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屆高三語文下冊4月聯(lián)考試題(附答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湖北省武漢外國語學校、鐘祥一中2014屆高三下學期4月聯(lián)考語文試題
命題學校:武漢外國語學校語文組 (本試題卷共6頁,六大題23小題,全卷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
一、語文基礎知識(共15分,共5小題,每小題3分)
1、下列加點字中讀音有相同的一項是( )
A.碑帖/請?zhí)?削減/刀削面 掾吏/大筆如椽
B.駑馬/妻孥 菡萏/馬齒莧 韶光/年高德劭
C.闕疑/樂闋 乖戾/逆時針 暈場/暈頭轉向
D.祈禱/稽首 扎染/扎猛子 粳米/如鯁在喉
2、下列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塌實 掉書袋 ?足而眠 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露
B.羈縻 煙幕彈 墨守陳規(guī)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C.痙孿 明信片 趨之若鶩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D.絆腳 汽輪機 計日程功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3、下列加點的成語使用錯誤的一項是( )
A.日本并非亞太地區(qū)唯一在研發(fā)新一代隱形戰(zhàn)斗機的國家。韓國、印度都投入到了對隱形戰(zhàn)斗機的如火如荼的研發(fā)之中。
B.近段時間,在一些地方出現(xiàn)見義不為、見難不幫等現(xiàn)象,如小悅悅事件等,刺痛著人們的神經(jīng),人們慨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C.愛因斯坦宇宙膨脹理論也叫宇宙大爆炸理論,基于這一理論,科學界解釋了不少科學現(xiàn)象,但一直以來對這一理論的質疑聲也不絕如縷。近日,英國科學家再次證明了這一理論的準確性。
D.近日,記者發(fā)現(xiàn)一些祭奠品銷售點竟然出現(xiàn)了紙扎“iPhone”“iPad”及其相關配件等新潮祭品。專家認為祭祖是對逝去的人的一種緬懷,不需要與時俱進。
4、下列有語病的一項是( )
A.在半個世紀的中國社會巨變中,雷鋒之所以始終成為社會風尚的標桿,正在于他代表了我們心中最質樸的道德向往和精神理想,而這樣的向往與理想,可以跨越時代、浸透人心。
B.在世界許多國家相繼掀起“華文熱”的今天,我們國家的大學生卻逐漸疏離母語,這種現(xiàn)象讓一些高校教師頗為憂慮,他們只得以考促學。
C.人們要求知情權和信息公開的聲音背后,是對轉基因食品一直存在的巨大憂慮。人們擔心,人類食用過轉基因的作物后會不會有“無法預料”的后果。
D.多年來推行的養(yǎng)老金雙軌制已經(jīng)影響到了政府的公信力。國務院參事撰文提出:必須拋棄部門利益,痛下決心破除養(yǎng)老保險待遇的雙重標準,實現(xiàn)機關事業(yè)單位與企業(yè)養(yǎng)老保險制度的并軌和統(tǒng)一,以體現(xiàn)社會公平正義。
5、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有錯誤的一項是( )
A.莎士比亞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劇作家、詩人。被稱為“四大悲劇”的《哈姆萊特》《奧賽羅》《李爾王》《羅密歐與朱麗葉》代表著莎士比亞藝術的頂峰,其中的主要人物都是復雜豐滿、發(fā)人深思的藝術形象,例如《奧賽羅》中的男女主人公奧賽羅和苔絲狄蒙娜。
B.詞起源于隋,在唐代開始發(fā)展。中唐張志和、王建、白居易等都創(chuàng)作了一些成功的作品,晚唐五代時溫庭筠、韋莊、李煜等的創(chuàng)作使文人詞得到長足發(fā)展。至北宋柳永、蘇軾登上詞壇,詞自此拓寬了題材表現(xiàn)范圍。其中柳永大力發(fā)展慢詞表現(xiàn)市井生活和羈旅情懷,擴大了詞的容量。
C.《小狗包弟》的作者巴金先生被譽為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是20世紀中國杰出的文學大師。他的雜文集《隨想錄》以罕見的勇氣“說真話”,直面“文革”帶來的身心傷害,并以此履行一個有良知的知識分子的歷史責任。
D.“譯書尚未成功,驚聞殞星,中國何人領吶喊;先生已經(jīng)作古,痛憶舊雨,文壇從此感彷徨!边@副挽聯(lián)悼念的對象是被譽為“民族魂”的魯迅先生。對聯(lián)中嵌入了他的小說集《吶喊》《彷徨》名字。而孔乙己、阿Q這兩個生動立體的人物形象均出自《吶喊》。
二、現(xiàn)代文(論述類文本)閱讀(共9分,共3題,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6—8題。
中國人文化性格的內傾性
何中華
孔子說:“克己復禮為仁!边@是一句非常重要的話,值得仔細品味,因為我們從中能夠引申出中國文化性格的方方面面。
“克己”的“己”字是指“私”,所謂一己之私利;“克己”也就是“去私”。如此一來,人的所作所為方能回歸到“禮”的要求上來。那么,“禮”又是指什么呢?所謂“禮”,就是外在的行為規(guī)范,它屬于倫理范疇。所以孔子說:“非禮勿視, 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克己”一定是自覺自愿的,“復禮”不過是“克己”的結果罷了。做到了這一點,也就是“仁”的實現(xiàn)!叭省睂賰龋岸Y”屬外,它們互為表里。“仁”實為“禮”的根據(jù),“禮”是“仁”的外在表現(xiàn)。正如孔子所言:“人而不仁,如禮何?”從道德人格養(yǎng)成的順序來看,一般是須先懂得規(guī)矩,亦即“知其然”,然后再一步步地領會其中的道理,知道為什么要這么做的理由,即“知其所以然”。所以,雖然《中庸》說“非禮不動,所以修身也”,但“修身”終究還需要“誠意正心”的自覺。
孟子拿射箭打比方:“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發(fā);發(fā)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鄙浼渫崃,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抱怨因為風的干擾或者別人的打擾而未射中,而是要首先來檢討自己,反躬自省,看看是否由于自己心不在焉。這就是儒家的態(tài)度。所以,孔子說:“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中國文化之所以具有內傾性格,之所以采取反身性的姿態(tài),這歸根到底是由“仁”的“克己”取向決定的。確實,對于中國文化來說,是“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論”的。這是說,東、西、南、北,加上天、地,這六個方位,都不值得圣人去探究、去追問,而是應該把目光收回,投向自我的審視與拷問。所以,孟子有所謂“反身而誠,樂莫大焉”的說法。
中國文化的最高偶像是圣人,而西方文化的最高偶像是英雄。只有征服自我才能把自己證成為圣人,而只有征服外部世界才能把自己證成為英雄,二者的根本旨趣迥異。夏天熱了,中國人講究“心靜自然涼”,并不致力于改變生態(tài),而是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西方人則偏好發(fā)明電風扇、空調機之類的物件,通過改變生態(tài)來適應自身。這些都反映了兩種文化的不同旨趣。
追根溯源,應該說中國文化的內傾性格和反身性姿態(tài),與中國地理環(huán)境的特點有著一種發(fā)生學關系。其實,鳥瞰中國的版圖,不難發(fā)現(xiàn)中國的海岸線很長,然而中國文化不屬于海洋型文化,而是農(nóng)耕型文化。為什么會這樣呢?黑格爾在《歷史哲學》中認為:對于歐洲民族來說,“大海邀請人類從事征服,從事掠奪,但是同時也鼓勵人類追求利潤,從事商業(yè)”。然而,“這種超越土地限制、渡過大海的活動,是亞細亞各國所沒有的,就算他們有更多壯麗的政治建筑,就算他們自己也是以海為界——像中國便是一個例子。在他們看來,海只是陸地的中斷,陸地的天限;他們和海不發(fā)生積極的關系”。美學家宗白華先生在《美學散步》中比較了中西空間意識的不同,指出:“中國人與西洋人同愛無盡空間,但此中有很大的精神意境上的不同。西洋人透視深空,他的視線失落于無窮,馳于無極。他對這無窮空間的態(tài)度是追尋的、控制的、冒險的、探索的。中國人對于這無盡空間的態(tài)度卻是如古詩所說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而心向往之’……我們向往無窮的心,須能有所安頓,歸返自我,成一回旋的節(jié)奏!
中國文化的這種內斂性格和取向,難以發(fā)展出現(xiàn)代科學技術,但或許正因此避免了因為征服自然而造成的人類生存困境。
(節(jié)選自《齊魯晚報》2010年12月16日)
6、下面對“克己復禮”的解說,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 )
A.“克己”就是“去私”,“私”就是一己的私利,不符合“禮”的要求的言語舉動都是私欲、私利的體現(xiàn)。
B.“克己復禮”要求人自覺自愿地去實踐“禮”的要求,使人的所作所為回到“禮”的行為規(guī)范上來。
C.“克己復禮”的實踐方式一般是先遵“禮”而行,再領悟其中的道理,但習“禮”而無內省,仍無法達到“仁”。
D.“克己”的內省方式就是指君子遇到挫折首先要檢討自己,反躬自省,不要總是怨天尤人,從外在找原因。
7、下列對“中國文化的內傾性格和反身性姿態(tài)”形成原因的解說,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它是由“仁”的“克己”取向決定的。孟子的“仁者如射”就是說仁德君子要“求諸己”。至于外在的“六合”,圣人不考究、不追問。
B.“仁”和“禮”一內一外,顯示中國文化人格重視“修身”、重視倫理道德的一面,至德的“圣人”理想的目標就是征服自我。
C.它也受到中國地理環(huán)境的根源性的影響,中國的海岸線很長,然而在農(nóng)耕文化看來,海是陸地的邊界,陸地處于中心。
D.中國文化的內斂性格和取向,雖然比較難發(fā)展出現(xiàn)代科學技術,但是可能也避免了征服自然而造成的人類生存困境。
8、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中國文化中“克己復禮”的內在要求決定了中國文化的內傾性,這種“內在要求”是“要求”,也是“內在”的自覺。
B.中西文化最高偶像“圣人”“英雄”對待外在自然的態(tài)度不同,他們分別是以自我的精神和物質的需要為旨趣的。
C.農(nóng)耕文明有封閉性,它以陸地為中心,是自足性的;海洋文明有開放性,它以海洋為中心,具有征服性。
D.西方人對待無盡空間的態(tài)度是追尋的、控制的,重視實踐;中國人的態(tài)度是敬仰和向往的,重視想象和心靈寄托。
三、古代詩文閱讀(共34分,共7小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9—11題,每題3分;12題共9分)
尚節(jié)亭記
劉基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義焉者,豈徒為玩好而已。故蘭取其芳,諼草取其忘憂,蓮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環(huán)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勵,或以之懲志而自警,進德修業(yè),于是乎有裨焉。
會稽黃中立,好植竹,取其節(jié)也,故為亭竹間,而名之曰“尚節(jié)之亭”,以為讀書游藝之所,澹乎無營乎外之心也。予觀而喜之。
夫竹之為物,柔體而虛中,婉婉焉而不為風雨摧折者,以其有節(jié)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葉不易,色蒼蒼而不變,有似乎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之君子。信乎,有諸中,形于外,為能踐其形也。然則以節(jié)言竹,復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節(jié)立身者鮮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節(jié)立志,是誠有大過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節(jié)之時義,大易①備矣;無庸外而求也。草木之節(jié),實枝葉之所生,氣之所聚,筋脈所湊。故得其中和,則暢茂條達,而為美植;反之,則為瞞液,為癭腫,為?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謂之節(jié);節(jié)者,陰陽寒暑轉移之機也。人道有變,其節(jié)乃見;節(jié)也者,人之所難處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讓國,大節(jié)也,在泰伯則是,在季子則非;守死,大節(jié)也,在子思則宜,在曾子則過。必有義焉,不可膠也。擇之不精,處之不當,則不為暢茂條達,而為瞞液、癭腫、?屈矣,不亦遠哉?
傳②曰:“行前定,則不困。”平居而講之,他日處之裕如也。然則中立之取諸竹以名其亭,而又與吾徒游,豈茍然哉 ?
【注】①大易:指《易經(jīng)》。②傳:在此指《禮記?中庸》的注。
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或以之比德而自勵 比:比較
B.信乎,有諸中,形于外 信:的確
C.夫節(jié)之時義,大易備矣 備:完備
D.故讓國,大節(jié)也 讓:辭讓
10.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其中全都屬于作者對為人之“節(jié)”看法的一組是( )
①人之所難處也,于是乎有中焉 ②有似乎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之君子
③節(jié)者,陰陽寒暑轉移之機也 ④世衰道微,能以節(jié)立身者鮮矣
⑤澹乎無營乎外之心也 ⑥必有義焉,不可膠也
A.②④⑤ B.①③④ C.①④⑥ D.②③⑤
11.下列對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有誤的一項是( )
A.作者認為,花草樹木有了節(jié),就能枝繁葉茂;春夏秋冬有了節(jié),陰陽寒暑就有了轉移的時機。
B.作者援引泰伯、子思在守大節(jié)方面做得很好,而季子、曾子卻做得不適宜的事例,意在說明人要守住大節(jié),必須選擇精準,處置適當。
C.文章先總說古人托物以取義言志,引出黃中立植竹為亭,名之為“尚節(jié)亭”事。再以竹喻節(jié),以節(jié)釋竹,由竹及人,贊美黃中立。最后以自然之節(jié)與人道之節(jié)類比,進一步說明持節(jié)之道。
D.作者于記敘描寫中飽含感情,由“觀而喜之”到“安得不喜之哉”,再到“豈茍然哉”,贊賞和欣喜之情淋漓于字里行間。既是對黃中立的期許,也隱隱傳達了自己的心志。
12.翻譯上文中劃線的句子。(9分)
①古人植卉木而有取義焉者,豈徒為玩好而已。(3分)
譯文:
②草木之節(jié),實枝葉之所生,氣之所聚,筋脈所湊。(3分)
譯文:
③然則中立之取諸竹以名其亭,而又與吾徒游,豈茍然哉 ? (3分)
譯文:
13.用斜線(/)給下列文段斷句。(3分)
昔者齊國鄰邑相望雞狗之音相聞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余里闔四竟之內所以立宗廟社稷治邑屋州閭鄉(xiāng)曲者曷嘗不法圣人哉?
(《莊子??篋》)
14.閱讀下面一首詞,完成后面的題目。(8分)
臨江仙 河山亭留別欽叔裕之
辛愿
誰識虎頭峰下客,少年有意功名。清朝無路到公卿。蕭蕭茅屋下,白發(fā)老書生。
邂逅對床逢二妙,揮毫落紙堪驚。他年聯(lián)袂上蓬瀛。春風蓮燭影,莫問此時情。
注:辛愿,金代詩人。為人放達無拘,河山亭臨別前,元好問、李獻能二人曾設宴為辛愿餞行,李獻能、元好問即詞中欽叔、裕之,二人皆辛愿忘年摯友。
(1)詞的上半闋刻畫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3分)
(2)這首詞題為“留別”,但全詞于“留別”不著一字,卻又處處流露出離別的情緒。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這一特點。(5分)
15.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選其中5小題作答)(5分)
(1)曾子曰:“ ,任重而道遠!保ā<論語>十則》)
(2)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莊子《逍遙游》)
(3)外無期功強近之親, 。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陳情表》)
(4)人人盡說江南好, 。(韋莊《菩薩蠻》)
(5)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 。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6) ,塞上風云接地陰。(杜甫《<秋興八首>其一》)
(7)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抱明月而長終。
(蘇軾《赤壁賦》)
(8)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 。(周邦彥《蘇幕遮》)
四、現(xiàn)代文(文學類、實用類文本)閱讀(共20分,共4小題)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題。(20分)
無字書
  ⑴女人從書店里抱著一堆書回來。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內,她一本接一本地,很快就讀完了這些書。但是,當她打開最后一本書的時候,女人驚訝地皺起眉頭。這本書全是空頁,每一頁都是空白無字。
 、婆税堰@本書拿回書店,但書店經(jīng)理不讓她退書!耙呀(jīng)寫在封面上了,”書店經(jīng)理說,“本書無文字,而且是不可退貨的!迸撕苌鷼,她要是知道書內無文字,是不會買下這本書的。但是書店經(jīng)理就是不松口。女人怒氣沖沖地離開了,她將書扔進了垃圾箱。
 、菐滋旌,女人在地鐵上看到一位男人在閱讀這本無字書。她氣瘋了,在擠滿了乘客的車廂內尖叫起來!袄锩鏇]有文字,你根本就無法閱讀!”但男人在保護著自己。“你可以假裝,”他說,“沒有任何法律禁止假裝!
  ⑷“我覺得,如果在特殊光線下,也許是會有文字的!弊诟浇囊晃慌苏f。她手里也捧著一本無字書。“這真是太愚蠢了!”女人尖叫,“難道你們不知道這是多么愚蠢嗎?難道你們不知道這是不可思議的嗎?”
 、傻搅讼乱徽,一位警察被打電話叫來制止這場爭執(zhí);電視攝制隊趕到了現(xiàn)場,女人接受了現(xiàn)場采訪。她大聲地抱怨這本書,抱怨的時間還不算短。
 、实诙欤@本書出現(xiàn)在暢銷書排行榜上了,同時在“小說類”和“非小說類”上榜,女人感到狂怒,暴躁,震驚。她打電話到一家電臺的“脫口秀”節(jié)目,開始大肆抨擊。第二天又打電話過去,接著還不斷打電話過去。她再次出現(xiàn)在電視上,這次是跟作者辯論。
 、恕澳愕臅莻笑話!”女人說。作者只是坐在那里,笑而不語。
 、滩痪茫顺雒。她甚至自己寫了一本書,在書中呼吁銷毀那本無字書;作為對她呼吁的回應,無字書的銷量直線上升。
  ⑼女人氣急敗壞,她不知道該怎么做。她覺得自己就要發(fā)瘋了。
 、稳缓螅幸惶,在大街上,一位男人走上來,往女人的臉上啐了一口。女人站在那里,震驚,渾身無力。她沒有意識到所有人都恨她。她轉身,一路哭泣著跑回家,把門鎖上,整個人癱倒到地上。
 、纤帜_并用地爬進臥室,用毯子把自己蓋了個嚴嚴實實。整整一夜,她躺在那里抽泣,感覺就像自己要死了似的。
 、械搅嗽缟,女人將電話插頭拔了下來。她再也不想被邀請上電視了。她在床沿坐了一會兒,然后,她慢慢地站了起來。
 、雅朔_了嶄新的一頁。她將自己的注意力轉到了其他事情上面。她開始養(yǎng)成各種愛好,她去做深水潛水,她甚至結交了一些朋友。在失去了因女人的憤怒引起的爭辯之后,無字書的銷量開始下滑;并且一個星期接一個星期地下滑,直至有一天從排行榜上消失。女人自己的書也在排行榜上消失了,她對此甚至都沒有注意到。
 、覛q月在流逝。女人遇到了一位男人,她陷入了愛的漩渦,并且結婚了。她有了孩子,撫養(yǎng)他們長大成人,看著他們建立自己的家庭。她與丈夫的感情有過一段困難的時期,但最終還是沒有分手。然后,終于有一天——在她人生的晚年,她的丈夫去世了。這之后,有好幾個月,她都無法入睡。她在屋子里徘徊,感覺很失落。她打開所有的燈,然后又關掉。她坐下,站起來,再坐下。一天晚上,她在閣樓上翻看丈夫留下的東西,看到了一本無字書。她已經(jīng)多年沒有想到過這本書了。
⒂她慢慢地將書打開。令她感到驚奇的是,書內是有文字的——有大量的文字,非常明顯地印刷在上面。她翻到第一頁,開始閱讀起來。她讀了一個通宵,到了早上,當女人閱讀到最后一頁的時候,她發(fā)現(xiàn)自己在小聲地哭泣。這是她一生中讀過的最美好的一本書,她真希望它沒有結束。
(作者【美國】本?盧瑞,陳瑞生譯,有刪改。)
16.下列對小說的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shù)膬身検牵?分)( )
A. 一個女人買到一本無字書,非常生氣,在地鐵上與人爭執(zhí),引來警察和媒體采訪,反而促使這本書上了暢銷書排行榜。
B. 女人為男人撿拾閱讀扔到垃圾箱的無字書而生氣,嘲諷另一讀無字書的女人,這體現(xiàn)了她的正直、固執(zhí)。
C. 女人想借呼吁銷毀無字書一事炒作出名,從而遭到所有人的憎惡,受到無情的打擊,只好躲進家里,孤獨抽泣。
D. 女人在丈夫過世后再次讀到無字書,她在書中讀到了她的生活和人生經(jīng)歷,她覺得這是她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本書。
E. 小說圍繞“無字書”展開,情節(jié)荒誕,但懸念迭生,緊湊嚴謹;“無字書”的隱喻手法巧妙,寓意深刻,讓人回味無窮。
17.從人物刻畫的角度,賞析文中兩處劃線的句子。(4分)
18.女人對待“無字書”前后有什么變化?從中可以看出女人這一形象前后有什么不同?(4分)
19.小說中“無字書”有哪些寓意?(2分)文中女人讀的“無字書”就是她自己的人生,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本無字書。請結合文本談談:我們怎樣去讀人生的無字書?(6分)
五、語言文字運用(共12分,共3小題)
20.請從下列課本人物中任選一組,說明你更喜歡其中哪一位,并陳述理由,字數(shù)不超過80字。(4分)
①荊軻與桑地亞哥 ②翠翠與素芭 ③大堰河與劉蘭芝 ④項羽與劉邦
答:選( )組
理由:
21、把下面這個長句改成幾個較短的句子,可以改變語序,增刪詞語,注意語意連貫,不得改變原意。(4分)
“中三角”是以武漢、長沙、南昌三個中心城市為核心、聯(lián)合“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昌九城市帶”等中部經(jīng)濟發(fā)展地區(qū),以浙贛線、長江中游交通走廊為主軸,呼應“長三角”和“珠三角”而打造的國家規(guī)劃重點地區(qū)和全國區(qū)域發(fā)展新的增長極。
22.閱讀下面一段材料,請你為湖北文學現(xiàn)象編寫一句贊語。要求:①至少運用一種修辭手法
②語言表達簡明、生動、得體、鄄怀^15字。(4分)
2014年8月20日,我省作家劉醒龍憑長篇小說《天行者》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至此,湖北省共有三位作家獲茅盾文學獎,七位作家獲魯迅文學獎。業(yè)內人士毫不掩飾自豪之情——除北京外,湖北作家的整體實力,堪與江蘇、陜西并稱“全國三強”。新世紀以來,文學鄂軍不斷在各項文學大獎中取得驕人成績,形成備受矚目的“湖北文學現(xiàn)象”。
六、寫作(共60分,共1小題)
23.請以“扶”為題寫一篇作文。要求:立意自定,文體自選,不少于800字。(60分)
武漢外國語學校 鐘祥一中 2014屆高三年級四月聯(lián)合考試
語文試題考點布排、參考答案與評分標準、能力點
七、語文基礎知識(共15分,共5小題,每小題3分)
1.【高考考點】識記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常用字的字音。
【答案分析】B
A項讀音為tiè/tiě xuē/xiāo yuàn/chuán B項讀音為nú/nú hàn/xiàn sháo/shào C項讀音為quē/què lì/nì yùn/yūn D項讀音為qí/qǐ zā/zhā jīng/gěng
2.【高考考點】識記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常用字的字形。
【答案分析】D A項“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露”應為“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 B項“墨守陳規(guī)”應為“墨守成規(guī)” C項 “痙孿”應為“痙攣”
3.【高考考點】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 。
【答案分析】C “不絕如縷”的意思是:像一根細線連著,差一點就要斷了。多形容局面危急或聲音、氣息等低沉微弱、時斷時續(xù)。 也比喻技藝等瀕臨失傳。此處應該是“不絕于耳”。
4.【高考考點】辨析并修改病句
【答案分析】C搭配不當,原句 “擔心”的對象應該是不好的結果,應將“不會”去掉。
5.【高考考點】考查文學常識和作家作品。
【答案分析】A“四大悲劇”應是《哈姆萊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
二.現(xiàn)代文(論述類文本)閱讀(共9分,共3題,每小題3分)
6. 【高考考點】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意。
【答案分析】A.“都是”太絕對,不符合“禮”的言語舉動未必都是私欲、私利的體現(xiàn)。
7. 【高考考點】分析綜合,篩選整合文中信息。
【答案分析】D 此項是“內傾性格和反身姿態(tài)”的結果,不是題干中的“原因”。
8. 【高考考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
【答案分析】B.西方文化的“英雄”征服外部世界的態(tài)度不能說是以物質的需要為旨趣的。
三.古代詩文閱讀(共34分,共7小題)
9. 【高考考點】理解重要的實詞
【答案分析】A(比擬)
10. 【高考考點】篩選整合信息
【答案分析】C(②是寫竹之有節(jié),③是談自然界的節(jié)氣,⑤是寫黃中立的淡泊之心)
11. 【高考考點】有關內容的分析綜合
【答案分析】A(應為:花草樹木得了節(jié)的中和之道,就能枝繁葉茂,反之則生出壞草木;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就是節(jié)氣——陰陽寒暑轉移的時機。)
12. 【高考考點】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答案分析】(1)古人栽種花草樹木是想從中獲得深義的,難道僅僅是好玩罷了?(判斷句式1分,“徒”1分,整句通順1分)
(2)花草樹木的節(jié),是枝葉所生的地方,生氣聚集在那里,筋脈也匯合在那里。(“聚”1分,“湊”1分,整句通順1分)
(3)那么,黃中立取竹的含義來為他的亭子命名,又和我們這些人交游,難道隨便就能這樣嗎?(“然則”1分,“吾徒”1分,反問句式1分)
13.(3分)昔者齊國/鄰邑相望/雞狗之音相聞/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余里/闔四竟之內/所以立宗廟社稷/治邑屋州閭鄉(xiāng)曲者/曷嘗不法圣人哉?(3處1分)
[參考譯文]
當年的齊國,鄰近的村邑遙遙相望,雞狗之聲相互聽聞,魚網(wǎng)所撒布的水面,犁鋤所耕作的土地,方圓兩千多里。整個國境之內,所有用來設立宗廟、社稷的地方,所有用來建置邑、屋、州、閭、鄉(xiāng)、里各級行政機構的地方,何嘗不是在效法古代圣人的作法!
[參考譯文]
古人栽種花草樹木是想從中獲得深義的,難道僅僅是好玩罷了?所以蘭花是取它的芬芳之義,諼草是取它忘憂之義,蓮花是取它生長在污泥里,卻不染上污穢之義。不只是花草樹木,(其它如)用玉石做佩飾,用象牙做環(huán)圈,用傾斜的器具做座位右邊的擺設(也是這個意思);有的人拿它來比擬美好的德行而借以自勉,有的人拿它來懲戒不良的想法而借以自警;這樣做,在提高道德修養(yǎng)方面是有好處的。
會稽人黃中立,喜歡種竹子,是取竹有節(jié)的意思,因此他在竹林間建了一所亭子,起名叫“尚節(jié)亭”,作為讀書游玩的地方,淡泊而無向外營謀的念頭。我見了,很喜歡。
竹子作為一種植物,體質柔弱,當中還是空的,柔美卻不會被風雨摧殘折斷,因為它有節(jié)。至于經(jīng)歷冬天的嚴寒、夏天的酷熱,遭受霜雪的侵襲,而枝干不改,葉子不變,顏色依舊青青的,像是守住大節(jié)而不可以使他屈服的君子一般。的確,里面有什么也會表現(xiàn)在外面,因為(天賦的真性)常常表現(xiàn)在形體上。這樣,就拿節(jié)來說明竹子,(否則)又憑什么崇尚竹子呢?
世風衰敗,道德淪喪,能夠憑借節(jié)操立身的人很少了。中立有才能還沒有開始施展卻早早地因崇尚節(jié)操而立下志向,這的確具有大大超過常人的地方,我又怎能不高興呢?
關于“節(jié)”字的含義,《易經(jīng)》已解釋得十分充分了,用不著另外尋求解釋;ú輼淠镜墓(jié),是枝葉所生的地方,生氣聚集在那里,筋脈也匯合在那里。所以得到這個節(jié)的中和之道,就可以暢旺茂盛,枝條通達,而長成美好的植物;得不到這個中和之道,就變成流出汗液、生出贅瘤、枝干彎曲的壞草木,從而戕害了它的生命。因此一年中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就是節(jié)氣;所謂節(jié)氣,就是陰陽寒暑轉移的時機。在人生旅途中遭到變故,人的節(jié)操就會顯露出來;所謂節(jié)操,是人很難表現(xiàn)到恰到好處的,于是有了中庸的(標準)。所以辭讓國王之位,這件事是大節(jié),在泰伯就做對了,在季子就沒有做對;守住自己至死不變,也是大節(jié),在子思那里是適宜的,但在曾子那里就太過了。必定要看看怎樣才能合乎義,不可固執(zhí)。分辨得不精細,處理得不適當,就不能暢達通順,而變成流出汁液、生出贅瘤、枝干彎曲的花草樹木了。這不就差太遠了嗎?
《禮記?中庸》的注書上說:“在做事前預先計劃好,就不致發(fā)生困惑!逼饺沼兴芯浚坏┯龅绞,處理起來就應對自如了。那么,黃中立取竹的含義來為他的亭子命名,又和我們這些人交游,難道隨便就能這樣嗎?
14(1)【高考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
【答案及評分標準】詞的上半闋刻畫了一個少年時期胸懷大志(1分),卻終懷才不遇(1分),暮年凄涼的“白發(fā)老書生”形象(1分)。
(首句以“虎頭峰下客”自居,可見少年豪氣。卻以“誰識”二字作反詰,頓生懷才不遇之慨!扒宄療o路到公卿”,道出了不得進仕的原因,“清朝”實為反諷!笆捠挕眱删潼c出了暮年凄涼的現(xiàn)實。作者通過少年意氣與暮年蕭瑟的對比,抒發(fā)了懷才不遇、寥落不平的感慨。)
14(2)【高考考點】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
【答案及評分標準】詞上闋追憶過往,由己之少年意氣寫到懷才不遇、身世寂寥,皆是由與忘年摯友相逢感慨而來(2分)。下闋從邂逅相逢著筆,寫又逢知己的喜悅,殷切寄語,祝愿友人鵬程高舉,意在以我為鑒,勸勉兩位正當少壯的忘年之交勿負青春,時不我待,作為臨別贈言。(2分)全詞雖始終不明言離別,但卻通過寫相逢和祝愿,暗寓離別之意。言此意彼,將依依惜別之情盡情抒寫出來。(1分)
15.(5分)【高考考點】名句名篇的識記
(1)士不可以不弘毅 (2)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3)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4)游人只合江南老 (5)栗深林兮驚層巔 (6)江間波浪兼天涌
(7)挾飛仙以遨游 (8)一一風荷舉
(8個小題,從中任選5小題作答即可。每空1分。填對一空給1分;如有錯別字,該空不給分;如有多字、少字,該空不給分。如答題超過5空,則按所答的前5空計分。)
四.現(xiàn)代文(文學類、實用類文本)閱讀(共20分,共4小題)
16.【高考考點】文學作品的分析、綜合與概括。
【答案及評分標準】B C 結合2、3段內容,B項“女人為男人撿拾閱讀扔到垃圾箱的無字書而生氣”錯,男人閱讀的無字書不一定是撿拾而來,女人生氣也只為男人讀無字書。 C項“女人想借呼吁銷毀無字書一事炒作出名”錯,文中女人反感、抨擊無字書,是因為她還不懂無字書的內涵,也是因為她正直固執(zhí)的性格,是出于好意而非蓄意炒作,意圖借此出名。(選對一項得2分,兩項得4分)
17.【高考考點】品味語言表達藝術。
【答案及評分標準】第一處寫遭到別人“啐臉”后,她的痛苦、悲傷,第二處寫她歷經(jīng)世事和丈夫去世之后的失意失落。兩處都運用了細節(jié)描寫(動作描寫)的手法,通過細節(jié)(動作)來反映人物復雜的內心活動和精神情態(tài)。(一點2分,分別從內容和手法上賞析。)
18.【高考考點】把握作品結構、鑒賞文學作品形象。
【答案及評分標準】做法和態(tài)度的變化:從買書扔書;到注意力轉移,不關注無字書;再到讀懂無字書,愛上無字書。(2分)
形象前后不同:先是年輕、沒有什么經(jīng)歷時,她單純、執(zhí)著,不懂得生活的復雜性和藝術性,略顯幼稚、偏執(zhí);后來,她經(jīng)歷豐富后,變得成熟、寬容,能感受并感動于生活、人生的美好。(2分)
19.【高考考點】文學作品的綜合探究。
【答案及評分標準】“無字書”的寓意:
①象征任何人的人生一開始都是空白的,后由自己書寫而成。
②象征生活(人生)的變化莫測、神秘精深。
③象征唯有歷經(jīng)豐富的生活體驗才能真正讀懂生活,才可以于“無字”中讀出“有字”。
④象征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自己書寫和解讀的,不可能有統(tǒng)一版本。
⑤象征人從出生起就開始書寫人生,無法回避,無法拒絕。
(2分,答對一點得1分,兩點給2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小說中的女人,年輕時不懂無字書,把經(jīng)歷過多放在無謂地爭辯和無益的駁斥上;后來她以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去生活,內心隨著人生經(jīng)歷的豐富而變得豐富、成熟,她在回憶中感受到人生的點滴,感受人生的美好,從而讀懂了無字書。
生活是一本比任何有字的書更大的無字書,我們每個人都在書寫著這樣的無字書。怎樣地生活,就是在怎樣地書寫。樸素而美好的情感往往就浸潤在平凡的經(jīng)歷平凡的人生中, 解讀人生的無字書,需要了解世俗社會,體味人性世故,豐富內心感受。讀懂了自己人生的意義,也就讀懂了無字書的意義。(結合文本2分,內容合理充實3分,語言流暢、層次清晰1分。)
五、語言文字運用(共12分,共3小題)
20、【高考考點】表達的簡明、連貫、得體
【答案及評分標準】示例:第②組。我更喜歡素芭。素芭和翠翠都有一顆聰穎、純真、善良但又孤獨敏感的心,但素芭因為自身的缺陷和世俗的偏見最后被父母騙嫁、被夫家拋棄,更加讓人同情和憐愛。(言之成理、意思對即可。陳述理由時,人物特征把握準確,給2分;陳述理由給1分;語言簡明、連貫、得體給1分。字數(shù)超過規(guī)定字數(shù)3字及以上扣1分。)
21、【高考考點】句式轉換
【答案及評分標準】“中三角”是國家規(guī)劃重點地區(qū)和全國區(qū)域發(fā)展新的增長極,它與“長三角”和“珠三角”的發(fā)展相呼應,該地區(qū)以武漢、長沙、南昌三個中心城市為核心,以浙贛線、長江中游交通走廊為主軸,與 “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昌九城市帶”等中部經(jīng)濟發(fā)展地區(qū)聯(lián)合發(fā)展。(一個單句給1分,文意連接不流暢酌情扣分。)
22. 【高考考點】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手法,表達的準確、鮮明、生動
【答案及評分標準】文學鄂軍,群星璀璨(比喻);三強鼎立,鄂軍崛起(對偶);文壇接力,鄂軍突起(對偶);湖北文學,巨龍?zhí)K醒(比擬、雙關)等。
六、寫作(共60分,共1小題)
23. 等 級 評 分 標 準
基礎等級50分內容25分一等(25-21)二等(20-16)三等(15-11)四等(10-0)
切合題意
中心突出
內容充實
感情真摯符合題意
中心明確
內容較充實
感情真實基本符合題意
中心基本明確
內容單薄
感情基本真實偏離題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當
沒有什么內容
感情虛假
表達25分一等(25-21)二等(20-16)三等(15-11)四等(10-0)
符合文體要求
結構嚴謹
語言流暢
字體工整符合文體要求
結構完整
語言通順
字體較工整基本符合文體要求
結構基本完整
語言基本通順
字跡清楚不符合文體要求
結構混亂
語言不通順,語病多
字跡難辨
發(fā)展等級10分深 刻豐 富有文采有創(chuàng)新
①透過現(xiàn)象深入本質
②揭示事物內在的因果關系
③觀點具有啟發(fā)性④材料豐富
⑤論據(jù)充實
⑥形象豐滿
⑦意境深遠⑧用詞貼切,句式靈活
⑨善于運用修辭手法
⑩文句有表現(xiàn)力○11見解新穎,材料新鮮,構思新巧
○12推理想象有獨到之處
○13有個性色彩
說明:
①基礎等級評分以題意、內容、語言、文體為重點,全面衡量。符合文體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據(jù)題意和內容自選的文體的要求。
②發(fā)展等級評分,依據(jù)13個評分點,不求全面,以一點突出者按等評分,直至滿分。
③缺題目,扣2分;每3個錯別字扣1分,重復的不計;不足字數(shù),每少50個字扣1分。
④確認為抄襲的作文,“基礎等級”在四等之內評分,“發(fā)展等級”不給分。
作文評分參考
本題是獨詞型命題作文,文字淺顯,開放性較大,有現(xiàn)實聯(lián)想性。
立意上,可以從“扶”的本義(攙人、伸手幫助身邊的人站穩(wěn))入手,倡導人際的互助美德,比如扶老攜幼、扶危濟困等;也可以聯(lián)系現(xiàn)實,解決“老人跌倒,扶不扶”的困局;還可以拓展到國與國之間、經(jīng)濟體之間相互扶助、共度危機等現(xiàn)象
文體上,作為議論文,要求論點鮮明、論據(jù)新穎充實多樣、論證有條理,對于形象化、深刻化、機智新穎的文章要敢于打50分以上的高分。一些較出彩的論述參考如下:
人字的結構,就是相互扶持。
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論語?季氏》
扶,還是不扶,這是個問題
路遇跌倒老人是否扶起卻成了道德難題,從根本上說,是社會誠信系統(tǒng)出了問題
一邊是道德崩潰,一邊是渴求好人。彭宇案引發(fā)的關注,正是是我們對公民道德信仰匱乏的焦慮和重建道德紐帶的渴望的體現(xiàn)。這個雙面的社會,正是一個道德分裂的社會。
衛(wèi)生部出臺了《老年人跌倒干預技術指南》,其實,該扶起的更應該是我們的“道德”。
“扶不扶老太太”的命題如同多米諾骨牌一樣持續(xù)困擾著國人,不扶者、被扶而反誣者、圍觀者,人人都是實實在在的“跌倒者”。
常識潰敗,人人都是受害者,結局必然是陷入“互為傷害”的社會糾結不能自拔。
“助人為樂、與人為善”的常識被擊潰了,過分撥打利益算盤的結果,造就了“互相傷害”的土壤,具體的受害,潛在的受害;直接的受害,間接的受害,只有方式的不同,沒有本質的不同。
道德不僅是一種倡導,更需要著眼于每一處細節(jié)的“建設”,營造健康的社會道德環(huán)境、法制環(huán)境,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務虛的道德呼吁不會讓道德“扶搖直上九萬里”,只會造就“扶不起的阿斗”
扶起“跌倒”的信任需要社會合力,既要從道德層面上弘揚美德,又要從法律層面上對誣陷行為進行懲罰,讓公眾在伸出道德援手時免除后顧之憂。
對于優(yōu)秀記敘文,要求情節(jié)有一定波瀾感、情景描寫較豐富、細節(jié)刻畫富有功力、情感滲透含蓄而飽滿。
其他常規(guī)評分標準參見2014年湖北省高考評分細則。
題號、考點、賦分一覽表
題號題型考試內容能力點賦分
1選

題語言知
識及表達識記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常用字的字音識記能力A3
2識記并正確書寫常用規(guī)范字3
3正確使用詞語(熟語)表達應用能力E3
4辨析并修改病句3
5常識及名著導讀文學常識與名著導讀識記能力A3
6選

題現(xiàn)代文閱讀之一般論述文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意理解能力B3
7篩選整合文中信息分析綜合能力C3
8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3
9古詩文閱讀之古文實詞理解理解能力B3
10篩選整合分析綜合能力C3
11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3
12斷句理解能力B3
13翻譯題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理解表達能力B.E9
14
(1)古詩文閱讀之古詩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鑒賞評價能力D3
14
(2)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鑒賞評價能力D5
15填空題(選做題默寫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識記能力A5
16選擇題現(xiàn)代文閱讀之文學作品閱讀(小說)對內容的理解、分析、綜合分析綜合能力C4
17簡答題品味語言表達藝術鑒賞評價能力D4
18把握作品結構、
鑒賞文學作品形象鑒賞評價能力D4
19理解重要詞語含意,對文學作品進行綜合探究的能力。理解能力B探究能力F8
20語言表達
應用簡明、連貫、得體表達應用能力E4
21變換句式表達應用能力E4
22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手法,言表達的準確、鮮明、生動
表達應用能力E4
23寫作題表達應用能力E60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7619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