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知識點:海水“曬鹽”的原理和過程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化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概述:
從海水中提取食鹽的方法主要是“鹽田法”這是一種古老的而至今仍廣泛沿用的方法。使用該法。需要在氣候溫和,光照充足的地區(qū)選擇大片平坦的海邊灘涂,構建鹽田。鹽田一般分成兩部分:蒸發(fā)池和結晶池。先將海水引入蒸發(fā)池,經日曬蒸發(fā)水分到一定程度時,再倒入結晶池,繼續(xù)日曬,海水就會成為食鹽的飽和溶液,再曬就會逐漸析出食鹽來。這是得到的晶體就是我們常見的粗鹽。剩余的液體稱為母液,可從中提取多重化工原料。
海水→蒸發(fā)池→結晶池→粗鹽和母液


海水“曬”鹽:
1. 原理:海水經日曬、風吹等,使溶劑不斷減少,溶質的質量分數逐漸增大,
直至形成飽和溶液,繼而析出晶體。

2. 過程:先將海水引入蒸發(fā)池,經日曬蒸發(fā)水分到一定程度時,再引入結晶池,繼續(xù)日曬,
海水就會成為食鹽的飽和溶液,再曬,就會析出食鹽來。
這時,得到的晶體就是我們常見的“粗鹽”,剩余的液體稱為母液(或“苦鹵”)。
示意圖如下:



相關初中化學知識點:原子結構

原子的構成:


原子核的構成:

原子核相對原子來說,體積很小,但質量卻很大,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電子的質量約為質子質量的
質子的質量為:1.6726×10-27kg
中子的質量為:1.6749×10-27kg




構成原子的粒子間的關系:


對原子構成的正確理解:
(1)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絕大多數由質子和中構成 (有一種氫原子的原子核內只含有1個質子,無中子),體積極小,密度極大,幾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質量,核外電子質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計。
(2)每個原子只有一個原子核,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的多少,決定了原了的種類。
(3)在原子中:核電荷數二質子數二核外電子數。
(4)原子核內的質子數不一定等干中子數,如鈉原子中,質子數為11,中子數為12。
(5)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如有一種氫原子中就沒有中子。
(6)在原子中,由于質子(原子核)與電子所帶電荷數相等,且電性相反,因而原子中雖然存在帶電的粒子,但原子在整體上不顯電性。

核外電子的排布:
①電子層核外電子運動有自己的特點,在含有多個電子的原子里,有的電子通常在離核較近的區(qū)域運動,有的電子通常在離核較遠的區(qū)域運動,科學家形象地將這些區(qū)域稱為電子層。

②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通常用電子層來形象地表示運動著的電子離核遠近的不同:離核越近,電子能量越低;離核越遠,電子能量越高。電子層數、離核遠近、能量高低的關系如下所示:
電子層數 1 2 3 4 5 6 7
離核遠近 近→ 遠
能量高低 低→ 高

③核外電子排布的規(guī)律了解一些核外電子排布的簡單規(guī)律對理解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情況有很重要的作川,核外電子排布的簡單規(guī)律主要有:
a.每層上的電子數最多不超過2n2(n為電子層數),如第一電子層上的電子數可能為1,也可能為2,但最多為2。
b.核外電子排布時先排第一層,排滿第一層后,再排第二層,依次類推。
c.最外層上的電子數不超過8;當只有一個電子層時,最外層上的電子數不超過2。



原子的不可再分與原子的結構:
化學變化中原子不會由一種原子變成另外一種原子,即化學變化中原了的種類不變,其原因是化學變化中原子核沒有發(fā)生變化。如硫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硫,硫和氧氣中分別含有硫原子和氧原子,反應后生成的二氧化硫中仍然含硫原子和氧原子。原子不是最小粒子,只是在化學變化的范圍內為“最小粒子”,它還可再分,如原子彈爆炸時的核裂變,就是原子發(fā)生了變化。原子盡管很小,但具有一定的構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構成的。


相關初中化學知識點:離子符號的意義及寫法

離子的定義:
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叫離子。

離子的分類:

陽離子:帶正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如:K+、NH4+
陰離子:帶負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如:Cl-、SO42-。


離子的形成(以Na+、Cl-的形成為例) :
①鈉在氯氣中燃燒生成氯化鈉:2Na+Cl22NaCl。鈉與氯氣反應時,每個鈉原子失去1個電子形成鈉離子(Na+),每個氯原子得到1個電子形成氯離子(Cl-),Na+與Cl-由于靜電作用而結合成化合物氯化鈉(NaCl)


②從原子結構示意圖分析Na+,Cl-的形成過程:



離子的表示方法??離子符號
在元素符號的右上角用“+”,“-”號表示離子的電性,數字表示離子所帶的電荷,先寫數字后寫正負號,當數字為1 時,省略不謝。如Na+,Cl-,Mg2+,O2-。

原子團:
①有一些物質如Ca(OH)2,CaCO3等,它們中的一些原子集團如OH-、CO32-,常作為一個整體參加反應,這樣的原子集團,叫做原子團,又叫做根。

②命名:原子團不能獨立穩(wěn)定地存在,它是物質 “分子”組成的一部分。
初中化學中的原子團除銨根 (NH4+)在化學式前面部分外,其他原子團在化學式的后一部分一般命名“xx根”,
如下面畫線部分為原子團: NH4Cl(銨根)Na2CO3(碳酸根)K2SO4(硫酸根)NaOH(氫氧根)KNO3(硝酸根)KMnO4(高錳酸根)K2MnO4(錳酸根)KClO3(氯酸根) NH4NO3(銨根,硝酸根)
其他原子團有:SO32-(亞硫酸根)、NO2-(亞硝酸根),HSO3-(亞硫酸氫根),H2PO4-(磷酸二氫根)等。

關系式:
陽離子所帶正電荷數=原子失去電子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陰離子所帶負電荷數=原子得到電子數=核外電子數-質子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268176.html

相關閱讀:初中化學知識點:物質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