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寒假來臨,學生們在享受假期的同時,也要面對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做寒假作業(yè);瘜W網(wǎng)為大家提供了高二化學寒假作業(y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選擇題
1.下列關于鈉與水反應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①將小塊鈉投入滴有石蕊試液的水中,反應后溶液變紅
②將鈉投入稀鹽酸中,鈉先與水反應,后與鹽酸反應
③鈉在水蒸氣中反應時因溫度高會發(fā)生燃燒
④將兩小塊質(zhì)量相等的金屬鈉,一塊直接投入水中,另一塊用鋁箔包住,在鋁箔上刺些小孔,然后按入水中,兩者放出的氫氣質(zhì)量相等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鈉與水反應產(chǎn)生氫氧化鈉使石蕊變藍。鈉與水的反應本質(zhì)是鈉與H+的反應,所以鈉先與鹽酸溶液中的酸反應。鈉在水蒸氣中反應產(chǎn)生的是氫氣,盡管溫度高且反應放熱,因無氧氣所以不能燃燒。2Na+2H2O===2NaOH+H2,2Al+2NaOH+2H2O===2NaAlO2+3H2,因此,用鋁箔包住的鈉與水反應放出的H2多。
答案:D
2.(安慶模擬)向一定量的飽和NaOH溶液中加入少量Na2O2固體,恢復到原來溫度時,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①溶液中的Na+總數(shù)不變
②單位體積內(nèi)的OH-數(shù)目減少
③溶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不變
④溶液的質(zhì)量不變
⑤有晶體析出
⑥有氣泡產(chǎn)生
A.①③⑥ B.②⑤⑥
C.③⑤⑥ D.①③④
解析:Na2O2投入NaOH溶液中,實際是Na2O2與水反應:2H2O+2Na2O2===4NaOH+O2,消耗溶液中的水,并放出O2。原來溶液是飽和的且溫度不變,所以有NaOH晶體析出,但溶解度不變,因而其濃度不變。
答案:C
3.下列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A.Na2CO3溶液顯堿性:CO3(2-)+2H2O H2CO3+2OH-
B.碳酸氫鈉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燒堿溶液:HCO3(-)+OH-===CO3(2-)+H2O
C.金屬鈉與水反應:Na+H2O===Na++OH-+H2
D.H2(18)O中投入Na2O2:2H2(18)O+2Na2O2===4Na++4OH-+18O2
解析:Na2CO3是多元弱酸的正鹽,水解時分步進行,即A應為CO3(2-)+H2O HCO3(-)+OH-,HCO3(-)+H2O??H2CO3+OH-,以第1步為主;C項質(zhì)量不守恒,正確的應為2Na+2H2O===2Na++2OH-+H2D項中的氧氣來自于Na2O2。
答案:B
以上就是化學網(wǎng)為大家整理的高二化學寒假作業(yè),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最后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是 L.
10.某溫度時,在5L的容器中,X、Y、Z三種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請通過計算回答下列問題.
(1)反應開始至2mim,Y的平均反應速率.
(2)分析有關數(shù)據(jù),寫出X、Y、Z的反應方程式. .
試卷答案
1.B
考點:常見的能量轉(zhuǎn)化形式.版權所有
專題: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分析:A、太陽能熱水器是將光能轉(zhuǎn)化為熱能;
B、電燈發(fā)光是將電能轉(zhuǎn)化為光能;
C、物質(zhì)的燃燒是將生物質(zhì)能轉(zhuǎn)化為熱能;
D、光合作用的能量轉(zhuǎn)化形式為:光能轉(zhuǎn)化為化學能.
解答:解:A、太陽能熱水器是將光能轉(zhuǎn)化為熱能,故A錯誤;
B、電燈發(fā)光是將電能轉(zhuǎn)化為光能,故B正確;
C、木柴燒飯是將生物質(zhì)能轉(zhuǎn)化為熱能,故C錯誤;
D、光合作用的能量轉(zhuǎn)化形式為:光能轉(zhuǎn)化為化學能,故D錯誤.
2.AD
解:A.水不分解,不發(fā)生化學鍵的斷裂,不能生成氫氣,故A錯誤;
B.使太陽能聚焦,產(chǎn)生高溫,可以提供斷裂氫氧鍵吸收的能量,促進水分子中舊鍵的斷裂,使水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故B正確;
C.研究特殊化學物質(zhì),開發(fā)廉價能源以分解水制取氫氣,符合節(jié)能減排的綠色化學理念,故C正確;
D.催化劑的使用只能加快反應速率,不能改變反應熱的熱效應,故D錯誤;
故選:AD.
3.A
考點:氧化還原反應;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菁優(yōu)網(wǎng)版權所有
分析:常見的吸熱反應有:Ba(OH)2.8H2O與NH4Cl反應、大多數(shù)分解反應、有碳參加的氧化還原反應等;在化學反應中有元素化合價變化的反應屬于氧化還原反應,以此來解答.
解答:解:A.灼熱的炭與CO2反應為吸熱反應,且該反應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變化,則屬于氧化還原反應,故A正確;
B.鋁與稀鹽酸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又是放熱反應,故B錯誤;
C.氯化銨與氫氧化鋇晶體反應是非氧化還原反應,故C錯誤;
4.D
試題分析:A、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就是因為舊化學鍵斷裂和新化學鍵生成引起的,故A正確;B、化學反應的主要特征:(1)有新物質(zhì)生成.(2)伴隨能量變化.(3)外在現(xiàn)象.故B正確;C、任何化學反應都是斷裂舊鍵形成新鍵的過程,化學鍵的斷裂和生成會吸收能量和釋放能量,故C正確;D、反應物越多能量變化越大,故D錯誤.故選:D
考點: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
5.B
考點:反應熱和焓變..
專題: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分析:生成物具有的總能量高于反應物具有的總能量,該反應為吸熱反應;常見的吸熱反應:C(s)+H2O(g)CO(g)+H2O; C+CO2CO的反應,Ba(OH)28H2O與NH4Cl的反應以及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解答:解:A.酸與堿的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故A錯誤;
B.Ba(OH)28H2O與NH4Cl的反應是吸熱反應,故B正確;
C.鎂和鹽酸反應是放熱反應屬于氧化還原反應放熱,故C錯誤;
6.B
考點: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版權所有
專題:化學反應速率專題.
分析:對于化學反應,增大濃度、升高溫度、加入催化劑以及增大固體的表面積可增大反應速率,結合選項中所給信息解答該題.
解答:解:A.加入100mL氯化鈉溶液,溶液體積增大,氫離子濃度減小,則反應速率減小,故A錯誤;
B.加入催化劑,降低反應的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數(shù),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大,故B正確;
C.升高溫度,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大,故C錯誤;
D.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與鋅反應生成二氧化硫氣體,而不生成氫氣,故D錯誤.
7.B
考點: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計量數(shù)的關系.版權所有
專題:化學反應速率專題.
分析:經(jīng)2min,B的濃度減少0.6mol/L,v(B)==0.3mol(Lmin)?1,結合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來解答.
解答:解:經(jīng)2min,B的濃度減少0.6mol/L,v(B)==0.3mol(Lmin)?1,
A.A物質(zhì)為純固體,不能表示反應速率,故A錯誤;
B.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則分別用B、C、D表示的反應速率其比值是3:2:1,故B正確;
C.反應速率為平均速率,則在2min內(nèi)的反應速率,用B表示是0.3 mol(Lmin)?1,故C錯誤;
D.B為反應物,C為生成物,則在這2min內(nèi)用B和C表示的反應速率的值分別為逐漸減小、逐漸增大,故D錯誤;
8.從負極鋅沿導線流向正極銅;Zn?2e?=Zn2+;Cu2++2e?=Cu;Cu2++Zn=Cu+Zn2+.
考點:原電池和電解池的工作原理.版權所有
分析:銅、鋅、硫酸銅溶液構成原電池中,易失電子的鋅作負極,銅作正極,正極上得電子發(fā)生還原反應,正極和負極反應相加得到總反應,電子從負極沿導線流向正極,據(jù)此回答.
解答:解:銅、鋅、硫酸銅溶液構成原電池中,易失電子的鋅作負極,負極上鋅失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Zn?2e?=Zn2+,銅作正極,正極上得電子發(fā)生還原反應Cu2++2e?=Cu,總反應是Cu2++Zn=Cu+Zn2+,電子從負極鋅沿導線流向正極銅,
故答案為:從負極鋅沿導線流向正極銅;Zn?2e?=Zn2+;Cu2++2e?=Cu;Cu2++Zn=Cu+Zn2+.
9.負;氧化;2.24.
考點:原電池和電解池的工作原理.版權所有
專題:電化學專題.
分析:原電池工作時,氫氣為負極,被氧化,通入氧氣的一極為正極,發(fā)生還原反應,結合電極方程式2H2?4e??4H+或H2?2e?+2OH?=2H2O計算.
解答:解:氫氣具有還原性,在形成原電池反應時,應為負極,被氧化,如為酸性染料電池,負極電極方程式為2H2?4e??4H+,如為堿性電解質(zhì),負極為H2?2e?+2OH?=2H2O,由電極方程式可知,電路中每轉(zhuǎn)移0.2mol電子,則生成0.1mol氫氣,體積為0.1mol22.4L/mol=2.24L,
10.(1)0.03 mol/(L(2)X+3Y
考點:物質(zhì)的量或濃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反應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版權所有
專題:化學平衡專題.
分析:(1)據(jù)v=計算反應速率;
(2)根據(jù)物質(zhì)的量的變化判斷反應物和生成物,根據(jù)物質(zhì)的量的變化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書寫方程式;
解答:解:(1)反應開始至2 min時,Y的物質(zhì)的量減少了1.0mol?0.7mol=0.3mol,所以反應速率是=0.03 mol/(L
故答案為:0.03 mol/(L
(2)根據(jù)圖象可知X、Y的物質(zhì)的量減小,Z的物質(zhì)的量增加,則X和Y是反應物,Z是生成物,且分別是0.1mol、0.3mol、0.2mol,由于變化量之比是相應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所以其系數(shù)之比為0.1mol:0.3mol:0.2mol=1:3:2,所以其方程式為X+3Y2Z,
以上就是化學網(wǎng)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學寒假作業(yè),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最后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er/661743.html
相關閱讀:高二物理寒假復習規(guī)劃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