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教學中,多數學生厭惡或懼怕數學,普遍覺得數學枯燥乏味,缺乏學習的樂趣,缺乏探求數學知識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要解決學生“一聽就懂、一做就錯、一過就忘”的癥結,在新授課、練習課之外開設數學活動課是一種較好的解決方法。數學活動課是以應用數學知識為目的,進行一些簡單的勞動手工制作,或安排一些探索性活動的課,從而以更活潑的形式來學習一些數學知識,化枯燥為饒有趣味。
一、開展數學活動課的基本目標
數學活動課的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問題為中心、以活動為基礎、以培養(yǎng)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目標。數學活動課,突出表現(xiàn)為數學教學在活動中進行,即“數學+活動”;顒邮禽d體,是實現(xiàn)目標的手段,必須貫穿始終。活動中既包括操作性活動(動手),也包括觀念性活動(動腦),學生通過“做一做、議一議、讀一讀”等形式,在“做中學”、“學中做”,導、學、做三合一,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話說明了這一道理:“當知識與積極的活動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時候,學習才能成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學生在活動中,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得以充分發(fā)揮,從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進一步提高。
二、開展數學活動課的操作策略
數學活動課的內容很多可直接取于課本,有的可由課本中的例題略加改編得到,有的則取材于生活實際問題,有的來源于數學問題的猜想。根據教學實踐認為可以將數學活動課分為以下三類進行操作:
1.提高——問題解決的能力
教學中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之間的聯(lián)系,感受數學的整體性,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增加——動手操作的能力
現(xiàn)行教材中,存在大量的可進行手工制作的內容,只要教師略加改編,即可給學生提供一個實際問題。這些問題超越了他們原有的認知結構,但通過思考又可得到解決。手工制作又可將數學物化,得以外現(xiàn),從而使學習數學變得富有趣味,富有創(chuàng)造性,令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例如,用硬質紙進行長方體的制作(紙盒),圓柱、圓錐的制作(罐頭盒、煙囪帽),制作中心對稱的旋轉模型(風車、窗花紙)。又如,可進行三角形的剪拼活動,驗證三角形內角各定理,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再如,小木條的制作活動:兩根小木條,明確對頂角的意義和性質;三根小木條制作三角形,明確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四根小木條制作四邊形,明確四邊形的可活動性等。
3.感悟——實踐探索的過程
對實際問題進行觀察、思考、探索得出結論,在數學教學中尤為重要。數學活動課可安排學生進行探索性的活動,通過一些具體的操作,親自實踐,然后由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得出數學結論,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探索問題的精神?砂才诺奶剿餍曰顒佑泻芏啵缣峁┎煌L度的小木條搭三角形,有的可搭成,有的則不行,以此探索三角形三邊關系。利用三角形的剪拼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繼而探索四邊形、五邊形、直到n邊形的內角和。利用小木條制成四邊形,探索四邊形、平行四邊形、菱形、矩形、正方形之間的關系。
三、開展數學活動課的價值體現(xiàn)
1.數學活動課可以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心理學家布魯納說:“最好的學習動因是學員對所學和教材有內在的興趣。”數學活動課教學目的之一便是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地調動學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種感官,利用制作、剪拼、表演、競賽等多種形式,創(chuàng)設一種各諧、愉快、輕松的學習氛圍,以豐富多樣的載體,體驗某一數學概念的內涵。通過實踐和探索形成和鞏固數學知識,一掃數學課的單調、枯燥與沉悶,引起學生強烈的興趣和參與欲望。
2.數學活動課體現(xiàn)了抽象與具體相結合的原則。它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體化,使學生看得,摸得著,便于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理解數學知識,使數學變得易學。
3.數學活動課有助于學生主體意識的萌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學生長期以來習慣于老師講,習慣于被動地接受學習;學生對自身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缺乏認識,學習缺乏自主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數學活動課為學生的主動參與創(chuàng)設了一定的條件,形成了學生主動參與,互相合作討論的氛圍,它必將慢慢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在學習中真正發(fā)揮主體作用。
四、開展數學活動課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數學活動課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制訂目標時在考慮學生的認知、情感和其他方面的要求。認知發(fā)展方面主要是幫助學生獲得有關的感性經驗,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或驗證數學結論,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情感發(fā)展方面包括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活動課的興趣,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參與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等。
2.要注意精心設計活動過程,不能將其簡單變成制作課或游戲課,F(xiàn)在的勞技課往往有配套的制作材料,制作過程無須學生自己設計,只須按圖示操作即可。它培養(yǎng)的只是操作工,而數學活動課的制作要注意讓學生動腦筋自行設計圖紙,然后完成制作,它培養(yǎng)的的是設計師。
3.教師要自始至終參與指導數學活動過程,活動課要進行總結。數學活動課忌虎頭蛇尾,草草收場。教師要參與指導整堂課的活動過程,注意觀察學生用什么方法來完成活動任務;顒雍蟮目偨Y評價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總結時,讓有代表性的學生講講活動過程、所用到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對好的方法及時推廣,對不恰當的進行修正。
學習的過程,不僅是一個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過程,更是一個學習創(chuàng)造的過程。學生在這個探索空間里,不僅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探索者,更是一個創(chuàng)造者。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轉變教育觀念,充分尊重學生、信任學生,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載體,與學生密切合作,才能誘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和創(chuàng)造性。
論文中心,作者:劉冬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450511.html
相關閱讀:九年級上冊數學第二章復習知識點:應用一元二次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