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 長沙 教學設計
一、內容及其解析
本節(jié)課要學的內容是《 沁園春.長沙》,指的是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回憶,抒寫出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壯志豪情。其關鍵是體味本詞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會壯闊深沉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培養(yǎng)詞的鑒賞能力,理解詞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學生已學過《沁園春 雪》,知道詞的基本知識,了解了毛澤東是一位政治家、革命家、文學家、思想家,在此基礎上繼續(xù)學習關于詞方面的知識,體會他的立志高遠、雄姿英發(fā)的戰(zhàn)斗風貌和豪邁氣概并由此了解本詞的情感與意象,是本文重點,解決的關鍵是反復吟誦,結合意象,感受詞人豪邁昂揚。
二、目標及其解析
1.目標定位:了解這首詞所涉及的字詞、意象、表現手法、情感,背誦本詞。
2.目標解析:了解本詞的意象的含義,就是把握本詞的思想情感。
三、問題診斷分析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學生可能遇到的障礙是詞中的意象的概念以及意象與情感的聯系把握不清,對詩詞鑒賞的方法不了解。
四、教學支持條件分析
在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的情況下,需要運用Powerpoint軟件 ,通過聲、畫把學生帶進如詩如畫的境界,這是詩體教學的特征。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背景材料
這首詞作于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fā)展。五卅運動、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fā),湖南、廣東等地農 *** 動日益高漲。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農 *** 動。同時,國共兩黨的統一戰(zhàn)線已經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正式成立。 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主持農 *** 動講習所,途經長沙,重游橘子洲,這時湖南省長趙恒惕再次通緝毛澤東,這首詞大概是毛澤東離開長沙時所作。
•
•二、誦讀提示和整體感知
在朗讀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抒情朗讀,每讀一次解決一個問題。
•1、初讀:朗讀全詞——熟悉上下闋的內容。
•2、二讀:朗讀上闋——疏通字音、字詞,排除方言影響。
•3、三讀:朗讀上闋——把握層次。
•(1)第一層:交代時間、地點、環(huán)境。
•朗讀提示:用敘述語氣,平和、舒緩。
•(2)第二層:由“看”統領,展示湘江秋景圖。
•朗讀提示:想象美的畫面,情緒飽滿,有熱情。
•由“看”領起的內容:
•遠望——“萬山紅遍”(高)
•近望——“漫江碧透”(低)
•仰視——“鷹擊長空”(高)
•俯視——“魚翔淺底”(低)
•動作之勁——“爭”“擊”“翔”
•色彩之濃——“紅”“碧”
•數量之多——“萬”“層”“百”
•競爭之烈——紅綠爭輝,船只爭流,鷹魚爭樂
•(3)第三層:提出“誰主沉浮”的問題。
•(無疑而問,從而引起思緒,過渡到下段。)
•朗讀提示:語速稍慢,既是思索,又含肯定答案 。
•4、朗讀下闋——注意讀出感情。
•過渡語:上闋寫今日之游、眼前之景,引起回憶。下闋寫昔日之 游,憶過去崢嶸,回答上闋提出的問題。
•提示:(1)攜來百侶曾游與上闋“獨立寒秋“形成對比。
•(2)“憶往昔”的“憶”統領:革命青年的戰(zhàn)斗風格和豪情壯志。
•朗讀提示:語調高、語氣強、豪情滿懷的。
•(3)“曾記否”既是設問,又是回答。
•(4)下闋照應上闋。
•三、主題歸納
•本詞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斗爭生活的回憶,抒發(fā)出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
•四、鑒賞
•問題(1)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是寫景抒情詩文中常見的表現手法,即在景物中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這句詩與前面的秋景有什么關系?由贊美秋景到提出問題,其中的內在聯系是什么?
•提示:詩歌的特點:先寫景、敘事,后議論、抒情。
•參考:在前面秋景的基礎上,使人甩開了“景”,一下子提出“誰是大地主宰”這樣一個問題,由自然景物過渡到對社會的思考,這兩者之間的相通點就是以奮斗求生存。自然界中的萬物尚且不畏寒冷而“競自由”,顯示自己的生命的力量,何況我們有思想、有壯志的青年?這一問,顯示了青年毛澤東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
•
•問題(2)“意象”是我國古典美學中的一個術語。詩歌的意象就是詩人的思想感情與客觀物象的融合。在本首詞中,作者抓住哪些意象展開聯想,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湘江秋景圖?任選其中一幅,寫一段描敘性文字。
•提示:找出詩歌的意象,分析意象的特點。
•參考:詩人抓住了寒江、霜天、萬山、湘江、飛鷹、游魚等意象展開聯想。例:鷹擊長空,魚翔淺底。仰視,萬里無云的秋空,雄鷹奮振健羽,自由飛翔,俯瞰,清澈見底的江里,魚群擺動鰭尾,任意遨游。
•
•問題(3)自古逢秋悲寂寥,在古代文人筆下,秋的意象都與悲愁、悲戚、悲愴的情緒相結合。在這首寫秋景的詩詞中,詩人是否也表達了相同的思鄉(xiāng)情懷?
•參考:在多數古典詩詞中,秋總是與愁、悲等情感聯系在一起。如秋風蕭瑟天氣涼,萬里悲秋常作客,秋風秋雨愁煞人等,而這首詞寫的雖然是寒秋景物,詩人的情感卻是豪邁昂揚的。在詩人筆下,秋雖然給人“寒”的感覺,但卻是一派“萬類霜天競自由”的景象。面對祖國的大好河山,青年毛澤東抒發(fā)改天換地的壯志豪情,發(fā)出了“問蒼茫大地,誰主沉?”的浩嘆,為“寒秋”景象諸如了前所未有的情感。
•
•五、目標檢測
•采桑子 重陽
毛澤東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注解:①重陽:陰歷九月初九為重陽節(jié)。因“九”是陽數,兩陽相重,故名。②戰(zhàn)地:指戰(zhàn)場。③黃花:指野菊花。《禮•膾》:“鞠有黃華。”鞠,古“菊”字。黃華,即黃花。后人稱菊花為黃花。
•
•寫作背景:1929年5月開始,毛澤東率領紅四軍開進閩西擴大革命根據地。這年九月,贛閩根據地連成了一片。由于同年6月,紅四軍黨內領導者之間在軍隊建設的一些原則問題上發(fā)生了爭論,毛澤東提出的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建立鞏固的農村革命根據地,不應盲目攻打大城市等主張,一時未能為多數同志所接受,因而受到排擠,被迫離開領導崗位。后由于患病,只好在永定金豐山區(qū)養(yǎng)病。9月,病中的毛澤東坐擔架赴上杭參會。會后繼續(xù)留此養(yǎng)病,后病情好轉。病中正逢重陽節(jié),見院中黃菊盛開,遂成此文。
•
•1.本詞的詞牌名是________,題目是_________。依長段來看,屬_____;從分段來看,是________。
•2.詞的上闋由自然界的規(guī)律起筆,然后點明時間:________,地點:_________,并調動了視覺和嗅覺寫所見之景:_______,所嗅之氣:______,表現了戰(zhàn)斗者的一種_________心情。
•3.詞的下闋先實寫秋風勁吹的秋天不似春風和煦的春天,然后一轉,指出“勝似春光”的原因是“寥廓江天萬里霜”,對打破舊世界的戰(zhàn)場上的秋風進行了贊美,而實際上是贊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結合當時背景及上闋“戰(zhàn)地”來回答。)
•4.“寥廓”一詞在課文《沁園春 長沙》中是指___________,在此處應解釋為__________。
•
•
•六、課堂小結
•1.用語形象生動
•既形象又凝練,如:獨立、染、爭、擊、翔。
•①獨立不僅表明是一個人,而且顯示了詞人中流砥柱的氣概。聯系當時的背景,詞人正遭受軍閥的通緝,身處險境卻能獨立寒秋,是何等的坦蕩從容。
•②染,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古人早就用了“染”字來描繪秋林,王實甫的《西廂記》即有“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的名句,一個“染”字就把一帶楓林仿佛人工染成的一樣的壯美景色描繪出來。
•③爭,活現出千帆競發(fā),爭先恐后的熱鬧場面。
•④“擊”便把雄鷹展翅奮飛,迅猛有力地拍打天空的那種矯健勇猛的雄姿展現出來,如果用“飛”字太一般了。
•⑤翔,用飛鳥盤旋回飛的狀態(tài)來描寫游魚,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魚在水中暢游時的那種輕快自如的神態(tài)。)
•2.思路
• 立—看—悵—問—憶—記
•
•3.立意
• 通過對長江秋景的描繪及青年時代生活的回憶,表現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已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
•
•
•
•七、配餐練習
A.背誦這首詞,抄寫書上的注解,細細品味此作的精妙詞句廣闊境界和思想感情。
B.查詢毛澤東的相關資料和詩詞,摘錄幾首你喜歡的詩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er/34239.html
相關閱讀:《錦瑟》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