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必修)試題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試卷說明:

江蘇省徐州市2015-2016學年度高二第一學期期末抽測(必修)歷史2015.1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判斷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第I卷(選擇題、判斷題 共70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列強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要求的。1、“我認為君主應把仁作為立身處世的準則,自己不想做的,也不要強迫別人去做!边@句話有可能出自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2、在課堂上,老師詢問小明和小玟,你們心目中的好國君應有怎樣的作為,兩人的回答如下圖。請問:小明和小玟的闡述,分別對應于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哪家思想A、儒家、道家 B、法家、墨家 C、儒家、墨家 D、法家、道家3、宋人范仲淹曾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這體現(xiàn)了哪一家學說的精神A、經學 B、佛學 C、玄學 D、理學4、中國古代學術史上曾經發(fā)生過一次著名的理學家辯論,甲方批評乙方做學問“支離”, 乙方批評甲方做學問“太簡”。下列各項中,屬于當時乙方代表人物主要觀點的是A、“存天理,滅人欲” B、發(fā)明本心C、“知行合一” D、“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5、下圖所示的“孫、周、吳、鄭”四個字是A、甲骨文 B、隸書 C、楷書 D、行書6、印度總理尼赫魯曾說:“世界上有一個古老的國家,它的每一個字,都是一幅美麗的畫,一首優(yōu)美的詩……”關于顏真卿字體(右圖)的說法正確的是A、溫柔婉約,如春意柳鶯B、講究法度與規(guī)范C、追求個性,倡導有意無法D、瀟灑風流,如斜風細雨7、某中學生參加電視節(jié)目知識競賽,有一道關于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的題,他很難確定其中表述正確的選項,向你電話求助。你應幫他選擇A、“司南”最早出現(xiàn)于春秋時期B、“蔡侯紙”是中國古代最早的紙C、火藥在唐代開始應用于軍事D、活字印刷書籍的出現(xiàn)始于元朝8、宋人稱:“柳郎中詞只好十七八女郎按執(zhí)紅牙拍,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zhí)鐵綽板,唱大江東去!迸c“學士詞”詞風一致的代表人物是A、李煜 B、李清照 C、陸游 D、辛棄疾9、《西游記》刊刻于明萬歷二十年,主角孫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對強加于他頭上的緊箍圈一直耿耿于懷,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個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現(xiàn)A、追求個性自由,反對綱常禮教的思想B、注重氣節(jié),自我節(jié)制,奮發(fā)立志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對君主專制的思想D、追求金錢,海外冒險的拜金主義思想10、1839年《澳門新聞紙》報道:“中國官府完全不曉得外國的政事,又不詢問考求……只有林總督行事與其他官員相反!绷挚偠叫惺隆跋喾础笔侵窤、抗擊英國侵略者 B、設立譯官,翻譯西學B、虎門銷煙 D、學習西方政治制度11、《海國圖志》序言中說:“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鄙鲜鲅哉摲从吵鲎髡撷僦鲝埮c外國禮尚往來②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③主張學習西方政治制度④學習西方長技旨在抵御外國侵略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2、19世紀90年代,維新思想進一步發(fā)展。作為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康有為的維新思想與梁啟超相比,最顯著的特點是A、宣傳救亡圖存的道理 B、吸取西方政治啟蒙學說C、抨擊封建專制思想 D、借用傳統(tǒng)學說鼓動革新13、“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變故之道,而使人心社會煥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權說,二曰生物進化論!保惇毿恪段崛俗詈笾X悟》)這表明陳獨秀A、全盤否定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學思想C、主張“中學”“西學”有機結合 D、積極宣傳社會主義思想14、李大釗在《庶民的勝利》中寫道:“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必經一番苦痛,必冒許多危險!@新紀元的創(chuàng)造,也是一樣的艱難!氈@種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边@“潮流”是指A、民族解放運動 B、新文化運動 C、民主和科學 D、社會主義革命15、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是馬列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產物。它們的共同點主要有①思想核心是實事求是②是黨集體智慧的結晶③照搬了蘇聯(lián)的經驗④是對馬列主義的繼承和發(fā)展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16、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了“百花文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百花齊放”主要針對A、政治領域 B、學術領域 C、藝術領域 D、經濟領域17、新中國實行的高考制度在“文化大革命”中中斷。其間,高等學校在1966~1969年未招生,1970~1976年實行“自愿報名,群眾推薦,領導批準,學校復審”的辦法招收工農兵入學。由此可見,1977年“恢復高考”主要指恢復①高等教育②以群眾推薦為主的招生方式③高校招生④以文化考試作為錄取的主要依據(jù)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8、鄧小平說:“教育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yè)!备母镩_放以來,我國政府為推進教育發(fā)展采取的最大舉措和取得的成就有①提出“三個面向”的指導方針②國民教育體制初步形成③頒布《義務教育法》④實行“科教興國”發(fā)展戰(zhàn)略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9、孔子和蘇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紀的東西方思想巨人,兩者思想的不同之處是A、重視道德的意義 B、肯定人的價值C、強調知識的作用 D、推崇君主的權威20、下面兩幅作品之所以譽為文藝復興時期的偉大作品,主要是因為它們都A、揭露了教會的虛偽和腐化 B、充滿了對幸福生活的追求C、贊美了人體的美麗和人性的偉大 D、反對宗教束縛和封建壓迫21、1521年有教皇代表與馬丁?路德辯論說:“信仰無法安穩(wěn)地奠基于《圣經》。因為《圣經》就像軟蠟一樣,可以讓每一個人隨興所致地扭或拉!彼麄兊闹饕制缭谟贏、教會是否腐敗 B、信仰是否必要C、《圣經》能否作為信仰的基礎 D、信徒能否僅僅依靠信仰得救22、歐洲啟蒙思想家大多認為:國家是“必不可少的惡”,是人們不得已而為之的一種強制工具。為此,他們都主張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消滅私有制,實現(xiàn)社會平等C、建立有效機制,實現(xiàn)權力制衡 D、取消國家機構,實現(xiàn)公民自治23、伏爾泰說:“如果在英國僅允許有一種宗教,政府很可能會變得專橫;如果只有兩種宗教,人民就會互相割斷對方的喉嚨!狈鼱柼┧磉_的觀點主要是A、教隨國定 B、信仰自由 C、反對宗教信仰 D、因信稱義24、19世紀初,在一位名人的訃告中提及該名人的發(fā)明“他武裝了人類,使虛弱無力的雙手變得力大無窮,健全了人類的大腦以處理一切難題。他為機械動力在未來創(chuàng)造奇跡打下堅實基礎,將有助并補償后代的勞動!边@位名人及其發(fā)明是A、瓦特——改良蒸汽機 B、西門子——發(fā)電機C、愛迪生——電燈 D、哈格里夫斯——珍妮紡紗機25、從交通運輸?shù)慕嵌瓤,代表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成果是A、蒸汽機車 B、內燃機車 C、電力機車 D、汽車26、當今世界不分國家、不分地區(qū),每個人都是地球村的公民!暗厍虼濉庇衫硐胱?yōu)楝F(xiàn)實的最重要條件是A、原子能工業(yè)的興起 B、遺傳工程的發(fā)展C、因特網(wǎng)的發(fā)展 D、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27、愛因斯坦說自己是站在牛頓的肩上取得了科學成就。下列關于牛頓經典力學與愛因斯坦相對論關系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牛頓力學是相對論在低速狀態(tài)下的一個特例B、相對論出現(xiàn)后,牛頓力學體系失去了其存在的價值C、相對論否定了牛頓力學體系的絕對時空觀D、相對論繼承和發(fā)展了牛頓力學體系28、《圣經》記載,世間萬物包括人類都是由神創(chuàng)造的。而達爾文證明“造物主”即神根本沒有存在的必要,這是因為他創(chuàng)立了科學學說A、血液循環(huán)理論 B、細胞學說 C、電磁波理論 D、生物進化論29、魯迅在回憶20世紀初年的情形時說:“有人說G.Byron(拜倫)的詩多為青年所愛讀,我覺得這話很有幾分真。就自己而論,也還記得怎樣讀了他的詩而心神俱旺!碑敃r愛國青年喜讀拜倫作品,主要是因為它A、與文學革命運動的方向一致 B、繼承了歐洲古典文學的傳統(tǒng)C、具有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精神特質 D、充滿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義精神30、下面圖1、圖2為某著名畫家的兩幅作品。作品反映出該畫家力圖A、以寫實的方法表現(xiàn)客觀世界 B、以夸張的形式表現(xiàn)主觀內心感受C、以嚴整和諧的畫面表現(xiàn)理性 D、以奔放的筆法和色彩表現(xiàn)感情二、判斷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判斷正誤,正確的在括號內寫“A”,錯誤的寫“B”。31、小杰在書店看到一則連環(huán)漫畫(如下圖),這則連環(huán)漫畫反映了先秦時代的墨家思想。32、京劇將獨具特色的中國戲曲推向一個新的高峰,被譽稱為“國粹”。某位同學用“兼容并蓄,融會貫通”這一詞語精辟地概括了京劇的藝術精髓。33、《東方雜志》某年2月發(fā)表文章說:“一年以來,社會主義的思潮在中國可以算得起風起云涌了。報章雜志的上面,東也是研究馬克斯(思)主義,西也是討論布爾希(什)維克主義;這里是闡明社會主義的理論,那里是敘述勞動運動的歷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會主義在今日的中國,仿佛有‘雄雞一鳴天下曉’的情景!蔽闹兴f的“一年”最有可能是在1915年。34、歷史學習小組收集到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關鍵詞如下:1978年;拋棄“以階級斗爭為綱”;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開放。35、20世紀初,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說,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改變了人們認識世界的角度和方式。第II卷(非選擇題 共30分)三、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36題10分,第37題10分,共20分。結合材料以及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6、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人)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江蘇省徐州市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必修)試題(WORD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er/417965.html

相關閱讀:山東省山師附中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