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預習的方法。
(1)粗讀,先粗略瀏覽教材的有關內容,掌握本節(jié)知識的概貌。
(2)細讀,對重要概念、公式、法則、定理反復閱讀、體會、思考,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前后聯系對難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記號,以便帶著疑問去聽課。聽老師講解知識的前后聯系,重點問題如何思考解決。方法上可采用隨課預習或單元預習。實踐證明,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能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同時能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2.聽課的方法。 在聽課方法的指導方面要處理好“聽”、“思”、“記”的關系。 “聽”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識,應指導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
(1)聽每節(jié)課的學習要求;
(2)聽知識引入及知識形成過程;
(3)聽懂重點、難點剖析(尤其是預習中的疑點);
(4)聽例題解法的思路和數學思想方法的體現;
(5)聽好課后小結 “思”是指學生思維。
(1)多思、勤思,隨聽隨思;
(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膽提出問題;
(3)善思,由聽和觀察去聯想、猜想、歸納;
(4)樹立批判意識,學會反思。可以說“聽”是“思”的關鍵,“思”是“聽”的深化,是學習方法的核心和本質的內容,會思維才會學習。
“記”是指學生課堂筆記。
(1)記筆記服從聽講,要掌握記錄時機;
(2)記要點、記疑問、記解題思路,簡要分析和方法;
(3)記小結、記課后思考題。使學生明確“記”是為“聽”和“思”服務的。 掌握好這三者的關系,就能使課堂這一數學學習主要環(huán)節(jié)達到較完美的境界。
3.課后復習鞏固及完成作業(yè)的方法。 (1)如何將文字語言轉化為符號語言; (2)如何將推理思考過程用文字書寫表達; (3)正確地由條件畫出圖形,以培養(yǎng)數形結合的思想。 4.小結或總結的方法。 一看:看書、看筆記、看習題,通過看,回憶、熟悉所學內容; 二列:列出相關的知識點,標出重點、難點,列出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這相當于寫出總結要點; 三做:在此基礎上有目的、有重點、有選擇地解一些各種檔次、類型的習題,通過解題再反饋,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后歸納出體現所學知識的各種題型及解題方法。應該說學會總結是數學學習的較高層次。
初中數學是一個整體。初二的難點最多,初三的考點最多。相對而言,初一數學知識點雖然很多,但都比較簡單。很多同學在學校里的學習中感受不到壓力,慢慢積累了很多小問題,這些問題在進入初二,遇到困難(如學科的增加、難度的加深)后,就凸現出來。
現在,有一部分同學就是對初一數學不夠重視,在進入初二后,發(fā)現跟不上老師的進度,感覺學習數學越來越吃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對初一數學的基礎性,重視不夠。我們這里先列舉一下在初一數學學習中經常出現的幾個問題:
1、對知識點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層次上;
2、解題始終不能把握其中關鍵的數學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題,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
3、解題時,小錯誤太多,始終不能完整的解決問題;
4、解題效率低,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題目,不適應考試節(jié)奏;
5、未養(yǎng)成總結歸納的習慣,不能習慣性的歸納所學的知識點;
以上這些問題如果在初一階段不能很好的解決,在初二的兩極分化階段,同學們可能就會出現成績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夠打好初一數學基礎,初二的學習只會是知識點上的增多和難度的增加,在學習方法上同學們是很容易適應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yi/731734.html
相關閱讀:人教版初一地理人口與人種知識點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