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課文理解及莫頓?亨特的故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課內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走一步,再走一步》課文理解及莫頓亨特的故事 《走一步,再走一步》 主題理解 不要想成功的距離有多遙遠,只要走一步,再走一步,盡力地去做好每一天,直到達到目的。 莫頓亨 《走一步,再走一步》課文理解及莫頓·亨特的故事
《走一步,再走一步》
主題理解

不要想成功的距離有多遙遠,只要‘走一步,再走一步’,盡力地去做好每一天,直到達到目的。


——莫頓·亨特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國作家莫頓亨特
65
歲那寫的回憶
,8
歲時一次爬懸崖的經歷。作者把這一經驗推而廣之,成為人生的寶貴財富,成為戰(zhàn)勝一切艱難的法寶。這篇課文,內容上很有咀嚼的余地,特別是“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這一句,喻意值得咀嚼。說的是困難再大,也是可以分解的,如此,一個大困難
,
就不難克服了。這篇課文,足以啟發(fā)學生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凡事要想一想其中包含一個什么道理,悟到哲理就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就成為一筆精神財富。

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分成一個一個容易克服小困難,一小步一小步地走,困難就不大了。人生也是如此,看似無法逾越,其實化整為零,走好每一步,并且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只想著在走一小步,天大的困難也能闖過去。
莫頓·亨特

美國作家。早曾在空軍服役,做過空軍飛行員。在二戰(zhàn)時期,他曾駕機執(zhí)行過對德國的偵察任務。
復述故事
時間:七月里一個悶熱的日子;
地點:美國費城;
人物:“我”和五個小男孩(包括內德、杰利)和“我”的父親;
起因:別出花樣,去爬懸崖;(冒險——“我”決定和伙伴們冒險爬懸崖)
經過:中途被棄,進退兩難;(遇險——“我”被困巖石架,不能動彈)
結果:父親指點,擺脫困境。(脫險——“我”在父親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指點下,脫離困境)
啟示:走一步,再走一步。

(面對挫折;實踐目標)
故事延伸

——
1945

1
月,我駕機滑行在跑道上。我向前猛推了一下風門桿,此刻,我所想的只是起飛,升到
25000

的高空,航向正東。前方就是北海。我告誡自己:我所能做到的就是保持這個航向
20
分鐘,飛越過荷蘭的素汶島。這我能做到。

飛過素汶島后,領航員告訴我改變航向
125
度然后保持這個航向
10
分鐘,我們就可以到達下一個偵察目標。這樣做并不難。

如此這般,我操縱著飛機飛越過荷蘭和德國,根本用不著去為整個航程胡思亂想,只想著要飛的每一段航程就足夠了。最后,我們終于安全地飛出了敵人的空域。

——
1957

1
月。經過大半夜的輾轉反側,想到我簽了合同的那部洋洋大作的種種困難,我記起了懸崖上的那一課。如果我只看下一步,就不至于疑慮重重了。

我要把著眼點放在頭一章,并且為此去研究大量的有關希臘人戀愛的資料。這并不太難。接著,我要做的工作就是歸納我的筆記,將第一章分成若干節(jié),動手寫頭一節(jié)的內容。

兩后的一個令人心花怒放的下午,
600
多頁書稿的最后一頁從我的打字機上脫稿了。我像孩子似的歡樂地翻起了筋斗。幾個月后,我拿到了頭版書。幾星期后,我讀到了第一篇重要的書評,這個書評對我的書大加贊揚。

——
1963

9
月。我打開了我那間斗室的門。我提著提包走了出去,關上了門。百里之遙,我邁出了第一步。這并不難。接著要做的事是找房子,再有的事就是想好我怎樣對兒子解釋我的搬出和向兒子保證我就住在附近,我仍然是他的父親。事實證明這些并不難做到。我搬進了我的小屋,打開行李,接了幾個電話,做好了午飯,我感到就像呆在家里一樣。

第二,我建立了一種新生活。我獲得了一個單身中人所應具有的處世態(tài)度和感情表達方式。

經過反復的體驗,我認識到:
57
前懸崖上的那一次使人記憶猶新的教訓,使我在后來的生活中能夠正確對待諸如看得太遠、想得太多,瞻前顧后,灰心喪氣等不利心理因素。我時常告誡自己:不要看那些離得很遠的巖石,只管邁出第一步,站穩(wěn)腳跟之后,再邁另一步,直到達到預期的目標。這時,再回過頭來看我所走過的路程,我就會為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驚訝和自豪。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33468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