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數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蔣普蘭

  吉林省松原市油區(qū)教育處第十二中學(138000)

  美國教育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興趣是一個人積極探求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為現實、最為活躍的心理成分,它直接影響著學習效果。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各種方法、途徑,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興趣。

  1利用數學本身的特征,激發(fā)主動學習興趣

  1.1實用性。

  馬克思指出:“一門科學只有成功的應用了數學,才算真正達到了完善的地步!边@句話充分顯示了數學知識的廣泛應用及學習數學的必要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數學的使用來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興趣,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生活中充滿著數學,作為數學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產生興趣,萌發(fā)求知欲望。比如如何利用數學知識測量我校旗桿的高度。學了平移旋轉等組織學生設計優(yōu)美圖形等活動。

  1.2規(guī)律性。

  數學本身存在著一些規(guī)律和誘人的奧秘,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總結規(guī)律,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學習三角形中位線時,設計這樣一組題:連接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個邊中點所得到的四邊形分別是怎樣的四邊形?連接任意四邊形各邊中點只與原四邊形什么有關?有怎樣的關系?從而由書上的一道例題總結出規(guī)律,連接任意四邊形各邊中點只與原四邊形的對角線有關,當對角線相等時所得的四邊形為矩形,當對角線垂直時所得的四邊形為菱形,當對角線垂直且相等時所得的四邊形為正方形,通過上述教學方法,學生既學習三角形中位線的有關知識,又掌握了它們之間的內在規(guī)律。

  2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習興趣

  2.1利用他們的好奇心,教師把一些教學內容轉化為有趣的問題,吸引住學生,從而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

  如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共同搞了這樣一個游戲:讓同學每人都默記住一個數,先將這個數乘上5倍,再將所得結果加上25并除以10,最后將結果告訴老師,那么老師即能猜出你默記的哪個數。為什么?許多學生覺得老師很神,此時教師將其中的奧妙是解了一個一元一次方程講給學生,他們恍然大悟,對學習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興趣更濃了,新教材中安排了許多有趣味的數學典型故事和游戲,如“填幻方”,以及古代數學家丟番圖的“墓志銘”“代數的故事”等等,教師都用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新鮮感,使他們的求知欲在好奇心的驅動下,由潛伏狀態(tài)轉入活躍狀態(tài),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2.2利用好奇心,收集圖片資料,利用模型實物,激發(fā)學習興趣。

  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教學中,新教材中配有不少教具,提供了大量的立體圖形、平面圖形。目的是讓學生通過直觀感知、操作確認等實踐活動加強對圖形的認識和感受。在配套教具的基礎上教師不妨收集一些世界著名的有代表性的建筑物的圖片,如金字塔、清真寺、中國的古塔等等,再搜集生活中的一些規(guī)則的和不規(guī)則的物體,如乒乓球,易拉罐、玻璃杯、底面呈六邊形或八邊形的茶葉筒、魔方等等。(論文范文www.fwsir.com)讓學生感知這些建筑物都是由許多幾何圖形組成的,從而認識到學習這些知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盡可能地讓學生多觀察各種幾何體和實物圖,通過大量的模型、實物例子形成對各種幾何體的直觀認識,這樣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數學概念的同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好這些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課本中有一個例題,要求畫水管的三叉接頭的三視圖,如果教師準備了實物教具,讓學生從正面、上面和側面仔細觀察所看到的平面圖形,學生就有了一個直觀的認識,在實踐中體會了物體的不同呈現方式,這樣,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首頁上一頁12下一頁末頁共2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393547.html

相關閱讀:中考數學考點: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