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礎知識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下乘(chéng) 岑寂(cén) ..
付梓(zǐ) 錙銖必較(zī zhū) ...
B.沒鏃(mò zú) 胸襟(jīn) ...
斟酌(zhēn) 咬文嚼字(jiáo) ..
C.蘊藉(jiè) 累積(lěi) ..
憎惡(zēng) 深惡痛疾(jí) ..
D.尺牘(dǔ) 灞橋(bà) ..
剝啄(zhuó) 清沁肺腑(qìn) ..
2.下列詞語的書寫,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煉字 蟄伏 嬋娟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B.濫調(diào) 游離 因緣 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C.品茗 荒誕 辭藻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D.坐鎮(zhèn) 烹飪 針貶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成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 )
①賈島說他的詩“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可見他的詩句是千錘百煉而成,非__________。
②度尚讓邯鄲淳作文刻碑來記述將曹娥改葬于江南岸一事。當時邯鄲淳才十三歲,卻__________,__________,立石墓側(cè),時人奇之。
③我沒有__________、下筆千言的本領(lǐng),所以文章寫得很慢。每寫一文,總要反復修改,以挑剔的眼光面對自己的手稿。
A. 一揮而就 信手拈來 文不加點 倚馬可待
B. 倚馬可待 文不加點 信手拈來 一揮而就
C. 信手拈來 一揮而就 倚馬可待 文不加點
D. 信手拈來 文不加點 一揮而就 倚馬可待
二、課文精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無論是閱讀或是寫作,字的難處在意義的確定與控制。字有直指的意義,有聯(lián)想的意義。....
比如說“煙”,它的直指的意義,凡見過燃燒體冒煙的人都會明白,只是它的聯(lián)想的意義迷離不易捉摸,它可聯(lián)想到燃燒彈、鴉片煙榻、廟里焚香、“一川煙草”“楊柳萬條煙”“煙光凝而暮山紫”“藍田日暖玉生煙”……種種境界。直指的意義載在字典上,有如月輪,明顯而確實;聯(lián)想的意義是文字在歷史過程上所累積的種種關(guān)系,有如輪外圓暈,暈外霞光,其濃淡大小隨人隨時隨地而各個不同,變化莫測?茖W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義就愈精確,文學的文字有時卻必須顧到聯(lián)想的意義,尤其是在詩方面。直指的意義易用,聯(lián)想的意義卻難用。因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____)的;前者偏于類型,后者偏于(____)。既是(____)的,(____)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蘊豐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離。
4.用原文中的詞語分別概括“字的直指意義”和“字的聯(lián)想意義”的特征。
(1)直指意義的特征是:。
(2)聯(lián)想意義的特征是: 。
5.文中作者把直指的意義比作__________,把聯(lián)想的意義比作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無論是閱讀或是寫作,字的難處在意義的確定與控制!边@句話中加點詞語的位置....
是否可以互換?為什么?
7.在文中的括號內(nèi)依次填補詞語,下列最恰當?shù)囊唤M是( )
A.個別 游離 個別 游離
B.個性 游離 個性 游離
C.游離 個性 游離 個別
D.個性 游離 游離 個性
8.文段中畫橫線句子的意思前后是否矛盾?請說明理由。
9.本文段的中心是什么?采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三、同步拓展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
近來時見“又一波霧霾洶涌來襲”“京津冀持續(xù)受霧霾困擾”,以及“中央氣象臺繼續(xù)發(fā)布霾黃色預警”和“部分地區(qū)有重度霾”等報道,霧霾已嚴重危害到了人民的身體健康。所以,新修訂的《環(huán)境保護法》,已涉及關(guān)于如何治理霧霾尤其是霾的問題。
霾和霧有所不同!办F”是一種自然天象,古人有“薄霧濃云”“霧失樓臺”之類吟詠,從詩畫的角度看,霧柔美、朦朧而神秘。霾就不同了。雖說也是自古就有的一種天象,卻全然無此美感,而且隨著人為因素越來越頻繁地介入,如今已成了一種污染,F(xiàn)代辭書因此釋義為“空氣中因懸浮著大量的煙、塵等微粒而形成的渾濁現(xiàn)象”。按當下民間流行的通俗說法,就是PM2.5(細顆粒物)嚴重超標。
霾習慣上也叫陰霾、灰霾或煙霾,這是霾給人的一種很形象的視覺感受:陰沉沉的,灰蒙蒙的,滿天煙塵。近來竟與“霧”組合成“霧霾”而頻頻見諸報端。詞典中不見“霧霾”這個詞,只有“霾霧”(如《后漢書?
“霾霧蔽日”)和“風霾”(如《魏書?崔光傳》“昨風霾暴興”),此外還有“塵霾”“沙霾”“黃霾”等。雖然詞典中不見“霧霾”一詞的身影,但它卻在2018年“榮升”為年度熱詞。
從形式上看,熱詞“霧霾”是舊詞“霾霧”的倒序,但詞義的重心卻因此起了變化!蚌察F”原是“夾雜有塵霾的霧”,中心詞是“霧”;“霧霾”則是“像迷霧一樣的霾”,中心詞就成了“霾”。
“霾”并非新字,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屢見,卜辭有“癸卯卜,王占曰,其霾甲辰”和“貞茲雨不霾”之類的記載,可見霾很早就對人們的生活有影響了。前人對霾的認識,從《爾雅》到《康熙字典》乃至上世紀初編成的《中華大字典》,釋義幾乎是一以貫之的,其中漢劉熙《釋名?釋天》的釋義相對比較全面:“風而雨土曰霾。霾,晦也,言如物塵晦之色也。”“雨”在這里讀為yù,作動詞“降下”講,意謂大風揚起的塵土從天而下就是霾。因為空中滿是塵土,所以劉熙說霾的天象是“晦”,天色像物體被蒙上了塵土一樣昏暗!稌x書?天文志》說:“凡天地四方昏蒙若下塵,十日五日以上,或一月,或一時,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笨梢,滿天塵土的“霾”,與霧不同,可以持續(xù)多日,甚至長達一個月。《元史》也有至元六年(1340)臘月“風霾蔽都城數(shù)日”的記載。
“霾”字從結(jié)構(gòu)上說,是“從雨?聲”。義符是“雨”,說明是一種天象無疑。只是為何要叫“霾”?表聲的“?”是否也有什么特殊含義?
《字匯補?雨部》說:“霾,與埋通,?(yì,掩埋)也!薄蚌病敝畨m土蔽物,有似掩埋,所以古籍多有借作“埋”的,如《楚辭?國殤》中“霾兩輪兮縶四馬”之“霾”!蚌病迸c“埋”是可以互相通用的!?”現(xiàn)在的讀音是lí,是“貍”的異體字,指一種野貓。原來的讀音為mái。原來,表示掩埋義的漢字,最初并非“埋”,而是“?”。據(jù)說,“?”之有“埋”義,是因為野貓善于藏伏的緣故。后來,又另造“埋”字,于是“?于草中”就變?yōu)椤奥裼谕林小保奥瘛币灿纱颂娲恕?”,而成為表掩埋義的規(guī)范字。
就“霾”字而言,之所以借“?”表聲,恐怕也是因為“?”原有的掩埋義,與“雨塵”義相近的緣故吧。
(選自2018年第7期《咬文嚼字》,略有刪節(jié))
10. 下列關(guān)于原文內(nèi)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霾是一種天象,它不僅毫無美感,而且由于人為因素的介入,一直被認為是一種污染。
B. 新修訂的《環(huán)境保護法》已涉及關(guān)于如何治理霧霾的問題,由此可見,霧霾已嚴重危害到了人的身體健康。
C. 霾習慣上也叫陰霾、灰霾或煙霾,霾的這些稱號與霾給人的視覺感受有很大關(guān)系。
D. “霧霾”是個新詞,在以前的詞典中見不到它。但“霧霾”近來頻繁見諸報端,并在2018年成為年度熱詞。
1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 霧與霾雖然同是自然天象,但有所不同,其主要區(qū)別就在于霧柔美、朦朧、神秘,而霾沒有霧的這種美感。
B. 熱詞“霧霾”與舊詞“霾霧”,雖然只有次序的顛倒,但詞義重心卻因此起了較大的變化。
C. “霾霧”是“夾雜有塵霾的霧”,中心詞是“霧”;“霧霾”則是“像迷霧一樣”的霾,中心詞成了“霾”。
D. “霾”在甲骨文中就已屢見,卜辭有“癸卯卜,王占曰,其霾甲辰”的記載。這說明“霾”在商代就影響到人們的生活了。
12. 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爾雅》《康熙字典》乃至上世紀初編成的《中華大字典》,它們對“霾”的釋義幾乎是一樣的。
B. 《晉書?藝文志》說:“凡天地四方昏?若下塵,十日五日已上……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边@句話意思是說,“霾”盡管持續(xù)時間長短不同,但塵土中夾雜著未能濕透衣服的小雨。
C. “霾”是個形聲字,義符為“雨”,說明是一種天象,聲符為“?”,說明“霾”的讀音。
D. “霾”借“?”表聲,除了取其聲音外,也可能是因為“?”有掩埋義,與“雨塵”義相近的緣故。
四、語言運用
13. 漢字是民族文化的化石,有著深厚的文化意蘊,有著獨特的文化魅力?聪旅鎺讉篆體漢字,從例子以外的三個字中任選一個,仿照例子,巧說漢字。要求符合該字的形體特點和基本含義,句式特點和例句基本一致。
明 國 休 掰 苗
[例]國:外城圍,內(nèi)持戈,持戈守疆衛(wèi)家國。
休:左佳人,右秀木,人依秀木自在休。
14. 生活是語言的源泉,留心觀察,趣味無窮。請根據(jù)語境填空,或?qū)憥в小按颉弊值氖煺Z,或解釋熟語含義。要求所填的內(nèi)容與原材料協(xié)調(diào)完整。
“打”是一個 “一專多能”的字,其基本意義是“擊”,但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又可以衍生出許多有趣的意思來。如:從旁幫人說話,叫“打邊鼓”;沒有固定的居所,四處湊合,叫
(1)“____________”;從中說和,調(diào)解糾紛,叫“打圓場”; (2)________________,叫“打草驚蛇”;打擊失去威勢的人,叫“打死老虎”; (3)____________________,叫“打退堂鼓”;為避免出錯而事先忠告,叫“打預防針”;心無集體或大局,只為個人或局部利益打算,叫(4) “____________ ”;形容人或物非常稀少或優(yōu)秀,很難找得到,叫“打著燈籠沒處找”;形容學習、做事斷斷續(xù)續(xù),缺乏恒心,叫(5)“________________ ”。
15.為推進語言文字的規(guī)范化,某雜志社開辟了《咬文嚼字》欄目。該欄目以分析、糾正日常生活中人們對語言文字使用的錯誤或不規(guī)范現(xiàn)象為主要內(nèi)容,既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果。請你為這一欄目寫一則宣傳口號,要求:①能夠反映欄目內(nèi)容;②使用一定的修辭手法,言簡意賅,鮮明有力。
8 咬文嚼字
1.D [解析] “牘”讀dú。
2.D [解析] 貶?砭。
3. D [解析] 一揮而就:揮,揮動,這里指揮筆;就,成。一動筆就寫成了。形容寫字、寫文章、繪畫非?。信手拈來:信手,隨手;拈,用手指捏取東西。隨手拿來。多形容寫文章時詞匯或材料豐富,不費思索,就能寫出來。文不加點:點,涂上一點,表示刪去。文章一氣呵成,無須修改。倚馬可待:倚在即將出發(fā)的戰(zhàn)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著完稿。形容文思敏捷,寫文章快。第①句,語境中的“千錘百煉”顯然跟“不費思索就能寫出來”的意思相對應,故只能選“信手拈來”。第②句,“倚馬可待”顯然不行,描寫現(xiàn)實場景的,還是“文不加點”和“一揮而就”比較好,順序當然是帶有結(jié)果性的“一揮而就”放在后面。第③句道理上也可以填“一揮而就”,但“一揮而就”更多用于場景描寫。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與后文的“寫得很慢”相對,還是選“倚馬可待”更好。
4.(1)明顯而確實 (2)變化莫測
5.月輪 輪外圓暈,暈外霞光 生動、形象、貼切地表現(xiàn)了字的直指意義和聯(lián)想意義的特征,化抽象為具體,使人易于理解,且增添了文章的文學色彩
6.[答案] 不可以!按_定”與“控制”之間有著內(nèi)在邏輯關(guān)系,只有確定文字的意義,才能夠駕馭、控制文字。
7.C
8.[答案] 不矛盾。聯(lián)想意義是變化莫測的。如果能使讀者通過字面準確體會到、把握到聯(lián)想的意義,那么字的意蘊自然就豐富;反之,如果不能準確把握住聯(lián)想的意義,表達有誤,就有可能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離。
9.[答案] 中心是:無論是閱讀或是寫作,字的難處在意義的確定與控制。論證方法有:例證法,引證法,比喻論證等。
10. A [解析] “一直被認為是一種污染”錯,原文是“如今已成了一種污染”,說明霾以前僅僅是自然現(xiàn)象,而并不被人們視為污染。
11. A [解析] “其主要區(qū)別”是無中生有,文中無據(jù)。兩者主要區(qū)別應為:霾如今是污染,而霧不是污染。
12. B [解析] “雨”的翻譯應為“降下”,這里指塵土降下,而非“下雨”。
13. [答案] (示例)掰:兩邊手,要分開,雙手用力就此掰。苗:下良田,上嫩草,草生沃田育成苗。明:左朝陽,右曉月,日月同輝天地明。
第6 / 7頁
14. [答案] (1) 打游擊 (2) 事先驚動了對手 (3)做事中途退縮或撒手不干 (4)打小算盤 (5)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
15.[答案] 示例一:咬盡天下文章,嚼出個中“字”味。
示例二:語言傳承文化,文字回歸本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1244927.html
相關(guān)閱讀:教你輕松掌握高中語文高效學習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