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 語文試題 Word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試卷說明:

一、(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①黃梅戲是從民間的采茶調,發(fā)展成為如今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它的發(fā)展及藝術特點的形成是學習借鑒的結果。②黃梅戲原名“黃梅采茶調”,起源于唐初。清乾隆時期,湖北黃梅縣一帶大別山采茶調傳入毗鄰的安徽省懷寧縣等地區(qū),與當?shù)孛耖g藝術結合,并用安慶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漸發(fā)展為一個新的戲曲劇種。其后黃梅戲又借鑒吸收了青陽腔和徽調的音樂、表演和劇目,開始演出“本戲”。但作為地方劇種,黃梅戲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念白及唱詞,很多用的是地方語言,劇情反映的也是老百姓所熟悉的故事和人物。黃梅戲中經(jīng)常演出的大本戲,只限于男女情愛,倫理道德等,很少演出反映重大歷史題材及文學經(jīng)典的劇目。黃梅戲長期以來局限在安慶地區(qū)以及安徽其他地區(qū)范圍內(nèi)演出,這也局限了眼界和視角。黃梅戲的傳承者們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作出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③首先,在形體語言上要處理好繼承與發(fā)展的關系。吳亞玲主演的《墻頭馬上》,就在形體語言上做了很大突破,這出戲把舞蹈和戲曲程式經(jīng)過精心提煉,二者融成一體,戲中人物形象達到了現(xiàn)代古典藝術的審美高度!秹︻^馬上》的成功,使我們相信:形體語言的拓展與解放是可行的,甚至是必須的。當然,在借鑒的同時,也不能本末倒置,失去劇種本身的特點,而應當處理好繼承與發(fā)展的關系。所以,黃梅戲在繼承的同時,需要學習借鑒,與時俱進,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點的、完善的藝術體系,從而向更高的藝術領域邁進。 ⑤最后,要處理好新劇目創(chuàng)作與市場經(jīng)濟之間的關系。如今,在文化體制改革的大潮中,如何處理好新劇目創(chuàng)作與市場經(jīng)濟之間的平衡關系,成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同時,這也是每一個文藝團體所面臨的一個比較難的課題。黃梅戲劇團轉企后,首先面臨的是生存問題,一個企業(yè)要生存下去,經(jīng)濟效益是第一關注點。沒有了效益,企業(yè)就失了生存的基礎,藝術創(chuàng)作也就無從談起了。但如果一味的追求經(jīng)濟效益,追求利潤最大化,那么,就會忽視藝術創(chuàng)作,忽視生存的意義,最終也會因為沒有好的藝術產(chǎn)品提供社會而退出市場舞臺。所以,在兩者之間如何權衡,如何博弈,成為了在市場經(jīng)濟下順利發(fā)展黃梅戲藝術的最重要的課題,這一點對于其它藝術形式也同樣適用。1.從原文看,下列對黃梅戲存在“一定局限”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黃梅戲的念白與唱詞很多用的是地方語言,劇中的故事和人物也廣為老百姓所熟悉。B.黃梅戲劇目題材只限于男女情愛,倫理道德等,較少涉及重大歷史題材及文學經(jīng)典。C.由于眼界和視角的局限,黃梅戲的發(fā)展進程很緩慢,演出的范圍也只局限在安徽地區(qū)。D.黃梅戲在學習和借鑒的同時,也需要保持自身的特點,從而邁進更高的藝術領域。2.下列對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①段提出了文章觀點:作為如今中國五大劇種之一的黃梅戲,其發(fā)展藝術特點的形成是學習借鑒的結果。引出下文。B.②段介紹了黃梅戲的來歷于發(fā)展,但由于受到語言、題材和演出地區(qū)等方面的局限,自身的發(fā)展也受到了很大的阻礙。C.③④段提出黃梅戲的傳承者在形體語言和聲光電新技術創(chuàng)新運用上,作出了很多努力與突破,促進了黃梅戲藝術發(fā)展。D.⑤段承接上文,提出黃梅戲在學習借鑒的同時,也要理順經(jīng)濟效益和藝術創(chuàng)作之間的關系,并且要在兩者之間作出選擇。3.下列對原文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3分)A.黃梅戲是大別山采茶調與懷寧地方民間藝術結合,并用安慶方言進行演出的地方戲曲劇種。后為青陽腔、徽調所吸收,誕生出“本戲”。B.吳亞玲主演的黃梅戲新作品《墻頭馬上》的成功說明,只要能夠解放與拓展形體語言,就能很好地處理黃梅戲藝術繼承與發(fā)展的關系。C.聲光電等新技術手段可以闖西運用到黃梅戲中,為舞臺增色添彩,為觀眾帶來視覺享受,它已成為黃梅戲發(fā)展中比不可少的重要內(nèi)容。D.在前社會背景下,黃梅戲劇團在轉企后,首先應該關注經(jīng)濟效益。但如果一味地追求經(jīng)濟效益就會忽視藝術創(chuàng)作,忽視生存的意義。二、(33分) ?讀下面文章,完成4~7題(19分)徐有貞,字元玉,初名?,吳人。宣德八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時承平既久,邊備?惰,而西南用兵不息,?以為憂。正統(tǒng)七年疏陳兵政五事,帝善之而不能用。及土木難作,?王召廷臣問計。?大言曰:“驗之星象,稽之歷數(shù),天命已去,惟南遷可以紓難。”胡溲、陳循成執(zhí)不可。兵部侍郎于謙曰:“言南遷者,可斬也!?大沮,不敢復言。是時用人多決于少保于謙。?屬謙門下士游說,求國子祭酒。謙為言于帝,帝曰:“此議南遷徐?邪?為人傾危,將壞諸生心術!?不知謙之薦之也,以為沮己,深怨謙。因名有貞。景泰三年遷右諭德。河決沙灣七載,前后治者皆無功。廷臣共舉有貞,乃擢左僉都御史,治之。至張秋,相度水勢,條上三策。有貞于是大集民夫,躬親督率,治渠建閘,起張秋以接河、沁。河流之旁出不順者,為九堰障之,更筑大堰,閱五百五十五日而工成。帝厚勞之。七年秋,山東大水,河堤多壞,有貞乃修舊堤決口,水患悉平。帝召見,獎勞有加,進左副都御史。 ?八年正月,景帝不豫。石亨、張軌等謀迎上皇,以告太常卿許彬。彬曰:“此不世功也。徐元玉善奇策,盍與圖之?”亨即夜至有貞家。聞之,大喜。令太監(jiān)曹吉祥入白太后。時方有邊警,有貞令軌詭言備非常,勒兵入大內(nèi)。亨掌門鑰,夜四鼓,開長安門納之。乃升奉天門,有貞等常服謁賀,呼“萬歲”。有貞既得志,則思自異于曹、石。亨、曹大怨恨,日夜謀構有貞。詔徒有貞金齒為民。亨敗,帝從容謂李賢、王翱曰:“徐有貞何大罪?為石亨輩所陷耳。其釋歸田里!庇胸懠柔寶w,猶冀帝復召,時時仰觀天象,謂將星在吳,益自負。及聞韓雍征兩廣有功,乃太息曰:“孺子亦應天象邪?”遂放浪山水間,十余年乃卒。 ?(節(jié)選自《明史?徐有貞傳》,有刪改)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惟南遷可以紓難 紓:解除? B.勒兵人大內(nèi) ?勒:強制? C.閱五百五十五日而工成 閱:歷經(jīng)? D.?不知謙之薦之也,以為沮己? ?沮:詆毀5.下列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帝善之而不能用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B.?不知謙之薦之也 ?均之二策C.有貞乃修舊堤決口 ?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D.則思自異于曹、石 ?三顧臣于草廬之中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徐有貞憂慮國事,敢于陳明自己的政見。他有感于太平年代,邊備懈怠而戰(zhàn)事不止的現(xiàn)狀,上疏陳說用兵之道,遺憾的是沒有得到皇帝認可。 B.徐有貞善于治水,功勞卓著。他親臨一線指揮,治理河渠,建立水閘,修筑大壩,加固決口,最終平息了全部水患,受到皇帝的慰勞和嘉獎。 C.徐有貞與曹吉祥、石亨結下了仇怨。他們?nèi)嗽?jīng)聯(lián)手擁立太上皇復辟,在新朝中,徐有貞與曹、石交惡,他受到曹、石的構陷而遷貶為民。 D.徐有貞相信天象昭示人事,以此決定行事。他被釋放回家后看到將星在吳,自信可以再次建功立業(yè);后來得知韓雍征討立功后,放棄了這種追求。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謙為言于帝,帝曰:“此議南遷徐?邪?為人傾危,將壞諸” (4分)譯文: (2)此不世功也。徐元玉善奇策,盍與圖之?(3分)譯文:(3)徐有貞何大罪?為石亨輩所陷耳。其釋歸田里。(3分) 譯文:?閱讀下列詩歌,完成8~9題。曉 ?望杜 ?甫白帝更聲盡,陽臺曙色分。高峰寒上日,疊嶺宿霾云。地坼江帆隱,天清木葉聞。荊扉對麋鹿,應共爾為群。[注]這首詩作于唐代宗大歷二年(767)秋,杜甫當時流寓夔州?西。8.詩歌頸聯(lián)的景色描寫歷來為人稱道,請予以賞析。(4分)?9.尾聯(lián)中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結合詩句分析。(4分)?10.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兩題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兩題都答,則按甲題計分。)(6分)甲:此地有崇山峻嶺,① ,② ,③ 。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④ ,⑤ ?,⑥ 。 (王羲之《蘭亭集序》)乙:① ,干戈寥落四周星。 (文天祥《過零丁洋》)②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 (荀子《勸學》)③固時俗之工巧兮, 。 (屈原《離騷》)④ ,未成曲調先有情。 (白居易《琵琶行》)⑤江間波浪兼天涌, ?。 (杜甫《秋興八首》)⑥ ,水隨天去秋無際。 (辛棄疾《水龍呤》)?三、(24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1~14題。消逝的鐘聲史鐵生(1)在臺階上張望那條小街的時候,我大約兩歲多。(2)終于有一天奶奶領我走下臺階,走向小街的東端。我一直猜想那兒就是地的盡頭,世界將在那兒陷落、消失——因為太陽從那兒爬上來的時候,它的背好像什么也沒有。誰料,那兒更像是一個喧鬧的世界的開端。那兒交叉著另一條小街,那街上有酒館,有雜貨鋪,有油坊、糧店和小吃攤。因為有小吃攤,那兒成為我多年之中最向往的去處。那兒還有從城外走來的駱駝隊!笆裁囱,奶奶?”“啊,駱駝。”“干嗎呢,它們?”“馱煤!薄榜W到哪兒去呀?”“馱進城里!瘪勨徱宦范×惝斷ザ×惝斷サ仨,駱駝的大腳趟起塵土,昂首挺胸目空一切,七八頭駱駝不緊不慢招搖過市,行人和車馬都給它們讓路。我望著駱駝來的方向問:“那兒是哪兒?”奶奶說:“再往北就出城啦!薄俺龀橇耸悄膬貉剑俊薄笆浅峭狻!薄俺峭馐裁礃觾海俊薄靶辛,別問啦!”我很想去看看城外,可奶奶領我朝另一個方向走。我說“不,我想去城外”,我說“奶奶,我想去城外看看”,我不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 語文試題 Word版含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591008.html

相關閱讀:江蘇省淮陰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