷史積淀(history, historical, time, old, ancient, long long ago ...);文化行為(buy, auction, sell ...)等多種。(需要說明的是,此處的分類只是一般語義上的分類,僅為方便學習詞匯,而不要求科學分類。)

〔說明〕教師把抽象的英語單詞用淺顯的話語進行解釋,再配上圖片的展示,會使學生對這兩類詞有深刻的理解和印象;隨后讓學生進行發(fā)散思維,輸出相關詞,一起歸納分類,讓學生參與,可幫助他們進一步內化詞匯概念。

二、認識、體會詞匯表策略的具體使用

1.搭建語義場詞表

讓學生四人一組,根據上面的分類,在單元詞匯表中找出同類詞,補充新學詞匯,拓展語義場。例如:

文化地域:western, eastern ...+ local

文化價值:money, expensive, treasure, ... + rare, valuable, amaze, amazing, fancy, worth

相關的文化人或物:emperor, famous person, places ...+ vase, design, style, decorate, jewel, artist, wooden, painting, castle

文化的歷史積淀:history, historical, time, old, ancient, long long ago ...+ dynasty, former

文化行為:buy, auction, sell...+ select,in search for

(注:加號前為學生可能想到的任何詞,加號后為本單元生詞)

〔說明〕新舊知識掛鉤,以舊代新,讓學生形成并擴大語義場詞表,把與本單元主題的話題詞匯,分成幾個節(jié)點,每個節(jié)點再繼續(xù)細化,這樣就打破了學生慣有的按照單元詞表以內容出現的先后次序進行詞匯記憶的方式。當然,分類不必個個都有嚴格的科學性,只要有助于對詞匯的記憶和理解就可以。

2.運用

在經過上面幾個步驟后,通過分類的方式,本單元中的大部分詞匯都已歸入某一詞類,但仍有一些詞有待處理,這時,不妨從詞表中選擇比較容易產生聯系的詞匯,如:survive,belong(to), remove, explode, sailor, sink, maid, debate。選擇以未經處理的詞為主,為了設計活動方便可以包括一些已歸類的詞匯,然后提供圖片(船、人物)、背景音樂或背景聲、方位圖,讓學生四人一組,根據提供的信息和以上詞匯,編一個故事。(也可以讓學生根據圖片造句,然后連成故事;或者提供基本故事情節(jié),讓學生通過填空,完成故事創(chuàng)作。)最后,請幾組學生進行表演。

示范:

Narrator 1 (Student A): A large ship was sailing at sea. At dusk it was near to a castle. Suddenly something exploded and the ship began to shake badly. Though the sailors tried their best to repair it, it began to lean within half an hour. The situation grew more and more dangerous. Realizing it was sinking, the captain asked the passengers to get into the life boats. But one of them, Mrs Masson, asked her maid to take her several boxes to the boat too. Here’s the conversation between the captain and Mrs Masson.

The captain (Student B): Madam, it’s urgent. We must save the passengers’lives first. Please, be quick and don’t bring anything with you.

Mrs Masson (Student C): Jewels and famous paintings are valuable to me.These belonged to my grandparents. I can’t leave without them.

The captain: No time for debate, Madam. If you bring those things, I will have to remove them from the boat. Get on or get off!

Mrs Masson: Oh,no. Please let me take some of them with me.

The captain: No, they’re too heavy.

Narrator 2(Student D): Mrs Masson has to give up her wealth. But she survived. All the passengers were saved by men from the castle.

〔說明〕通過提供圖片、背景音樂、方位圖和生詞,讓幾個學生共同完成一個任務,有一定的挑戰(zhàn),可以活躍學習氛圍,調動學生思維,避免機械記憶,而且這種參與性活動一定會有某一個環(huán)節(jié)給參與者留下較深刻的印象。

一般情況下,在“運用”步驟,經常會有些固定搭配(通常是已經學過的或剛剛接觸的各種詞組),還可能被遺漏。如果時間充裕,可以把本單元中的in search of, belong to, in return, at war, less than, take apart, think highly of單獨組在一起。讓學生注意各搭配詞的特點,并利用詞匯表幫助記憶詞匯。然后,請幾個學生造句,檢查理解的情況。

每個人對事物的觀察點不同,拆解詞匯的方式不同,學生通過獨立學習,有助于他們了解自己的思維特點。通過此環(huán)節(jié),學生不僅學習了幾個新詞,同時又復習了若干在前幾個步驟學習的新詞。

3.歸納

教師給出一些與單元詞匯表中的詞詞義相反、相近詞,或給出與詞義有關聯的詞,讓學生四人一組,給單詞配對。然后,要求學生自己再補充,進行詞義配對練習。如:

rare→common      survive→die apart→together

valuable→precious       choose/pick→select      imagine→fancy

believe→doubt     sink→rise      value→worth

latter→former       drawing→painting       exit→entrance

formal→informal more than→less than   surprising/extraordinary→amazing

〔說明〕利用近義詞、反義詞是常見的詞匯記憶方式,但使用時要注意,這種詞匯表設

計不能僅局限在形容詞和副詞,名詞、動詞也都可能有類似情況。對比的方式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些起提示作用的相關詞義,雖非一一對應關系,但有助于記憶詞匯。本環(huán)節(jié)承擔了呈現生詞和復現生詞的功能。

4.構建

讓學生獨自觀察詞匯并找出規(guī)律進行記憶,如結構拆分:artist→art+ist; remove→re+move; wooden→wood+en; apart→a+part; sailor→sail+or; debate→de+bate; amazing→amaz(e)+ing; former→form+er; painting→paint+ing; informal→in+formal。

再如,創(chuàng)建聯系,如動作、行為、行業(yè)等的聯系,可以用自己知道的相關詞匯,如:bee→honey;art→artist, painting;army→troop,at war, explore;sail→sink;in court→trial, evidence;queen→maid;wooden→golden;debate→quarrel。

然后,請部分學生向全班展示他們是如何根據詞匯特點記憶詞匯的。

〔說明〕每個學生在記憶詞匯時,都會構建一個自己習慣的詞匯表記憶鏈,大家可以彼此分享,拓寬思路,受到啟發(fā)。這個步驟再一次啟動了復現功能,同時教給學生必要的構詞法知識。

5.檢測

可以采取一些新穎的方式來檢測學生詞匯掌握情況。如,以relics這個單詞的每個字母為首字母,讓學生回憶本單元學過的生詞或能形容relics的詞。

R: rare, reception, remove, rebuild      (romantic)

E: evidence, explode, entrance           (excellent)

L: less than, local                     (large)

I: in search for, in return, informal   (important)

C: castal,Czar                          (captivating)

S: survive, style                       (splendid)

三、課型設計回顧

教師和學生一起回顧本單元所使用過的詞匯表策略。課后請學生結合學習體會,用本單元或其他單元做樣板,熟悉已用過的詞匯學習策略,并結合個人和單元特點,大膽創(chuàng)建其他的模式,如單一的單詞解釋、語音,或多種形式組合的方式。

給學生一些線索,讓學生初步體會如何歸納和處理大量詞匯后,鼓勵他們大膽實踐創(chuàng)建自己的學習方式是教學的最終目標。當學生懂得如何了解詞匯,根據不同標準重組、復現詞匯來促進詞匯記憶,體會詞匯用法,有了自己的學習方式和習慣時,策略才真正屬于他們,學習才能真正獨立與有效。

本教學課型適用于學生對本單元的主要詞匯有一定的熟悉程度后。具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處理時要特別注意: 1.協調各步驟間的關系。如:導入是詞匯表策略練習的鋪墊,其他步驟中涉及的詞匯與前面步驟都有部分的重復,增加了rare, valuable, select, painting, former, castle, belong to等單詞的復現率,而且由于步驟間又形成一個延續(xù)、補充、總結與鞏固的順勢設計,容易使學習者自然而然地融入學習過程。2.靈活組合策略。同一個活動也可以用多種策略呈現,因此,設計時不要拘泥于固定思路,要拓寬思路,多設計幾種策略備用,如:步驟二中的2“運用”部分可以編故事,也可以進行篇章填空、造句成文等,教師可根據情況調整。這種設計使學生能發(fā)揮主動性,敢于去想、去實踐;而步驟3更側重詞義對詞匯掌握的意義,步驟4是訓練對詞匯的結構的認識。這些不盡相同的設計點會滿足不同思維模式學生的需求,豐富他們對英語語言內涵的認識,不再把詞匯學習等同于枯燥的記憶苦差。3.適當增減教學內容。若時間不足,可以把一些步驟留為家庭作業(yè)。4.運用不同教學資源。例如傳統的教學資源,如卡片、掛圖等具有便捷、易學易用的優(yōu)勢,現代的教學資源又非常豐富,二者既可以聯合,也可以獨立使用。上面“運用”環(huán)節(jié)就是一個很好的聯合使用例子。從設計環(huán)節(jié)上講,“運用”環(huán)節(jié)看似與前一步驟關系并不很緊密,但建立詞匯表策略的概念是相通的。前面已有兩個較緊張的思維活動,此處設計一個體現個性、相對輕松的任務,可以調節(jié)學習節(jié)奏和情緒。再有圖片、簡筆畫、音樂、方位圖、計算機多媒體的介入,會刺激學生的興奮點,使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此外,多種資源的利用也會使枯燥的學習變得生動起來,減緩學生的焦慮情緒。

詞匯對外語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詞匯的課堂教學目的,不應僅停留在解決幾個重點、難點問題,還要適當提供給學生一個獨立的支點——提供必要的學習策略?此瓶菰锏脑~匯表也能由此產生無窮的想像與組合,而不應僅僅把它看作是一個個孤立詞匯的羅列。教學體驗要有連續(xù)性,有規(guī)劃的整體教學,會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培養(yǎng)他們獨立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Carter, R. & McCarthy, M. Vocabulary and Language Teaching ?M?. London: Longman, 1988.

?2? Cook,L.K.& Mayer,R.E. Reading Strategies training for meaningful learning from prose ?A?. In M.Pressley, & J. Levin(Eds.).Cognitive Strategy Research ?C?.New York: Springer Verlag,1983.

?3? Gairns,Ruth & Stuart Redman. Working With Word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4? O’Malley.J.M,Anna Uhl Chamot.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5? Oxford,R.L.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M?. Boston: Newbury House,1990.

?6? Schmitt, N..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 ?A?. In N. Schmitt & M. McCarthy (Eds.), Vocabulary:Description,Acquisition and Pedagogy ?C?.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7? Wallace, Michael J. Teaching Vocabulary ?M?. Castlefield Press,1982.

?8? 程曉堂,鄭敏編. 英語學習策略——從理論到實踐 ?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2.

?9? 桂詩春. 實用語言學 ?M?.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10? 何家寧.詞匯呈現方式對詞匯記憶影響的實驗研究 ?M?.山東外語教學, 1998, (2):60—63.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12?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2(必修)?T?.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13? 田文燕. 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研究概述 ?M?.社會縱橫, 2004,(2):136-137.

?14? 文秋芳. 英語學習策略論 ?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191709.html

相關閱讀:速記高中英語單詞的20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