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把握時間,認真學習,為將來的路奠定基礎,為學子整理了“中國古代史第一章: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文化”一文:
中國古代史第一章: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文化
一、老子和孔子
(一)老子:
1.時間:春秋晚期。
2.稱謂:道家創(chuàng)始人。
3.思想:哲學:辯證法思想。政治:“無為”,反對嚴刑峻法。
(二)孔子:
1.時間:春秋晚期。
2.稱謂: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思想家、教育家。
3.思想:政治思想:仁與禮。教育思想:有教無類。
4.著作:編訂和整理《五經》。
5.影響: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儒家文化也成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最主要的部分。
二、“百家爭鳴”
(一)形成的歷史條件
1.戰(zhàn)國時期封建經濟迅速發(fā)展為學術繁榮提供物質條件。
2.社會大變革有利于促進思想文化的繁榮。
3.私學的興盛造就了一批有知識的思想家。
4.各國紛爭的局面促進了思想自由的社會環(huán)境。
三、《詩經》和屈原
(一)《詩經》
1.時間:西周至春秋中葉。
2.構成:風、雅、頌。
3.對后世影響:人文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
(二)屈原——楚辭與《離騷》
四、諸子散文
(一)孟子:以剛柔相濟的辯論見長。
(二)莊子:
1.特點:文字優(yōu)美,想象力豐富。
2.代表作:《秋水》《逍遙游》。
五、藝術
(一)繪畫
1.成為一種獨立的藝術。
2.現(xiàn)存最古老的帛畫《婦女鳳鳥圖》和《御龍圖》。
(二)青銅藝術進步
1.表現(xiàn):圖案花紋—完整畫面。
2.代表:嵌錯尚功宴樂銅壺。
(三)音樂:編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142074.html
相關閱讀:高中歷史知識點(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