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饅頭的關鍵是發(fā)酵。酵母菌可以使面團的淀粉發(fā)生化學變化,生成糖、醇和酸等,并且放出二氧化碳氣。但是,加熱方法如果不適當,比如直接放在鍋上烙,由于受熱不均勻,只能變成皮硬內軟的“烤餅”;要想得到暄松的饅頭,必須請高溫蒸汽來幫忙。當人們把揉好的生饅頭放進蒸籠以后,高溫蒸汽很快把饅頭包圍起來,從四周給饅頭均勻地加熱。饅頭里面的二氧化碳氣受熱膨脹,可是又不容易冒出來,只能在里面鉆來鉆去,于是便脹出許許多多小空泡,使饅頭又松又暄。如果在面里放些糖,發(fā)酵充分,蒸汽溫度高,供汽又猛,就可以蒸出表面開裂的“開花”饅頭。這樣的饅頭,富有彈性,吃起來香甜可口。
在蒸饅頭的過程中,我們是用高溫水蒸氣作為介質來給饅頭加熱的。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介質加熱的例子很多,例如做飯炒菜要加水,炒板栗、花生和豆子要用細砂。水和細砂也是常用的傳熱介質。
氣體受熱膨脹也往往會給人們帶來麻煩。炎熱的夏天,汽車輪胎和自行車輪胎有時會“放炮”,就是因為胎內氣體受熱膨脹,壓強增大,大到一定程度,車胎就被脹破了。所以,熱天給車胎充氣不宜太多,要留有余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1242812.html
相關閱讀:學習摩擦力時要重點研究的幾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