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學:生活中常見的鹽知識梳理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化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第十一單元鹽和化學肥料課題1生活中常見的鹽知識梳理

[知識要點]

1、幾種生活中常見鹽的組成及主要用途

我們可以通過列表歸納氯化鈉、碳酸鈉、碳酸氫鈉和碳酸鈣的組成及其主要用途。

名稱

化學式

說明

主要用途

氯化鈉

NaCl

食鹽的主要成分

作調(diào)味品,腌制食品。能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機能,醫(yī)療上用來配制生理鹽水,工業(yè)上用來作原料制取碳酸鈉、氫氧化鈉、氯氣和鹽酸等,農(nóng)業(yè)上用氯化鈉溶液來選種。

碳酸鈉

Na2CO3

俗稱純堿、蘇打

用于生產(chǎn)玻璃、造紙、紡織、洗滌劑。

碳酸氫鈉

NaHCO3

小蘇打

發(fā)酵粉的主要成分,治療胃酸過多的藥劑。

碳酸鈣

CaCO3

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可用作補鈣劑。石灰石、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也用于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

2、粗鹽提純

這里的粗鹽,指的是含有較多雜質的氯化鈉晶體。通過晾曬海水或煮鹽井水、鹽湖水而得到的粗鹽中含有較多的可溶性雜質(氯化鎂、氯化鈣、硫酸鎂等)和不溶性雜質(泥沙等)?梢酝ㄟ^溶解、過濾、蒸發(fā)、結晶等步驟來制取精鹽。

3、碳酸根離子的檢驗方法

組成里含有CO32-(或HCO3-)離子的鹽,都能跟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利用此反應可以檢驗鹽的組成中是否含有CO32-離子(或HCO3-)。

例如:

CaCO32HCl====CaCl2H2OCO2↑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實驗室里利用此反應,常用易得、廉價的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鈣)跟稀鹽酸反應來制得二氧化碳。實驗室制二氧化碳不用純碳酸鈣、碳酸鈉或碳酸氫鈉的原因是相對成本較高;不用濃鹽酸的原因是濃鹽酸有揮發(fā)性,將使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中含有較多的氯化氫;不用硫酸的原因是硫酸與塊狀碳酸鈣反應,生成的硫酸鈣微溶于水(見書后附錄I),會覆蓋在石灰石表面,阻止硫酸與碳酸鈣進一步反應。

4、復分解反應及其發(fā)生的條件

我們已經(jīng)知道,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叫做復分解反應,復分解反應只有當有沉淀或有氣體或有水生成時,才能發(fā)生。

可見記住酸、堿、鹽在水中的溶解性,對判斷復分解反應能否發(fā)生是非常重要的。酸、堿、鹽的溶解性可以查閱書后的附錄I。從附錄I“部分酸、堿、鹽的溶解性表”,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規(guī)律。一般來說,鈉鹽、鉀鹽、銨鹽、硝酸鹽在水中都是可溶的;氯化物中除氯化銀難溶于水(也不溶于硝酸)外,多數(shù)是可溶的;硫酸鹽中除硫酸鋇難溶于水(也不溶于硝酸),硫酸鈣、硫酸銀微溶外,其余多數(shù)是可溶的;碳酸鹽中除鉀鹽、鈉鹽、銨鹽可溶,碳酸鎂微溶外,其余都難溶。常見的堿中,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鋇和氨水易溶,氫氧化鈣微溶,其余都難溶。

可以將常見的復分解反應歸納如下表:

反應物→生成物

復分解反應的實例

鹽酸→新鹽新酸

Na2CO32HCl====2NaClH2CO3

H2OCO2↑

鹽堿→新鹽新堿

Na2CO3Ca(OH)2====CaCO3↓2NaOH

鹽鹽→新鹽新鹽

AgNO3NaCl====AgCl↓NaNO3

酸堿→鹽水

HClNaOH====NaClH2O

酸金屬氧化物→鹽水

Fe2O33H2SO4====Fe2(SO4)33H2O

要注意,堿非金屬氧化物→鹽水,此反應不屬于復分解反應,例如:2NaOHCO2====Na2CO3H2O

5、復分解反應的實質

在溶液中發(fā)生的復分解反應大多是在酸、堿、鹽之間進行的,而酸、堿、鹽都是電解質,在溶液中都能電離出離子。因此,復分解反應的實質,是電解質在溶液中發(fā)生的離子間的互換反應。當溶液中存在的某些離子能互相結合而使其濃度迅速減小的話,那么反應就向減小離子濃度的方向進行。

如果幾種離子混合后,離子的濃度不發(fā)生變化,那么,反應也就沒有發(fā)生。

在復分解反應中,能使溶液中離子濃度減小的情況大致有三種:(1)在反應里有溶解度極小(產(chǎn)生沉淀)的物質生成;(2)在反應中有氣體放出;(3)在反應中有弱電解質(包括水、弱酸、弱堿等)生成。這也就是復分解反應可以發(fā)生的條件。只要符合其中一個條件,反應就能發(fā)生。

6、酸式鹽和堿式鹽的生成

酸式鹽可由多元酸跟金屬起置換反應,或者跟堿、跟鹽起復分解反應而制得。因為只有多元酸才含有幾個可供電離的氫離子,并且它們都是分步電離的。因此,當酸中的部分氫離子被取代時便生成酸式鹽。例如:

ZnH3PO4==ZnHPO4H2↑Ca(OH)2H3PO4==CaHPO42H2O

NaClH2SO4(濃)==NaHSO4HCl↑

酸式鹽還可由某些鹽水解而得到。例如:Na2CO3H2O

NaHCO3NaOH

堿式鹽可由多元堿跟酸反應來制取,例如:Ba(OH)2HCl==Ba(OH)ClH2O

某些高價金屬的鹽起水解反應,或者跟某些強堿弱酸鹽起反應都能生成堿式鹽。例如:

Fe2(SO4)32H2O

2Fe(OH)SO4H2SO42CuSO42Na2CO3H2O==Cu2(OH)2CO3↓2Na2SO4CO2↑

7、要點關注

①易錯點:

a、鹽和食鹽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能認為是一回事。

b、稱量已知所需質量的物質要先放砝碼,再放稱量物,與稱量未知質量的某物質的操作相反。

c、并不是所有的酸、堿、鹽之間都能發(fā)生復分解反應:只有符合反應條件要求的反應才能發(fā)生。要運用酸、堿、鹽的溶解性及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判斷復分解反應能否發(fā)生。反應物、生成物必須都符合反應條件:如果是酸與金屬氧化物、酸與堿、酸與鹽之間的反應,只要有一種可溶就能進行;如果是堿與鹽、鹽與鹽之間的反應,則要求兩種反應物都要可溶。鹽的溶液不-定呈中性,有的鹽溶液呈堿性,如Na2CO3。

②易混淆點:

a、粗鹽和食鹽都是混合物,但粗鹽中含有不溶性雜質和可溶性雜質,食鹽中則只含可溶性雜質,食鹽和粗鹽是有區(qū)別的。

b、常見的鹽的名稱與俗稱易混淆,如碳酸氫鈉誤認為是蘇打。

c、不能把非金屬氧化物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反應誤認為是復分解反應。

d、CaCO3與HCl反應后生成了CaCl2、H2O和CO2三種物質,由于CO2和H2O是H2CO3分解產(chǎn)生,所以該反應仍是復分解反應。

e、純堿不是堿,而是鹽類。

③解題方法技巧:

a、掌握化學上鹽的概念,能運用鹽的概念來判斷物質是否為鹽。

b、掌握粗鹽提純的實驗步驟及注意事項,能指出操作中的某些錯誤及原因。

c、因碳酸鹽與鹽酸反應后生成了二氧化碳氣體,所以,通常用稀鹽酸和澄清的石灰水來鑒別該物質中是否含有CO32-(或HCO3-)離子;由于復分解反應的發(fā)生要相互交換成分,所以根據(jù)生成物可推斷反應物的名稱。

8、化學反應四大基本類型

化合反應

分解反應

置換反應

復分解反應

定義

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

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它物質的反應

由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與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

由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

類型

AB→AB

AB→AB……

ABC→ABC

ABCD→ADBC

特征

反應物為多種而生成物只有一種,即“多變一”

反應物只有一種而生成物有多種,即“一變多”

反應物與生成物都是兩種,且都是單質和化合物

反應物和生成物都為化合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1144253.html

相關閱讀:霧霾成因分析,不要混淆視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