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必修一語文教案及練習題全冊1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一 沁園春長沙
目標:
1.學習體會本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2.把握詩人的思想情感,體味本詩的韻味。
3.培養(yǎng)新詩鑒賞能力
方法: 活動體驗法
本文教學目標
1、 品味詩詞,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2、 感受詩人的博大情懷和革命壯志,背誦課文。
3、了解詞的有關常識
教學過程設計
一、知識鏈接
1、文體知識
詞初名曲、曲子、曲子詞。簡稱“詞”,又名樂府、還被稱作詩余、歌曲、長短句。 前人按各詞調的字數(shù)多少分別稱之為“小令”、“中調”或“長調”。有的以58字以內為小令,59字到90字為中調,91字以上為長調;
二、背景介紹
1911—1925年,毛澤東在長沙學習、生活、從事革命活動長達十三年,這期間發(fā)生了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俄國十月革命、五四運動和共產(chǎn)黨成立等,他與何叔衡、蔡和森等人創(chuàng)立新民學會,領導長沙學生愛國運動,主編《湘江評論》,建立湖南共產(chǎn)主義小組。
這首詞作于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fā)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fā),湖南、廣東等地農(nóng)民運動日益高漲。毛澤東同志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nóng)民運動。同時,國共兩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已經(jīng)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成立。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主持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寫下了這首詞。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誦讀欣賞
1、結合欣賞毛澤東手書《沁園春 長沙》,聽朗讀錄音。
2、學生結合注釋自由朗讀,抓住關鍵詞語,理清思路,熟讀成誦
誦讀提示:上片“看”字、下片“恰”字都是領字,兩字后要稍停頓,突出領字作用!翱础弊炙I7句要讀得抑揚頓挫,充滿興奮喜悅之情,“萬類霜天競自由”要讀出徹悟、慨嘆之情!扒 弊炙I7句要讀得激昂慷慨,充滿自信,語速稍快。
抓住極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如“萬”“遍”“漫”“爭”“擊”“翔”字,體會其作用,抓住點明人物、時間、和地點的詞語,如“獨”“立”“洲”,把握“看”和“憶”等起貫穿全詞作用的詞語,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和領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力求背誦全篇。
(二)整體感知
1、思考:這首詞描述了幾幅畫面?可以根據(jù)內容給各幅畫加個小標題嗎?
討論、明確: 描述了四幅畫面:獨立寒秋圖、湘江秋景圖、崢嶸歲月圖、中流擊水圖。
四、再讀課文,詩歌鑒賞
(一)寫壯景,抒豪情
1、研習“湘江秋景”圖(“看”字所領的7句)
提問:詞人是怎樣變換視角描繪眼前這大好秋色的呢?
明確:遠眺: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靜)
近觀:漫江碧透 百舸爭流(靜、動)
仰視:鷹擊長空(動) 俯瞰:魚翔淺底(動)
總寫:萬類霜天競自由
小結:遠近結合,總分有序,動靜交錯,紅綠輝映,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色彩絢麗的湘江秋景圖。
2、研習“中流擊水”圖(最后三句)
品讀“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想象詞人當年曾和同學舊侶,在激流中奮臂劃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擋了飛速前進的船舶的情景。
討論:“中流擊水”這一情景蘊含著詞人怎樣的感情?
明確:“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采取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壯志,以天下為己任,以及在新時代的大潮里,乘風破浪,鼓槳前進,立誓振興中華的氣概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闋提出的“誰主沉浮”的問題。
(二)對比手法的運用
詞中有多種對比,使描繪的形象鮮明。
1 、“萬山紅遍”與“漫江碧透”主要是顏色的對比
2、“鷹擊長空”與“魚翔淺底”,“指點江山”與“激揚文字” 主要是動作的對比
3、“同學少年”與“萬戶侯”是與明處對比
4、“萬類霜天競自由”與人民的壓迫(未在詞中點明)是暗含的對比
(三)極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
本詞用語精當、形象,極富有表現(xiàn)力。
如“萬”字寫出了山之多,“遍”字寫出了紅之廣,“漫”字寫出了江水溢滿之狀,“爭”字活現(xiàn)出千帆競發(fā)的熱鬧場面。用“擊”而不用“飛”,準確的表現(xiàn)了鷹的矯健身姿;用“翔”而不用“游”,精當?shù)拿枥L出游魚在水中輕快自如、像鳥一樣盤旋的神態(tài)。
(四)景中寓情、情中顯志
學生回憶初中學過的《沁園春 雪》,《沁園春 雪》上闕描繪北國風光,下闕評古論今,抒發(fā)壯志豪情。
這首詞上闕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湘江秋景”圖,通過寒秋、霜天(氣候)、萬山(層林盡染),湘江(碧透、百舸爭流),飛鷹、游魚(萬類競自由)等意象,形象的表現(xiàn)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和對當時革命形勢的深切感受,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蒼茫大地有誰來主宰的問題。下闕回憶了往夕崢嶸歲月,表現(xiàn)了詩人與戰(zhàn)友們?yōu)榱烁脑炫f中國的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壯志豪情,形象含蓄的給出了“誰住沉浮”的答案:主宰國家命運的,是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tǒng)治者、敢于改造舊中國的革命青年。
五、賞讀結束
放投影片毛澤東詩詞手跡,聽配樂朗誦帶。
請朗誦水平好的同學朗讀全詞,要求讀出感情。
組織小組交流,加強感受。
附:板書設計
沁園春?長沙
獨立寒秋圖 -----------時間、地點、人物
湘江秋景圖 -----------遠、近、高、低景物
崢嶸歲月圖 --------精神狀態(tài)、戰(zhàn)斗行動
中流擊水圖 --------豪情壯志、英雄氣概
隨堂練習
根據(jù)有關詞的知識,從選項中選出恰當?shù)囊豁棧?br />沁園春 蘇軾
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晨霜耿耿;云山離錦,朝露溥溥;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似此區(qū)區(qū)長鮮歡。微呤罷,憑征鞍無語,往事千端。
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身長健,但優(yōu)游卒歲,且斗尊前。
A、月華收練;此事何難 B、月華收練;此事有何難
C、漸月華收練;此事何難 D、 漸月華收練;此事有何難
課內同步
一、閱讀下文,完成1~4題。?
看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
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
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
1.“漫江”的意思是___________ “霜天”即___________?
2.總領下文的一個詞是___________
3.這段文字描寫的具體景物有哪些?
4.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文,完成1~3題。?
悵寥廓,
問蒼茫大地,
誰主沉浮?
1.“悵”的原意是____________,這里用來表達____________
2.“沉浮”同____________意思相近,這里指____________。?
3.這段文字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閱讀下文,完成1~3題。?
恰同學少年,
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
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
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1.“萬戶侯”本義是_________,這里指_________。
2.“糞土”的意思是_________,用法是_________。
3.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段文字的大意。? ___________
四、閱讀下文,完成1~3題。
曾記否,
到中流擊水,
浪遏飛舟?
1.“中流”的意思是___________
“遏”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記”領起的下文是
3.這段文字回答了一個什么問題? 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1.滿江秋天?
2.看?
3.山、林、江、舸、鷹、魚?
4.萬類霜天競自由。?
二、1.失意、惱恨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緒。?
2.升沉盛衰?
3.博大的胸懷和革命的凌云壯志。
三、1.漢代封建統(tǒng)治者設置的一種高級爵位大軍閥、大官僚。?
2.視……為糞土名詞的意動用法?
3.回憶當年的戰(zhàn)斗生活。?
四、1.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阻止?
2.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3.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二 相信未來
教學目標:
1、學習體會本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2、把握詩人的思想情感,體味本詩的韻味。
3、培養(yǎng)新詩鑒賞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獨立賞析當代詩歌的能力
教學方法:活動體驗法
教學過程:
一、知識鏈接
1.作者簡介
食指原名郭路生。1948年11月出生于河北,自幼愛好文學,深受馬雅可夫斯基、普希金、萊蒙托夫等人詩歌的影響。長詩《海洋三部曲》第一節(jié)寫于1964年,那一年,食指16歲。1967年紅衛(wèi)兵運動落潮,在一代人的迷惘與失望中,詩人以深情的歌唱寫下了《再也掀不起波浪的!泛汀督o朋友》這首詩的后兩節(jié),那是一組催人淚下之作。緊接著,在那年的冬天他又寫下了那首有關冰層下求索陽光與真理的魚的長詩《魚兒三部曲》?梢哉f食指的創(chuàng)作為一代詩人的崛起奠定了定向的基石。他被人們稱為“新詩第一人”。
2.寫作背景:
食指的創(chuàng)作主要集中在20世紀60年代的中后期,這正是“文化大革命”開始并進入高潮的階段,在那個史無前例的狂熱的年代,食指和當時許多年輕人一樣陷入了迷惘和失望之中,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惡劣和內心理想的沖突,使得詩人處于一種矛盾復雜的心態(tài)之下。但年輕、熱情、執(zhí)著,又讓詩人掙扎著擺脫現(xiàn)實的羈絆,憧憬著美好的未來。《相信未來》是食指的代表作之一,寫于l968年,在陰云密布的時代,它給人們心靈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關于這首詩,食指曾經(jīng)說:“‘文革’前我就挨整,我已經(jīng)看到這代人的命運了。魚兒跳出水面,落在冰塊上,它的前途是死,和這個冰塊一起消信我們會戰(zhàn)勝死亡,這已經(jīng)進了一步了。我年輕,我能看到冰塊消亡的那一天!罢怯辛诉@種信念,詩人才能在20歲的時候就寫下了至今膾炙人口的作品,他用樸實平易的文字,將冷靜的思考與熾熱的感情融人字里行間。
二、課題導入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仕途失意,理想破滅,人生最困頓的時候寫下了千古名篇:《行路難》,其中有兩句話體現(xiàn)了作者相信未來,誓為理想而奮爭的雄心壯志: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時隔1200年后,又一位天才的詩人用同樣的激情,寫下了《相信未來》的醒世之作。
三、分析鑒賞,把握主旨
1.詩歌意象的運用:
問題:仔細閱讀1、2、5、6四節(jié),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詩歌意象,并體會這些意象所表達的意思。
明確:
第1節(jié): 蜘蛛網(wǎng)——黑暗勢力 爐臺——產(chǎn)生希望的地方
灰燼的余煙——殘余的希望 美麗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第2節(jié): 紫葡萄——希望的果實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淚
鮮花——收獲的果實
凝露的枯藤——沒有收獲但有孕育著新的希望
第4節(jié): 腐爛的皮肉——創(chuàng)傷是表層的,困難是暫時的
第5節(jié): 脊骨——能拯救中國命運的中國的脊梁
2.討論:各小節(jié)的內容是什么?
明確:
⑴詩的第1、2兩節(jié)結構類似,作者用幾乎相同的句式在對現(xiàn)實進行了象征式描繪的同時表達了自己的信念。現(xiàn)實是殘酷的,詩人選擇的意象也大都帶有灰暗的色彩,爐臺被蜘蛛網(wǎng)查封,貧困纏繞在周圍,紫葡萄化成為露水,鮮花也在別人的懷中。這些意象不但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而且飽含著許多矛盾復雜、難以言明的情感。盡管這樣,詩人依然支持理想、相信未來。特別是“我依然固執(zhí)地鋪平失望的灰燼,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我依然固執(zhí)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涼的大地是寫下:相信未來”這樣的詩句,有一種內在的力量,將殘酷的現(xiàn)實、詩人的無助與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執(zhí)著和理想糅在一起,表達了詩人絕望中誕生的信念,給人以強烈的震撼和崇高的悲劇感。
板書:
1—2節(jié):惡勢力橫行,我們希望破滅,果實被竊 痛斥現(xiàn)實
⑵第3節(jié)句式稍有改變,但就是這一微小的差異,卻能表達出作者情緒的變化,“我要……”,“我要……”,這兩句體現(xiàn)了一種年輕的豪情,一種可以沖破一切、不可阻擋的銳氣。年輕,就是“排浪”,就是“太陽”,就是“大!,就是“曙光”,詩人在這里擺脫了前面兩節(jié)中的灰色、冷峻的一面,盡管采用色彩明亮的、積極向上的語詞,以次來強調心中永不泯滅的理想。
板書:
第3節(jié):面對著困難,我們信念更強,豪情更濃 表明信念
⑶第4至6節(jié)是詩的進一步推進,詩人說出了理由:“我之所以堅定地相信未來,是我相信未來人們的眼睛——”這是一個轉折點,作品的視角由“我”轉向了“她”,“她”就是未來,從未來看現(xiàn)在,現(xiàn)在就變成了歷史,詩人期待的是“她”能撥去“腐爛的皮肉”看到“我們的脊骨”,從而能“給予熱情、客觀、公正的評定”。透過字面,我們可以看出詩人對現(xiàn)實世界的批判精神。同時他又想告訴人們,這一切是真實的,不可避免的。因此,盡管有“迷途的惆悵”,有“失敗的苦痛”,但歷史不可抹去,未來將會做出公正的評價。
板書:
第4節(jié):想信未來有人能夠看清歷史,辨明真相 相信未來
第5節(jié):面對表層的創(chuàng)傷,繼續(xù)前進,任人評說
第6節(jié):相信歷史會給中國的脊梁以公正的評價
⑷最后一節(jié)是年輕的詩人發(fā)自內心的呼喊,詩人放棄了意象的轉換,直抒胸臆,以異乎尋常的堅毅和剛強、執(zhí)著和熱烈告訴人們,不管人生多么艱辛,無論命運多么坎坷,都應該堅忍不拔,百折不回,相信未來,熱愛生命。這一節(jié)句式短促有力,節(jié)奏也明顯加快了,它是作品內在情緒的必然發(fā)展,也是其理想與信念的升華。
板書:
第7節(jié):點明題旨,發(fā)出召喚,為未來努力奮斗 決心戰(zhàn)斗
四、討論交流,自由欣賞
注意:積極引導學生,使其掌握欣賞詩歌的基本方法:詩歌的語言表達形式,透過形式體悟內容。
五、組織朗讀,加深體驗
在理解詩文主旨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詩文,采取多種形式的誦讀方式,使學生進一步加深情感體驗。加深對文意的理解。
六、學生質疑,師生交流
組織學生質難問疑,師生共同交流,以加強對本文的體驗與感悟。
七、補充內容
食指詩一首:
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
??
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洋翻動;
??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
??一聲雄偉的汽笛長鳴。
??北京車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陣劇烈的抖動。
??我雙眼吃驚地望著窗外,
??不知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驟然一陣疼痛,一定是
??媽媽綴扣子的針線穿透了心胸。
??這時,我的心變成了一只風箏,
??風箏的線繩就在媽媽手中。
??線繩繃得太緊了,就要扯斷了,
??我不得不把頭探出車廂的窗欞。
??直到這時,直到這時候,
??我才明白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一陣陣告別的聲浪,
??就要卷走車站;
??北京在我的腳下,
??已經(jīng)緩緩地移動。
??我再次向北京揮動手臂,
??想一把抓住她的衣領,
??然后對她大聲地叫喊:
??永遠記著我,媽媽啊,北京!
??終于抓住了什么東西,
??管他是誰的手,不能松,
??因為這是我的北京,
??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 食指,1968年12月20日
八、隨堂練習:
閱讀《相信未來》前三節(jié),回答后面的問題:
當蜘蛛網(wǎng)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臺
當灰燼的余煙嘆息著貧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執(zhí)地鋪平失望的灰燼
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
當我的紫葡萄化為深秋的露水
當我的鮮花依偎在別人的情懷
我依然固執(zhí)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涼的大地上寫下:相信未來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邊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陽的大海
搖曳著曙光那枝溫暖漂亮的筆桿
用孩子的筆體寫下:相信未來
1.“當蜘蛛網(wǎng)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臺”是什么意思?
2.“紫葡萄”“鮮花”應該是指什么?
3.三次“寫下”“相信未來”有什么變化?表達出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1. 許久不開灶,沒有了生命賴以生存的食物。意思是極端貧困。
2. 甜美的東西,如榮譽、愛情等等。或者抽象一點,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東西。
3. 先是在“失望的灰燼”上寫,再是“在凄涼的大地上”“用凝霜的枯藤”寫,表現(xiàn)出詩人什么都被剝奪了,處于極端貧困之中(也可以理解為精神),最后“搖曳著曙光那枝溫暖漂亮的筆桿”,“用孩子的筆體”寫,表明詩人有孩子似的純真,仍然對未來存有不滅的希望和信心。
三 十八歲和其他
知識與技能
1.整理掌握文中涉及到的作家作品知識
2.能根據(jù)表達目的的選擇恰當?shù)拇朕o和語氣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設計的活動,形成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多重對話關系,體驗青春美好和父母艱辛,重視主動和父母交流溝通。
2.調動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和生活儲備,在對話交流中逐漸體會到青春易逝,體悟到與父母溝通的方法與技巧。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認識青春,把握青春,尊重父母,自我反省,平等對話。
重點:
創(chuàng)設適宜氣氛,促進學生探討,自主體悟青春及與父母溝通的意義和技巧。
難點:入乎課文之內,出乎課文之外,自主體悟課文主旨對現(xiàn)實的指導意義。
教學過程:
1.知識鏈接
(1)關于作者:楊子,本名楊選堂,1923年生,廣東省梅州人,作品有《浸灑的花朵》,《感情的花季》等。
(2)時代背景:
臺灣經(jīng)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飛速發(fā)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由于生活條件的改善,社會生存條件的變化,人們思想觀念的進步,臺灣的新生代青年就跟他們的父母在生活方式上產(chǎn)生了明顯的變化,父母跟子女在思想觀念上出現(xiàn)了難以理解的“代溝”現(xiàn)象,對此,楊子寫下了這篇文章。
2.課題導入:
品味了十六歲花季的芬芳,經(jīng)受了十七歲雨季的洗禮,十八歲夢季呈現(xiàn)于眼前。當我們懷揣著夢想上路時,父母總是常常掃我們的興,惹我們煩惱。今天我們 學習臺灣作家楊子的散文《十八歲和其他》,也能解除我們的不快。
活動1:.同學們,我們對父母有很多話,有很多牢騷想說,能不能說出來,讓我們一起傾聽, 集思廣益,想想解決的辦法。大家認真閱讀課文的第二部分,“兩代人的矛盾”,等會兒就我們的理解談談自己的感受。
總結:要冰釋兩代人的矛盾,只有學會 自我反省,要化干戈為玉帛,只能和父母做談心的知己。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長大了,然而誰會忘記是父母的愛把自己養(yǎng)大的,可是不少同學隨時一生氣,一聽到父母的話就生氣,煩了、火了、賭氣摔東西,甚至離家出走,“有什么事情可以比自己的孩子長大得能夠兼為摯友更另人滿意開懷的,人生如有知己,應該以自己的孩子為最”。我想換種說法:“有什么事情可以比自己的父母即為人生導師兼為摯友更另人滿意開懷的,人生如有知己,應該以自己的父母為最。”
活動2:給學生講述一則新聞:一名女中學生害怕父母管自己的學習跪求父母離婚。
要求①結合新聞談談自己的看法,②閱讀課文第三部分“讀書的苦樂”再發(fā)表看法。
總結:對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對父母的依賴性較強,自制力差,是很多學生感到讀書苦的一個原因。只有主動學習才會感到讀書最樂。
活動3:十八歲使我想起初長的彩羽,引吭試蹄的小公雞,…….十八歲男孩的雄心和夢。
要求①用自己的語言來比喻心中的青春
②.朗讀課文的第四部分“青春”的前三段,一起贊美這可愛的青春
4.體味全文語言特點
① 我不想向你們說教,只是希望你不要想得太復雜,太現(xiàn)實。青春是可愛的,希望你保持純真,永遠有一顆赤子之心,人生就會滿足快樂。
② 你不要想得太復雜,太現(xiàn)實。要保持純真,有一顆赤子之心。
比較閱讀,體會兩者的不同。
總結:文章用談話般的行文,真摯而樸素的語言,把父母的愛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了。可以說文章充滿了平等對話的氛圍。
板書
父母知己
自我反省 青春萬歲 讀書最樂
主動溝通
要求學生根據(jù)板書總結成一段流暢簡潔的話,且能概括全文。
作業(yè):閱讀李春波演唱的《一封家書》的歌詞,結合個人實際,寫一篇讀后感。
四 我的四季
一.教學目標:
1.學生能通過活動體驗,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加深對自我、對青春的思考與認識。
2.學生能夠結合自我體驗,說出《我的四季》蘊含的人生含義。
3.能用自己的語言闡述文中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義。
二.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懂得人生的意義在于人生的過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2.關于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句子的含義的理解。
三.課時安排:一課時
四.學習方式:活動體驗
授課過程:
[大屏幕:一年四季圖] (配樂)
一、導語:同學們,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必然要經(jīng)歷一個由稚嫩到成熟的過程。 這就像一年的四個季節(jié)一樣,但是,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周而復始、輪回不止,人生的四季屬于我們卻只有一次。在僅有的一次人生四季中,我們又如何度過呢?
[大屏幕:思考:在僅有的一次人生四季中,我們又如何度過呢?]
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自讀學習一篇抒情散文《我的四季》,想一想,女作家張潔對人生的種種感悟,給了我們哪些啟示?
[板書課題]
二、溫故知新:
教 師:請同學們思考:閱讀抒情散文應從哪些方面入手?
學生1:閱讀散文時,首先要知道貫穿全文的一條線索是什么。
學生2:抒情散文,關鍵是從文中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把握文章的主旨,體會作者對人生的種種感悟,這都是我們學習時要掌握的。
學生3:我覺得學習抒情散文,還要明白文章用了什么寫作手法。例如《白楊禮贊》使用了象征的手法,表面上寫的是白楊樹,其實是為了贊揚北方的抗戰(zhàn)軍民。此外,抒情散文的語言也和其他文章大有不同,在學習時,我們也要注意體會。
三、自讀研討:
教 師:同學們說的不錯,F(xiàn)在我們就運用學過的知識和方法,來自讀學習這篇課文。閱讀時,同學們可以參看這個自讀提示,也可以互相研討。
[大屏幕:自讀提示:1、概括作者的人生四季有著怎樣的特點?
2、貫穿于作者人生四季的一條主線是什么?
從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人生信念和人生態(tài)度?
3、劃出作者對人生感悟的句子,說說這些感悟給你怎樣的啟示?](學生自讀研討十分鐘)
教 師:通過第一遍閱讀,同學們對課文有哪些發(fā)現(xiàn)和感受?
學生4:我發(fā)現(xiàn)這篇散文也是運用了象征的手法,作者把自己的人生比做是一年的四個季節(jié),文章表面寫的是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其實是在寫作者的一生經(jīng)歷和作者對人生的種種感悟。
學生5:作者的人生之春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土地是“不毛之地”,而且她所有的是“細瘦的胳膊”和“銹鈍的犁”,“土地里的石塊和樹根還經(jīng)常磕絆著她的犁頭”可見,作者的童年生活是很苦的,可是她仍然對未來充滿希望,像一個母親一樣期待著自己希望的種子早日開花結果。
老 師:這位同學說的非常好,還記得我們曾學過的作者的另一篇文章嗎?學生說:是《挖薺菜》。師:《挖薺菜》所描寫的情景就是作者童年生活的真實寫照。作者的人生之春是艱辛的,但作者沒有無盡的感慨命運的不公,她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做的呢?
學生6:作者沒有怨天怨地,而是意識到了自己在獲得生命的同時,也應當承擔起生命賦予自己的責任。文中這樣寫到:“我只有低著頭,彎著腰,用盡我全身的力氣壓著我的犁頭,我知道,每一個人都有一塊必得由他自己耕種的土地。”和作者相比,我們的人生之春可謂春光燦爛,那么,我們又將怎樣來耕種自己這塊土地呢?讀了這篇文章后,給我的啟示很大。最主要的就是現(xiàn)在我懂得了要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的每一天負責,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學生7:我在文中發(fā)現(xiàn),作者在年輕的時候一定經(jīng)受了很多磨難。課文中,寫到作者在夏季里,遇到過干旱,他的幼苗還遭受過狂風、暴雨、冰雹的襲擊,我想表面是在寫自然界,其實就是在告訴我們作者青年時代很苦。
學生8:我從文中感覺到,作者在最初遇到困難時,也曾在思想上走過誤區(qū)!霸谟龅礁珊禃r,她盼過南來的風,吹來載著雨滴的云朵,而且,那是怎樣的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哪!”可見,剛開始時,作者是把戰(zhàn)勝困難的希望寄托在了別人或別的力量上了,在失敗過后,她明白了:必須在自己的土地上尋找水源。也就是說,任何困難都得*自己。
學生9:從文中我看出作者也曾犯過錯誤!霸谡业剿春蟛虐l(fā)現(xiàn)自己忘了帶盛水的容器”我更發(fā)現(xiàn)作者在犯了錯誤之后,知道如何檢點自己。她說:不要怨天尤人,會有一個時辰,檢點自己。我也明白:人無完人,錯誤和失敗是難免的,最關鍵的是我們如何去面對。
學生10:我對文中這句話印象很深“弱者,即使你替他擋過了這次風雨,但終有一次會被淘汰,只有強者,會留下來繼續(xù)走完自己的路。”在作者的人生夏季里,充滿了困難,挫折,磨難,但她始終沒有放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而是要做生活的強者。這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
教 師:記得奧斯特洛夫斯基說:生命就像奔涌的洪流,如果沒有島嶼或暗礁,又豈能激起美麗的浪花?是啊,不經(jīng)歷風雨,又怎能看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老師也真心希望每一位同學,能正確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能成為生活中的強者。
學生11:作者在人生的秋季里,收獲的果實是干癟的,但是,她沒有灰心喪氣。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我有了一種獨特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認真的生活過,無悔的付出過,和谷物一起收獲的還有人生!睆倪@些內容中,我感到作者能正確面對人生。記得有這樣一句話:“人生最大的快樂不是最終占有什么,收獲什么,而是在于追求什么的過成。”我想在今后,我的努力也許得到的結果會不盡人意,但我也會正確面對。
教 師:這位同學理解的非常深刻。如果我們在辛勤的耕耘過后,我們的未來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輝煌,那就讓我們像雷鋒那樣做一顆普通的螺絲釘吧,像李素麗那樣做一個平凡的勞動者吧,因為平凡也是一種美麗,難道不是嗎?同學們從文中獲得了很多啟示,很好。哪位同學能概括作者人生四季的特點?
學生12:作者的人生春季是生活艱辛但仍充滿希望;夏天是歷經(jīng)磨難仍不放棄;秋天是感悟收獲但不后悔;冬天是人生黃昏仍老有所為。
學生13:春季,播種希望;夏天,戰(zhàn)勝磨難;秋天,感悟收獲;冬天,發(fā)揮余熱。
學生14:從文中可見作者的執(zhí)著追求的人生信念和永不退縮的人生態(tài)度。貫穿作者人生四季的一條主線就是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四、創(chuàng)造、展示
教 師:反復閱讀和感悟后,同學們對課文一定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把你的理解通過板書的形式展示出來。
[學生們設計板書,用實物投影展示,黑板也由學生板書]
五、自由朗讀
同學們設計的板書形式多樣,有文字式,有圖畫式,還有對聯(lián)式,圖文并茂式等等,這些板書能看出同學們很有創(chuàng)造性,同時也可以看出同學們對課文的理解。同學們,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對哪個季節(jié)感悟最深刻,你能有感情的將你最喜歡的段落為大家讀一讀嗎?
[三、四位同學讀課文](配樂、配畫面)
六、挖掘主旨
同學們,女作家把生命比做一年的四個季節(jié),她在自己的人生四季中認真生活,無悔付出,在歷經(jīng)了人生的各種坎坷、痛苦、磨難后,她這樣警醒后人:再沒有可能糾正已經(jīng)成為往事的過錯。一個人的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來的四季屬于另一個新的生命。對于這句話,你又有何理解呢?
[大屏幕:再沒有可能糾正已經(jīng)成為往事的過錯。一個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來的四季屬于另一個新的生命。對于這句話,你又有何理解呢?]
學生15:這句話告訴我,不要總沉浸在過去,要珍惜現(xiàn)在,因為生命屬于我們只有一次。
學生16:生命屬于我們只有一次,我們應該怎樣對待生命呢?我想起了我們學過的一篇課文《生命的意義》,奧斯特洛夫斯基對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曾有過一
番精辟的論述,他告訴我們,要認真對待生命,就要學會珍惜,珍惜生命中的每分每秒,F(xiàn)在我們正處在人生的春季里,我們更應該懂得珍惜青春,春天去了還會來,青春一去可就不復返了。過去我的學習很盲目,缺少目標,自己也缺乏毅力,從現(xiàn)在開始,我想我不會再盲目,更不會拿自己的一生開玩笑,我想,我懂得了怎樣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
教 師:對于《生命的意義》中,那段經(jīng)典的論述,同學們還能記起嗎?好,我們大家來試著齊背一遍。
[師生齊背: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我們只有一次。在這僅有的一次生命中,我們又將怎樣度過呢?每當回憶往事的時候,能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jīng)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進行的斗爭。]
七、[大屏幕:人的成長經(jīng)歷圖](配樂)
結束語:同學們,人生的四季是短暫的,青春更是轉瞬即逝。我想同學們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更加懂得如何面對生命,如何珍惜青春。記得有一首歌這樣唱到:“我的未來不是夢,我的心跟著希望在走,我的未來不是夢,我認真的在過每一分鐘”如果我們每一個同學都能在生命中的每一天認真的生活,無悔的付出,那么,在未來,我們也會坦然地對自己說:哀嘆和寂寞的,將永遠不會是我!
附隨堂練習
1.下列加點的字詞讀音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
A.沉湎 緬懷 靦腆 分娩
B.自縊身亡 自艾自憐 謚號 刈麥
C.溺愛 忸怩 端倪 霓紅
D.摭拾 躑躅 趾骨 投擲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 晨曦 引吭高歌 敷演 怨天憂人
B. 磕絆 容消金鏡 枝椏 汗流浹背
C. 翱翔 入不付出 瑣碎 廢寢忘食
D. 干癟 不毛之地 檢點 幸災樂禍
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 0
A. 我曾因干旱,站在地頭上,焦灼地盼南來的風,那是怎樣的望眼欲穿哪!
B. 在學問的海洋中,有無數(shù)的蓬萊仙島,涉獵其中,其樂無窮.
C. 年輕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很容易犯自鳴得意的毛病,還美其名曰自尊自信,這是值得年輕朋友注意的一個問題.
D. 青春是可愛的,生活是美好的,只要你保持純真,永遠有一顆赤子之心,人生就會滿足,快樂.
4.理解下列句子的修辭及含義.
(1) 在這個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塊必得由他自己來耕種的土地.
(2) 要說的是找到了水源,才發(fā)現(xiàn)沒有帶上盛它的容器.
5.看了張潔對人生的感悟與暢想以后,你對自己的人生產(chǎn)生了怎樣的聯(lián)想?請以\"我走在人生的春天里”為開頭,把對自己青春的感悟或聯(lián)想,用議論抒情的文字表達出來,不少于300字.
五 我的五樣
目標教學
1.濃縮內容,理清思路。
2.品味課文獨白式的心理描寫,體會作者豐富獨特的思想內涵。
3.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學會珍藏人生中最寶貴的東西。
4. 體驗文章內容,理解作者心靈流程特點,懂得人生的意義.
教學重點
品位課文獨白式的心理描寫,體會作者豐富獨特的思想內涵。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學會珍藏人生中最寶貴的東西。
教學安排
作家簡介:
畢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學就讀于北京外國語學院附屬學校。1969年入伍,在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喀喇昆侖山交匯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隊當兵11年。1980年轉業(yè)回北京。
從事醫(yī)學工作20年后,開始專業(yè)寫作,共發(fā)表作品200萬字。曾獲莊重文文學獎、小說月報第四、五、六屆百花獎、當代文學獎、陳伯吹文學大獎、北京文學獎、昆侖文學獎、解放軍文藝獎、青年文學獎、臺灣第16屆中國時報文學獎、臺灣第17屆聯(lián)合報文學獎等各種文學獎30余次。
畢淑敏真正取得全國性聲譽是在短篇小說《預約死亡》發(fā)表后,這篇作品被譽為是“新體驗小說”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臨終關懷醫(yī)院的親歷為素材,對面對死亡的當事者及其身邊人的內心進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現(xiàn)在,畢氏為國家一級作家。內科主治醫(yī)師。北師大文學碩士.
讀:學會略讀課文,理清全文思路
品:品味描寫的精妙,體會作者思想的獨到。
第二課時:思:聯(lián)系自身實際,思考自己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該是什么?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作為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人類,在一生當中總有些東西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我們難以割舍。在同學們的生活中,同樣也有許多東西非常重要,那么給大家3分鐘時間思考,什么是你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也許你很果斷,也許你很躊躇,也許你從未考慮過,不知從何說起。先讓我們來借鑒和參考一下作家畢淑敏在《我的五樣》中的選擇和取舍吧。
二、略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1.快速略讀全文,理清哪些段落寫“選”,哪些段落寫“棄”?
根據(jù)表格要求填寫有關內容。
作者最寶貴的五樣東西 作者舍棄的順序 作者舍棄的理由





2.學生回答。
學情估計:a.“留”的內容歸納不易出錯,可能有第1自然段至第16或第17自然段兩種說法。b.因為快速略讀的原因,可能很多學生憑經(jīng)驗會認為第17或第18自然段至完是“棄”的內容。
應對辦法:a.明確第17自然段是過渡段,即“留”的內容是第1—16/17自然段。b.明確第40段是寫“棄”的最后一段。即“棄”的內容是第16/17—40自然段。
3.模仿以“留”、“棄”概括課文內容的方式,用一個字概括第41—45自然段的內容。
4.學生回答。
學生估計:a.能力強的學生容易觸類旁通,但不一定準;b.課文內容不熟或概括能力不強的學生可能不會說或會說錯。例如概括成“尾”或“想”。
應對辦法:通過朗讀,引導學生從表達方式上思考,容易想到“感想/感慨、抒情/議論”等概念,從而概括成“感”或“議”。
板書:
交代題目
過程
我的五樣{ 選擇答案 原因 }我為何而生(生存意義)結果
舍棄過程
追問生命
隨堂練習:
1.參照<<我的五樣>>圍繞人生選擇的話題,寫出你想到的二十個詞語.
2.從所寫出的詞語中選擇四個詞語寫一段有關人生選擇的話,字數(shù)100字左右.
反饋練習:
1.讀音全都正確的是
A斟酌(zhēn ) 彌漫(mi )屏窒(zhì )百無聊賴(liáo )
B斑斕( lán ) 雛形(chú )甄別(zhēn )嬌弱纖巧(qiān )
C玫瑰(guì ) 刪除(shān )不啻(chì )四肢白骸( hái )
D剎那( shà ) 墓冢(zhǒng )犄角(jī )面面向覷(qù )
2.書寫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A邏緝 嚴謹 瞑思苦想 茍延殘喘
B惶然 妥帖 朝夕相伴 勢不兩立
C摯愛 扼住 一如既往 清麗絕綸
D申述 嬉笑 忐忑不安 面面相覷
六 勸學
教學目標:
一、掌握、積累文言詞語
1、掌握“勸、學、青、中、疾、致、假、絕、興、功、強、用”12個文言常用實詞;
2、學習“于、者、而”3個文言常用虛詞;學習、復習課文中其他文言虛實詞;
3、熟記“有(又)、暴(曝)、生(性)、?(?)、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二、借鑒荀子有關學習的意義和學習態(tài)度的論述。
三、理解從三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方法。
四、學習以喻代議、寓議于喻的設喻方法。
教學設想:
一、抓住文眼,確定教學重點。中心論點是本文的文眼,它分三個分論點從三個角度論述、體現(xiàn)本文的思想性和邏輯性,這是本文的教學難點;比喻的含義和內在聯(lián)系以及比喻論證,這是本文的教學重點。抓住提示論點的關鍵語句和用以論證的比喻,不僅可以明確本文論點和論證方法,揭示作品的思想性和寫作特點,而且一些文言詞句的重要問題也可迎刃而解。
二、本文的教學難點和教學重點,與分析段落層次相結合,以利于學生理解論述的角度和設喻的幾種形式。
三、要求學生重點掌握的文言虛實詞,先指導學生借助注釋、工具書,結合課文語境,理解其意義和用法,然后通過課堂點撥、課后“思考和練習”、補充練習以及熟讀、背誦等反復訓練,才能切實掌握。
四、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注意文言實詞的古字通假、古今異義、單音詞和雙音詞等現(xiàn)象。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一、提示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本文教學目的;
二、介紹作者、解題;
三、正字正音;
四、理解本文的重點文言虛實詞的意義和用法;
五、試譯難句。
教學過程
一、提示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本文教學目的。
二、預習檢查。
三、導入新課。
從初一學過的課文《為學》導入,指出它與本文都用設喻方法,講有關學習的道理。
四、作者介紹(結合注釋①)。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山東蘭陵。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fā)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jié)錄。
五、解題。
《勸學》的“勸”起著統(tǒng)領全篇的作用。教師先在黑板上寫一個“勸”字,問道:這個字是什么意思?學生往往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勸告”。教者趁此在“勸”字后加上一個“學”,再問:“勸”是什么意思?學生才會領悟:原來它還有“勸勉”的意思。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給學生建立“注意中心”。接著就講:“勸”的繁體字“勤”是形聲字,凡是用“力”作聲旁的字,多數(shù)有給人們勉勵的意思,如“勵”、“努”等。這是“勸”的本義,而在現(xiàn)代漢語中,“勸”,解釋為“勸阻”,詞義已經(jīng)轉移了。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
六、指導學生處理課文字詞句中的疑難問題。
1.對照注釋,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第一組:通假字
(l)有yòu通又 知zhì是“智”的古字 暴pù已是“曝”的古字
(通假字與本字同音;含音相近)
(2)乎hū通于(古音聲母韻母相同)
(3)生xìng通性(古音聲母韻母相同)
第二組:其他易寫錯讀錯字
中zhōng 礪lì 參cān 省xíng ?qì 臾yú 螯áo
2.給本課12個重點文言常用實詞圈畫加注,理解它們的意義和用法。
3.復習初中知識,綜合“思考和練習”二,學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虛詞“于”、“者”、“而”的用法:
虛詞: 而 溫故而 知新
于 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 介詞:從 青取之于藍
苛政猛于虎 介詞:比 而青于藍
告之于帝 介詞:向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者 有蔣氏者, 特殊指示代詞,組成名詞性結構,表示“……的人或事物”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表示略作停頓,并提示下面要說明原因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使之然也
而君將哀而生之乎 連詞:并列關系 知明而行無過矣
潭西南而望 連詞:修飾關系 吾嘗終日而思矣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 連詞:轉折關系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連詞:順接關系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矣
4.學生試譯難句,教師點撥指正。
(1)君子曰:學不可以已!熬印笔且粋合成雙音詞!翱梢浴痹诠艥h語中是兩個單音詞,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可以、用它”的意思。在本文具體語境中,“以”已失去介詞的作用,只協(xié)調音節(jié)。因此,這兩個詞中只有“可”有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的“可以”差不多;它還表示情理上應當如此,可譯為“應該”。全句譯為:有學問有修養(yǎng)的人說,學習是不應該(可以、能夠)停止的。
(2)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句中兩個“中”作動詞,“符合”的意思!袄K”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線,這個詞的意義現(xiàn)在已擴大,泛指各種繩索。“?”和“為”是兩個動詞,“?”通“?”,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彎曲的一種方法,現(xiàn)作“揉”,解釋“使……彎曲”。“為”,做成!耙浴痹趦蓚動詞之間表明它后邊的行為是它前邊行為的目的或結果,作連詞用,譯作“而”。全句譯為:(一塊)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線,假如使它彎曲而成為車輪,它的孤度(就可以)符合圓規(guī)(畫的圓圈)。
(3)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句中“神明”即“神靈”;“圣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自得”不是現(xiàn)代漢語中的合成雙音詞,“自”是自然,“得”是通;“而”是表示困果關系的連詞。這句譯為:積累善行養(yǎng)成美德,因而能自通于神明,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備了。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句中“舟揖”是合成雙音詞,偏義復詞,聯(lián)系上下文,偏指舟!八,名詞用如動詞,“游泳”!敖^”是會意字,從“纟”,從“刀”,從“卩”(象人形),意思是人用刀橫斷絲織品,“絕江河”很像橫斷水流,所以“絕”引申為“橫渡”。“江河”古人專指長江、黃河,現(xiàn)在的詞義擴大了,泛指一切江、河。全句譯為: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但是能橫渡江河。
(5)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句中兩個“之”是定語后置的標志。“爪牙”在本文中是兩個單音詞,它們的本義是爪子、牙齒。后來形成褒義的比喻義:幫手、武士;現(xiàn)代又轉為貶義的比喻義:幫兇、走狗,詞義的感情色彩有了變化。“強”讀qiáng,堅硬的意思!吧稀、“下”方位詞作狀語,“向上”、“向下”。“黃泉”是特殊的單純雙音詞。“用心”不是合成雙音詞,“用”是引介原因的介詞,譯作“由于、因為”、“心”是“心思”的意思!耙弧保鲃釉~,專一的意思。全句澤為: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堅硬的筋骨,(卻能)上吃泥土,下飲地下水,(這是)由于心思專一(的緣故)。
5.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聽讀,指出字音、語氣讀錯的地方。
七、布置作業(yè)。
1.認真閱讀注釋,正確理解課文中的通假字、重點文言常用虛實詞和難懂的句子。
2.書面作業(yè):“思考和練習”二、三、四。
3.熟讀課文。
4.初步自析課文,思考題:
(1)課文的三段各是從什么角度論述的?
(2)課文的每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它們之間在意義上有什么內在聯(lián)系?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一、每組比喻的意義和內在聯(lián)系;
二、論述中心的三個角度;
三、設喻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二、研讀課文。
圍繞三個問題討論:
第一題: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
第二:題:本文的每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組比喻之間在意義上育什么內在聯(lián)系?
第三題:本文設喻有什么特點?
由學生分段試譯,試講,教師重點點撥。
1.結合課文段落層次分析,討論第一、二題:
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接著圍繞這個中心論點分三段從三個不同角度進行論述:
第一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第一個比喻“青出于藍”,不能認為它的意思是比喻學生超過老師。這是它作為成語后新產(chǎn)生的意思。本文中這個比喻和“冰寒于水”,說明事物經(jīng)過一定的變化,可以提高。“直木為輪”說明事物經(jīng)過一定的變化,還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態(tài)。這樣,三個比喻分了兩層意思。作者在這基礎上,用“故”歸納上文,又用廠“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兩個比喻作為事例,進而推論出人必須通過學習和參省才能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地。后面兩個比喻并列說明:肯下功夫。必見成效。它們是對后面推論的有力襯托。綜上所述,本段是從總論學習的重要性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第二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開頭作者用“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聽學”光來闡說,接著就用“?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這個比喻.形象說明只有擺正“學”和“思”的關系才能使學習產(chǎn)生顯著效果。為了把道理說得更透辟,作者順勢而下,連用“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四個比喻,從見、聞、陸、水等方面闡明了在實際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條件所起的重要作用,從而說明人借助學習,就能彌補自己不足,取得更顯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結論,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質與一般人有差異,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學習。綜上所述,本段是從學習的重要作用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
第三段作者用了十個比喻。作者先用兩個比喻,從“積土”、“積水”推論到“人的積德”,正面論述積累的作用,說明學習上的成就是不斷積累起來的。接著又用“不積跌步”、“不積小流”兩個比喻從反面說明如果不積累就不能達到遠大目標。這是本段第一個層次,說明學習要積累。下面就分兩層說明如何做到積累。作者用四個比喻正反對照:先用“騏驥”、“駑馬”對比,說明主觀條件的好壞,不是學習的決定因素,堅持不懈才是學好的關鍵;又用“鍥而不舍”,“鍥而舍之”對照,說明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會有所成就。這是本段第二個層次,說明做到積累就要堅持不懈。最后一個層次,作者用蚓和蟹兩個比喻正反對照,說明做到積累還要專一。后面兩個層次說明:做到積累的兩點保證,兩者缺一不可。綜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三個層次,是從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2.討論第三題:
本文是闡述學習道理的議論文,通篇設喻,使所講道理形象生動,深入淺出,既有說眼力又有感染力。本文的設喻特點:
(1)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情或現(xiàn)象作為喻體。如說明“學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們生活中常見的靛青色的提取,車輪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為喻加以說明,充分表達了“學不可以已”而必須有所造就的道理。這樣化深奧為淺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悅誠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yi/63800.html

相關閱讀:高一語文必修1作文輔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