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課外閱讀題之歸朝歡分析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課外閱讀題之歸朝歡分析】,鄉(xiāng)野社會風情畫面,展示了較為廣闊的社會生活背景,較為客觀地再現(xiàn)了社會現(xiàn)實。這是其他許多文人詞里很難見到的。

  從上闕所寫的冬日早行和商販往來道途等情況,以客觀的描述表現(xiàn)了旅途的困苦勞頓,令人感到厭倦。雖然那些晨景有濃郁的詩意,早起趕路的旅人是無心領略其美妙的。過片的“一望鄉(xiāng)關煙水隔”,承上闕的寫景轉入主觀抒情,因厭倦羈旅行役而思故鄉(xiāng)。“一望”實即想望,故鄉(xiāng)關河相隔遙遠,煙水迷茫,根本無法望見。既無法望見而又不能回去,受到思鄉(xiāng)愁緒的煎熬,反轉產(chǎn)生一種急迫的渴望心理,恨不能插上羽翼立刻飛回故鄉(xiāng)。對于這種迫切念頭的產(chǎn)生,詞人作了層層鋪敘,細致地揭示了內心的活動。

  “愁云恨雨兩牽縈”喻兒女離情,像絲縷一樣牽縈兩地;“新春殘臘相催逼”是說時序代謝,日月相催,新春甫過,殘臘又至,如潘岳所云“茬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悼亡詩》)?吐萌站,于歲月飛逝自易驚心,有年光逼人之感。“歲華都瞬息。浪萍風梗誠何益。”“歲華”句申上“新春”句意,流光轉瞬,與天涯浪跡聯(lián)系起來,更增深沉的感慨。

  “萍”和“梗”是柳詞中習見的意象,以喻羈旅生活像浮萍和斷梗一樣隨風水飄蕩無定。深感這種毫無結果的漫游確是徒勞無益,從現(xiàn)實艱難的境況來看還不如回鄉(xiāng)!段倪x》載王正長《雜詩》云:“昔往倉庚鳴,今來蟋蟀吟。人情懷舊鄉(xiāng),客鳥思故林”,柳詞意境似之。于是逼出最后三句:“歸去來,玉樓深處,有個人相憶。”這是思鄉(xiāng)的主要原因,補足了“愁云恨雨”之意。柳永在一些作品中曾回憶青年時代離家赴京的情形:“追悔當初,繡閣話別太容易”(《夢還京》);“到此因念,繡閣輕拋,浪萍難駐”(《夜半樂》)。

  他在離家時已有妻室了。在入仕之后思念家鄉(xiāng)時,他也說:“算孟光,爭得知我,繼日添憔悴?”(《定風波》)家鄉(xiāng)的“玉樓深處,有個人相憶”,自然是設想妻子多年在家苦苦相憶了。柳永一生在思想、生活、情感、仕宦等方面都存在難以克服的矛盾,給他帶來很多痛苦并反映在作品中。他在離家后事實上再也沒有回到故鄉(xiāng),但思鄉(xiāng)之情卻往往異常強烈,這些都是真情實感,在作品中表現(xiàn)出來,很具感人的藝術力量。

  在這首詞里,作者將通用的白話已經(jīng)提煉到精純的程度,具有平易、準確、形象、貼切的特點;出現(xiàn)工整的對偶句,精警而富于概括力。于是它脫去粗率之習而達到工致的地步。全詞的結構勻稱完整,詞意的表達不冗不蔓。

  總結:由景到情的發(fā)展極其自然,情景相生,以白描和鋪敘見長,表現(xiàn)手法的運用紆徐自如,逐層地由景到情步步揭示詞的主旨。它與柳永許多名篇一樣,在慢詞長調的寫作方法上體現(xiàn)出法度規(guī)范的意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245404.html

相關閱讀:初中語文知識積累之成功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