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淳縣2018年中考語文二模試題及答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高中學習網

2019年高淳縣二模語文試卷

一、積累運用:(24分)

1.古詩文積累:(10分,⑨小題任選兩句填空)

①洞庭之東江水西, 。 (陳與義《登岳陽樓》)

② ,歸雁入胡天。 (王維《使至塞上》)

③蕩胸生曾云, 。(杜甫《望岳》)

④最是一年春好處,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⑤ ,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賀《雁門太守行》)

⑥ ,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 (歐陽修《醉翁亭記》)

⑦春蠶到死絲方盡, 。(李商隱《無題》)

⑧參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 。 (《詩經·關雎》)

⑨“用典”是古詩歌創(chuàng)作的重要表現手法。如:李白《行路難》中“ ,

”表現了詩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 , ”表現詩人對已故老友的思念,世事變遷的慨嘆,范仲淹《漁家傲》中“ , ”表現對故鄉(xiāng)的思念,未建功立業(yè)無法歸去的痛苦心理,蘇軾《江城子》中“ , ?”表現詩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建功立業(yè)的迫切愿望。

2.下列字音、字形全都無誤的一項是( )(3分)

A倔(juè)強 斑斕(lán) 響徹云宵(xiāo) 墜(duì)落

B枯涸(hé) 慰藉(jiè) 冥思暇(xiá)想 ?(liáo)望

C粗糙(cāo) 凜(lǐn)冽 自出心裁(cái) 殷(yān)紅

D嫉(jì)妒 分岐(qí) 婦儒(rú)皆知 癖(pǐ)好

世博會是世界各國為了展示社會、經濟、文化、科技等各方面成就和發(fā)展前景的大型國際性博覽會。將于2018年在上海舉行的“世博會”已經進入倒計時, 班級開展“放眼世博會”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完成下面的任務。

【世博新聞】

3.閱讀下列報道,給新聞加標題。(2分)

標題:

中國文化網消息:上海市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暨上海文聯藝術團訪問團一行10人,由團長、上海僑辦主任崔明華率領前來加拿大多倫多為將于2018年在中國上海舉行的“世博會”進行宣傳。

代表團日前在大多倫多中華文化中心舉行了新聞發(fā)布會,并參加了由大多倫多中華文化中心和加拿大多元文化交流基金會主辦的“文化亞洲之夜”文藝演出。在新聞發(fā)布會上,上海僑辦主任向多倫多新聞界介紹了上海世博會的準備情況,并熱烈歡迎多倫多的朋友們明年5月相聚在中國上海。在會上,大多倫多中華文化中心和上海僑辦還共同簽署了推廣2018上海世博會的合作協議。

【世博圖展】

4.閱讀右邊一幅世博會宣傳圖畫,用用簡潔的語言介紹畫面內容并說明其含義。(3分)

逼 上 梁 山

【世博感悟】

5.綜合下列兩則材料,寫出自己的感悟啟示。(2分)

材料一:也許你從來不曾走進任何世博會,但你的生活不可能繞開世博會的發(fā)明與發(fā)現。人類近現代工業(yè)文明催生的眾多“嬰兒”,如蒸汽機、電話機、電影、煤氣灶、電視機、計算機、機器人、航天器,大都經過世博會的“洗禮”。度假村、俱樂部、主題公園、百貨商店、自動售貨機……這些現代生活方式和公共設施,無不經由世博會展示交流中獲得啟示、萌生創(chuàng)意?梢哉f每一次世博無疑都贏得了一次推動科學進步、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機遇。

材料二:橫濱世乒賽中國實現第七度包攬五項冠亞軍之后,蔡振華表示:從比賽角度講,這次世乒賽可歌可泣;但從乒乓球在世界發(fā)展來講已到危險地步。中國隊大包大攬挫傷了其他協會的信心,阻礙了乒乓球的全球發(fā)展。國際乒聯主席沙拉拉說:“中國是乒乓球強國,自然要負擔起更多責任。比如說美國一直在世界推廣籃球,加拿大則在助力冰球,中國應該通過交流來提高其他協會的水平。”

感悟啟示:

6.繽紛的文學長廊有許多鮮活的人物形象,請閱讀下面描寫后回答問題。(4分)

A、“我既不向上帝祈禱,也沒有要父親為我祝福,甚至都不考慮當時的情況和將來的后果,就登上了一艘開往倫敦的船。時間是一六五一年九月一日。誰知道這是一個惡時辰!我相信,沒有一個外出冒險的年輕人會像我這樣一出門就倒霉,一倒霉就這么久久難以擺脫。”

B、在畫上顯得很年輕,似乎不到他的年紀,削瘦的,筆直的,高領使他的頭頸僵直,一副睥睨一切和緊張的目光。獅子般的臉上,牙床緊咬,刻畫著憤怒與苦惱的皺痕,但表現得最明顯的性格是他的意志,早年拿破侖似的意志:“可惜我在戰(zhàn)爭里不像在音樂中那么內行!否則我將戰(zhàn)敗他!”。

①寫出兩段文字所描寫的人物。(2分)

A選段所描寫人物是 。B選段所描寫人物是 。

②任選一個人物,結合相關情節(jié)談談對人物的閱讀認識。(2分)

二、閱讀理解:(43分)

(一)閱讀下面的古詩文,回答7—13題。(18分)

【古詩閱讀】

7.閱讀王灣《次北固山下》,回答問題:(4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1)對本詩理解賞析不正確的一項( )(2分)

A.題目中“次”為“停宿”之意,這里指船停泊于北固山下,交代了本詩的寫作背景。

B.首聯先寫“客路”,后寫“行舟”,寫出了作者的漂泊羈旅,為后文寫鄉(xiāng)愁埋下伏筆。

C.頸聯妙在作者無意說理,卻通過描寫景物和節(jié)令的變化,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樂觀積極,令人鼓舞。

D.尾聯緊承頸聯,抒發(fā)了詩人即將回到家鄉(xiāng)的喜悅、激動的心情。

(2)頷聯“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一句狀寫舟中所見景物,用字講究,請作簡要賞析。(2分)

【古文閱讀】

(甲)閱讀酈道元《三峽》,回答問題。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8.下列加點詞意思不相同的一組是( )(2分)

A. 略無闕處 略無慕艷意 B.哀轉久絕 群響畢絕

C. 春冬之時 輟耕之壟上 D.不以疾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9.翻譯語句:(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10.關于文中側面描寫,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寫“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側面描寫出山的重疊和高聳。

B.寫“朝辭白帝,暮到江陵”側面描寫出夏日三峽的水流湍急。

C.寫“素湍綠潭,回清倒影”側面描寫了江水的清澈,風光的嫵媚。

D.寫“漁者歌曰”,從側面烘托三峽秋天的凄清寂靜。

(乙)閱讀下列課外文言片段,回答問題:

夫難評者,事也。昔先帝敗軍于楚,當此時,曹操拊手①,謂天下已定。然后先帝東連吳、越,西取巴、蜀,舉兵北征,夏侯授首②:此操之失計而漢事將成也。然后吳更違盟,關羽毀敗,秭歸蹉跌,曹丕稱帝:凡事如是,難可逆見。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至于成敗利鈍③,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節(jié)選自 《后出師表》

【注釋】①拊手:拍手。 ②授首:交出腦袋。 ③利鈍:喻順利或困難。

11.下列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2分)

A. 謂天下已定 死而后已 B. 昔先帝敗軍于楚 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

C. 舉兵北征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凡事如是 是進亦憂,退亦憂

12.用斜線(/)為乙文中畫曲線句子標出一處停頓。(1分)

此 操 之 失 計 而 漢 事 將 成 也。

13.品讀對聯,聯系選文回答問題。(3分)

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 選文中“ , ”一句很好地體現了上聯中的一個“酬”字。下聯中的“足千秋”突出了諸葛亮作為“一個歷史偉人”的巨大影響。請結合《出師表》談談你對諸葛亮的認識。

(二)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3—17題。(11分)

讀書的三重境界 (徐宗文)

①董健先生在《讀書的兩種境界》一文中給我們講了一個有趣的讀書故事:孔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他在讀大學一年級時曾望文生義地解釋為:“古代學者讀書學習是為了自己,現今的學者讀書學習是為了別人,我們應該摒棄‘古之學者’的個人主義,像‘今之學者’那樣,端正學習的目的。”后來經過洪誠先生的指點及讀了楊伯峻先生的譯著,才知道自己的理解全“擰”了。本意應該是,古代學者學習的目的在于修養(yǎng)自己的學問道德,現今學者的目的卻在裝飾自己,給別人看。

②這個故事意味深長,使我想了很多:讀書不要望文生義,不求甚解,而要多讀多思,力求把握古書的真義;應該端正學習態(tài)度,努力追求古人的那種讀書境界,莫學“今之學者”的炫才耀己;為人、為學都應坦誠,要勇于自我批評,做到有錯必糾……但是我想得最多的還是有關學習的目的——“自以為是”的讀書的三重境界。

③何謂“讀書的三重境界”?曰:為知,為己,為人。

④為知,就是為了積累知識,增長學問、識見和智慧。為此,必須多讀書,讀好書。宋太宗說:“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皇帝如此,作為一般讀書人更應該把讀書當成一種永不疲倦的好事來對待。在一定情況下,“書淫”“書癡”“書呆子”,作為一個讀書過程,作為一種學習的精神與狀態(tài),是不應當受到嘲笑的。只要是有利于知識積累,有利于開慧益智的書,都不妨翻一翻,遇有和自己觀點不同的或者不適時宜的書,也要拿過來看一看,甚至研究研究,以便從正反兩面獲得經驗和教訓,增加知識和才智?傊,博學從而多才多藝,這些都是“為知”的需要,也是讀書的最起碼、最基本的要求和目的。

⑤為己,就是古人所說的修身、正己,培養(yǎng)自己的人格、道德和情操。這是讀書的第二重境界。中國的讀書人向來把占有知識視為人品、人格自然升華的保證,蘇東坡有“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詩句,表達的就是這一意思。事實證明,讀書與不讀書,讀書多與讀書少的人,所表現出的內在氣質與素質是絕不相同的。常言“獨善其身”,練好“內功”,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yǎng),從而也有益于身心健康,這是古今知識分子共同追求的讀書目標。讀書固然要博覽,但是所讀之書,也要盡可能有所選擇。換句話說,不僅要多讀書,還要讀好書,這是甚為關鍵的。

⑥對于讀書完全“為知”而言,“為己”已經是大大提高了一個層次和境界。這是非常寶貴的,應該大力提倡,并且大加發(fā)揚。但是光做到這一點還不夠,從更高的層次上說,還應該向前人學習,“為人”而讀書。

⑦我所說的“為人”,不是“今之學者”的“裝飾自己,給別人看”的“為人”,而是董健先生所私心向往的“為了別人”,即我所要表達的“為黎民百姓”而讀書,或即周恩來少時所說的“為了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比較而言,“為己”是讀書人“能夠”做到的,“為人”則是讀書人“應該”做到的。

⑧讀書有三重境界,每一重境界都是一個新的邏輯起點,而第三重境界則是最高境界,也是我們每一個讀書人都應該重視和追求的終極目標。

14.把握文章內容,梳理文章思路:(3分)

①-③用董健先生讀書故事,引出論點。

④論述讀書是“為知”,即

⑤論述讀書是“為己”,即修身、正己,提高修養(yǎng)

⑥⑦論述讀書是“為人”,即

15.文章引用董健先生對讀書境界認識的事例和宋太宗讀書的事例,作用是否相同?說說自己的理解。(4分)

16.結合語境,說說下面句中加點詞語的含義。(2分)

(1)后來經過洪誠先生的指點及讀了楊伯峻先生的譯著,才知道自己的理解全“擰”了。

(2)常言“獨善其身”,練好“內功”:

17.下面材料和選文同是談“讀書三境界”,比較它們論述的角度有何不同?(2分)

第一境界曰:“吞”。乃生吞活剝,廣收博采——是為知識積累的必經之途。

第二境界曰:“啃”。乃咀嚼消化,強行吸收——是將死的知識化為活的血肉的過程。

第三境界曰:“品”。乃心靈碰撞,豁然貫通——是天機消溶于慧心的感悟升華階段。

(三)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8—22題(14分)

故鄉(xiāng)的山梨 (李輝英)

①一個人誰沒有一個故鄉(xiāng)呢?對于故鄉(xiāng)的留戀,或是說一些回憶,恐怕也全是人人少不了的。

②故鄉(xiāng)使你留戀的地方太多了,一座山,一叢林,一條小溪,甚而是一些荒墳,都會給你留下親切的影子:故鄉(xiāng)使你回憶的事物也太多了,某個鄉(xiāng)紳怎樣抽大煙,邁方步,還有張家長,李家短,婦人家往還的言談,瘋狗咬了善人一些碎事,也全是叫人偶一回憶起來就象些活動影片似地給你輪演一回。說到故鄉(xiāng)的特產,那就更叫你關懷了,愈是久離故鄉(xiāng)的人,愈是關心不忘故鄉(xiāng)的特產,有時管叫你渴想得口水直流——那是為了思念特產得不到手的緣故。

③但這種特產,卻并非都是名貴的東西,即以食品一類來說,肉包子也許就是特產之一,五香豆腐干也可以算是故鄉(xiāng)的一種特產,此種食品,全在于地方風味的寶貴,而且更可以進而以某種特產物品或食品傳名外方,叫別人一聽到某種物品時,不自覺地就會聯想起那出產物品的地方來,譬如南翔的包子,南京鴨腎,福建肉松,萊陽梨等全是。

④說到梨,故鄉(xiāng)也出產一種梨,因為不是種在人家園子里面,而是自己生長在山上的,所以叫作山梨。這些山梨雖然并不出名,外人很少知的,在當地卻是家喻戶曉的了。由于這種山梨的生長,很可以推想到故鄉(xiāng)偏僻落后的社會情形來,若在繁華的省份,人煙稠密的地方,那是無論如何不會讓這些山梨自由生長的,大概不等結到七成熟時,早被別人打光了。留待成熟后再摘下來吃的事情,怕是不會有的。

⑤說起故鄉(xiāng)的山梨并不象一般梨子那樣甜蜜可口,皮嫩如膏,反之,它倒是一身酸味,皮厚得象一層老布,你們也許很以為怪了,這樣的山梨,有什么值得不忘的呢。不,我覺得故鄉(xiāng)的山梨特別叫我不忘的地方就是它的酸和粗厚的皮!因為它是和一般梨子迥乎不同的。如果讓植物學家來解釋的話,山梨的酸味和粗厚的外皮,正可以說是為保護自己的身體安全才長著的,因為山叢之中,雜蟲甚多,如果它生得又嫩又甜,怕不待成熟早讓蟲子們蛆光了。果然,山梨里面很少有生蟲子的。

⑥山梨的外皮雖然粗糙異常,但它的內中肉瓤卻又嫩又甜,比起本地生梨和天津鴨梨要細致多,而且又富有水分,剝了皮,一口就全吃凈吮干了。

⑦山梨的酸味是特別值人不忘的,正象你吃了它的酸味后一樣,口中久久不散,而留在你的記憶里的酸味尤其是難得的。普通一般人對于甜的感覺得之容易。忘之更快,不比酸的味道,雖不能使人愉快,卻足可叫人輕易忘記不掉。在事務方面,我覺得也是這樣,得意的事情容易忘記,酸辛的事情倒是時常留在頭腦之中不能忘去。

⑧我愛故鄉(xiāng)的山梨,特別愛吃它的酸味,因為我每每從它的酸味中,來比擬自身寒酸的境遇;是的,我的生活永遠是在酸味中過著的,我沒有過一日屬于甜味的生活!也許,我此后的日子還是要在酸味中過著的呢。所以,對于故鄉(xiāng)的山梨就因此更給我不能忘記的深深的印象了。

⑨故鄉(xiāng)的山梨又是上市的時候了,村婦們定又一群一群的提著筐,肩著擔子,還有背著口袋的,到人家里去作交易。她們不要錢。只是換些得用的東西。象棉花,布頭,絨線一類的物品。這種交易倒很上古時代“日中市”的“以己之有,易己之無”的情形有些相象,不同的就是沒有固定的交易時間罷了。我愛故鄉(xiāng)的山梨,但我更忘不掉比山梨還要酸上萬倍的故鄉(xiāng)人們訴苦無處的非人生活。

18.文中“故鄉(xiāng)的山梨”和“故鄉(xiāng)”分別有什么特點?(2分)

19.文中第⑤段說“你們也許很以為怪了,這樣的山梨,有什么值得不忘的呢”,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山梨讓作者念念不忘的原因。(3分)

20.本文語言質樸平淡,但飽含深情。結合句中加點詞賞析下列語句。(4分)

①說到故鄉(xiāng)的特產,那就更叫你關懷了,愈是久離故鄉(xiāng)的人,愈是關心不忘故鄉(xiāng)的特產,有時管叫你渴想得口水直流,為了思念特產得不到手的緣故。

②山梨的外皮雖然粗糙異常,但它的內中肉釀卻又嫩又甜,比起本地生梨和天津鴨梨要細致多,而且又富有水分,剝了皮,一口就全吃凈吮干了。

21.本文寫的是“故鄉(xiāng)的山梨”,但②③兩小節(jié)并未寫“山梨”,這是否多余,為什么?(3分)

22.下列對文章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 )(3分)

A.文章開頭采用問句,表現人都會有故鄉(xiāng)情結。這為全文寫作奠定了感情基調。

B.文章第③段列舉了各種地方特產傳名外方,目的在于和我故鄉(xiāng)的山梨形成類比,表現故鄉(xiāng)的山梨不僅非常出名,更飽含家鄉(xiāng)人的喜愛與自豪。

C.故鄉(xiāng)的山梨味酸和外皮粗厚,客觀上“是為保護自己的身體安全才長著的”。因而不容易被蟲蛀。

D.本文采用寫作中常用的借物抒情的方法。以故鄉(xiāng)的特產山梨為線索,抒發(fā)了自己的情感。

三、寫作表達(50分)

23.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寫一篇作文。(50分)

人與人心靈交流是一段和諧溫馨的旋律:傾心訴說使親情更加濃厚,真誠談心使教育更有效,誠心探討會增強彼此的信任……

請以“心靈的交流”為題,寫作一篇文章。

要求:①將題目補充完整(可填入一個詞或一個短語),詩歌除外,文體不限,600字以上。

②文中不得出現真實校名、班名和人名。

四、書寫(3分)

2019年高淳縣二模語文試卷參考答案:

1.(10分)①簾旌不動夕陽遲 ②征蓬出漢塞 ③決眥入歸鳥 ④絕勝煙柳滿皇都 ⑤角聲漫天秋色里 ⑥野芳發(fā)而幽香 ⑦蠟炬成灰淚始干 ⑧鐘鼓樂之 ⑨(任選兩句即可)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

2.(3分)C

3.(2分)2019上海世博會宣傳活動在多倫多舉行(關鍵詞“世博會宣傳活動”“在多倫多舉行”,一點1分)

4.(3分)說明(2分):題為“逼上梁山”的漫畫中:一潭漆黑的水面上,一群魚兒拼命排隊爬上陡峭的高山(關鍵詞“逼上梁山”“漆黑的水”“一群魚兒”“爬上高山”)寓意(1分):保護環(huán)境,保護水源(意思對即可)

5.(2分)世界是個大家庭,只有通過相互交流合作和公開競爭,方可共同進步、繁榮。(意思對即可)

6.(4分)①(2分)魯濱孫 貝多芬 ②(2分)例一:魯濱孫在荒島上面對惡劣環(huán)境,想方設法制造工具、面包,表現主人公是敢于冒險,堅毅勇敢,絕不氣餒,以驚人的毅力,挑戰(zhàn)困難,具有開拓進取的硬漢子。例二:作為音樂家,面對雙耳失聰,堅持音樂創(chuàng)作,表現出主人公是一個具有遠大理想,有驚人的毅力,挑戰(zhàn)困難,開拓進取的偉人。(聯系具體情節(jié)談出人物性格特點即可,不聯系情節(jié)扣1分)

7.(4分)①(2分)D ②(2分)上句“闊”“平”字,寫出了江面的浩渺,下句“正”“懸”字,寫出了船帆的安詳,非常富于表現力。充分地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等大景表現出來了。(“闊”“平”“正”“懸”四字扣住兩個,言明寫出景物特點即可)

8.(2分)C

9.(4分)①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不能看見太陽、月亮。②到了夏天江水滿上丘陵,順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航道都被阻隔斷絕了。

10.(2分)C

11.(2分)D

12.(1分)此操之失計/而漢事將成也。

13.(3分)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1分)諸葛亮以“興復漢室”為己任,能提出“親賢遠佞”“廣開言路”等建議,說明諸葛亮是一個胸有大志,懂得知恩圖報,有遠大政治抱負,知人善人,善于納諫的賢相。(聯系課文內容與人物性格要對應,角度可以不同。)

附譯文:天下的事情是很難評論斷定的。從前先帝在楚地打了敗仗,在這時,曹操拍手稱快,認為天下已被他平定了。以后先帝東邊聯合吳越,西邊攻取巴蜀,發(fā)兵向北征討,夏侯淵就被殺掉了,這是曹操未曾想到的,而復興漢朝的大業(yè)將要成功了。后來東吳改變態(tài)度,違背了盟約,關羽兵敗被殺,先帝又在秭歸失誤,曹丕稱帝,所有的事情都象這樣,很難預料。我小心謹慎地為國獻出我的一切力量,直到死為止。至于事業(yè)是成功是失敗,進行得順利還是不順利,那就不是我的智慧所能夠預見的。

14.(3分)⑴積累知識,增長學問、識見和智慧 ⑵為黎民百姓而讀書 ⑶論述讀書三重境界的關系,并指出第三重境界是我們追求的終極目標。

15.(4分)引用的兩處事例作用不同:引用董健先生對讀書境界認識的事例為了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引起讀者的思考,引出引出文章的論題(論點)(2分);宋太宗讀書的事例為了證明讀書“為知”的重要性,增加文章的說服力(2分)。

16.(2分)①“擰”是指理解錯誤、相反 ②“內功”是指培養(yǎng)自己的人格、道德和情操,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yǎng)。

17.(2分)選文是從學習的目的角度(1分)來論述,材料是從學習的方法、過程(1分)角度來論述。

18. 山梨味酸和外皮粗厚,肉瓤卻又嫩又甜;(1分)故鄉(xiāng)窮困,、偏僻、落后(1分)

19.(3分)(3分)因為“山梨”寄托了作者對故鄉(xiāng)的思念,(1分)對故鄉(xiāng)親人生活艱辛的同情,(1)對自我艱苦奮斗歷程的溫馨回憶。(1分)所以念念不忘。

20.①“更”、“愈”,都有“更加”之意,加強語氣(1分);突出久離故鄉(xiāng)的人對故鄉(xiāng)特產的念念不忘,抒發(fā)強烈的思鄉(xiāng)之情(1分)。

②“一口”、“吃凈吮干”運用了生動的動作描寫(1分),寫出對山梨的喜愛,表現故鄉(xiāng)山梨的甜、嫩,表達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1分)。

21.(3分)不是多余。(1分)兩節(jié)為下文寫山梨作了鋪墊。(1分)暗寫故鄉(xiāng)的山梨很值得留念,不名貴卻是故鄉(xiāng)的特產,從而自然地引出了對下文山梨的回憶和描寫。(1分)

22.(2分)B

23.作文略。參照中考評分標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er/1243290.html

相關閱讀:2019學年高二下學期語文暑假作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