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在地理學習中時常感到比較困難。本文分析了造成學生學習地理困難的主要原因以及從教學的角度尋求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困難的對策。
一、學生學習地理困難的原因
1.對地理學科的特點不了解,缺乏良好的地理
任何1門學科都有自身的特點。從地理學科的內容來看,地理主要是闡述地面各種地理事象的分布,并探究其原因;反映地理事象間的相互聯(lián)系和地區(qū)的差異;探尋地理事象變化發(fā)展的規(guī)律;闡明人與地理環(huán)境的正確關系。因此,地理學科具有明顯的綜合性、空間性、實踐性、推理性、文理知識的交叉性等特點,并非許多學生所認為的地理就是地名加物產(chǎn),學地理只要劃1劃,背一背就能了事。正是許多學生不了解地理學科的特點,而形成了地理學習過程中常常重記憶,輕理解;重突擊,輕平時,簡單搬用初中社會課的學習方式,不注重理性思考和推理,強化死記硬背的。今年使用的新教材,地理學科的特點更趨明顯,這樣的學習方式當然更加難以適應,難怪學生經(jīng)常說:地理書很好看 初中地理,地理課也很好聽,就是地理作業(yè)最難做,甚至有時無從入手。
2.存在不良學習心理,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維品質
思維品質主要包括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靈活性、邏輯性、獨創(chuàng)性和敏捷性等。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思維能力的高低主要體現(xiàn)在思維品質的差異上。地理學習中學生思維品質缺陷的1般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 1)思維的廣度不夠,綜合能力差。地理知識體系的綜合性特點,要求學生的思維品質要有1定的廣度,這樣才能在地理學習中用全面的、綜合的觀點看問題。但不少學生在這方面表現(xiàn)出很大的局限性,特別是在地理成因的學習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例如,關于我國青藏高原太陽輻射能豐富的原因,大部分同學只會從太陽輻射強度這1原因去考慮,只有少數(shù)學生能同時想到日照時間這1重要因素的影響。
( 2)思維的深度不夠,分析、鑒別能力差。有些學生常把1些詞語形式相似的概念混為1談。
( 3)思維變通性差,常受思維定勢的束縛。例如在講南北半球季節(jié)相反時,有意向學生提這樣1個問題“當北半球是1月時,南半球是幾月?”不少學生會回答:“是7月。”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在平時未必會答錯,其原因在于受已形成的“南北半球季節(jié)相反”這1思維定勢的影響。
( 4)思維的邏輯性差,考慮問題缺乏條理性。
3.學習地理的動機、興趣、需要不足,缺乏學習的內驅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35923.html
相關閱讀:小地名大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