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級地理期末卷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一學習指導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各位初y一的同學們,這一學期的努力成果就看期末考試的成績了,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在期末考試來臨之際,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份初一年級地理期末卷,希望可以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7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最符合題意的答案,請將所選答案的序號填在第3 頁的選擇題答題欄內)

人類傳言的世界末日(12 月21日)已遠離而去,太陽仍每天東升西落,地球也一如往常在不停地運動著;卮1~4題。

1.12月21日出現(xiàn)冬至,冬至日時太陽直射位置在

A.赤道 B.北回歸線 C.南回歸線 D.本初子午線

2.太陽每天東升西落,這一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是由于地球

A.自西向東自轉 B.自西向東公轉 C.自東向西自轉 D.自東向西公轉

3.12月21日,北半球處于冬季,南半球的澳大利亞處于什么季節(jié)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地球一如往常在不停地運動著。下列關于地球運動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為24小時 B.晝夜更替現(xiàn)象是由地球公轉產(chǎn)生的

C.地球在公轉時,地軸是傾斜的 D.地球公轉與自轉的方向一致

12月22日,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10653E,4755N)白天最高氣溫為-29℃,凌晨氣溫最低降至-42℃,回答5~8題。

5.查找蒙古國及其首都,選擇下列哪種地圖較好

A.亞洲政區(qū)圖 B.亞洲地形圖 C.世界氣候圖 D.世界交通圖

6.當日,烏蘭巴托的氣溫日較差為

A.-29℃ B.13℃ C.-42℃ D.-13℃

7.烏蘭巴托白天 的最高氣溫一般出現(xiàn)在

A.2時左右 B.正午12時左右 C.13時左右 D.午后2時左右

8.從五帶劃分看,烏蘭巴托所處的溫度帶是

A.熱帶 B.南溫帶 C.北寒帶 D.北溫帶

9.下列關于赤道的敘述,正確的是

A.最長的經(jīng)線 B.最長的緯線

C.東、西半球的劃分界線 D.東、西經(jīng)的分界線

10.任意兩條相對的經(jīng)線可組成一個經(jīng)線圈。與20E經(jīng)線組成經(jīng)線圈的經(jīng)線是

A.20W B.16 0E C.160W D.180E

11.某地點的東側是東半球、西側是西半球,則可確定該點肯定位于

A.東經(jīng)度 B.西經(jīng)度 C.北半球 D.低緯度

12.在一幅地圖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直線距離為7.2厘米,兩地間實地距離為144千米,該圖的比例尺是

A.1:2000 B. 千米

C.二十萬分之一 D.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200千米

13.下列圖例中,表示長城的是

14.下列地形類型中,符合等高線閉合且四周高中間低特征的是

A.山地 B.高原 C.平原 D.盆地

讀右圖,回答15~17題。

15.甲地的海拔高度是

A.500米 B.1000米 C.1500米 D.2000米

16.甲地與乙地的相對高度是

A.0米 B.500米 C.1000米 D.1500米

17.若乙地氣溫為24℃,則甲地氣溫約為

A.18℃ B.20℃ C.24℃ D.28℃

18.蘇聯(lián)宇航員加加林說,從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個蔚藍色的星球,這主要是因為

A.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 B.地球表面被云層覆蓋

C.地球表層被水汽包圍 D.地球表面森林茂密

19.板塊構造學說認為,火山、地震帶主要分布在

A.板塊內部 B.大陸內部 C.陸海交界處 D.板塊與板塊交界處

20.下列詞語中,屬于描述氣候的是

A.風和日麗 B.暴風驟雨 C.四季如春 D.陰轉多云

21.下圖所示天氣符號中,表示雨夾雪的是

22.下列選項中的數(shù)據(jù)為空氣污染指數(shù)。四大城市中,空氣質量最差的是

A.天津 126 B.北京 87 C.上海 70 D.石家莊 437

23.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這一現(xiàn)象反映氣候受到下列哪一因素的影響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類活動

24.北半球海洋上氣溫最高月份通常是

A.1月 B.2月 C.7月 D.8月

25.表示人口分布狀況通常使用下列哪一指標

A.人口自然增長率 B.人口密度

C.人口數(shù)量 D.城市化水平

26.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A.兩極地區(qū) B.高山、高原和荒漠地區(qū)

C.赤道地區(qū) D.中低緯度的近海平原地區(qū)

27.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將會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有

A.就業(yè)機會增加 B.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改善

C.住房緊張、交通擁擠 D.受教育機會增加

來自中國大陸及港澳地區(qū)的部分學生代表,參加了的北京模擬聯(lián)合國大會;卮28~29題。

28.關于右圖中學生體質特征的說法,正確的是

A.頭發(fā)黑直 B.鼻梁高

C.膚色黝黑 D.體毛較多

29.中國大陸及港澳地區(qū)使用的最主要語言是

A.俄語 B.英語 C.法語 D.漢語

30.世界上三大宗教的發(fā)源地均位于哪一大洲

A.歐 洲 B.亞洲 C.非洲 D.北美洲

31.鄉(xiāng)村聚落與城市聚落的根本差別在于

A.勞動生產(chǎn)方式 B.人口密度大小 C.人口數(shù)量多少 D.居民收入高低

32.下列條件中,不利于聚落形成與發(fā)展的是

A.資源豐富 B.交通便利 C.水源充足 D.地形崎嶇

33.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的劃分依據(jù)是

A.自然條件差異 B.政治地圖變化 C.發(fā)展水平差異 D.社會制度不同

34.發(fā)展中國家大多數(shù)位于

A.亞洲、非洲和南美洲 B.南極洲、南美洲和歐洲

C.非洲、亞洲和北美洲 D.歐洲、北美和大洋洲

35.下列國家中,既位于亞洲又屬于發(fā)達國家的是

A.中國 B.日本 C.俄羅斯 D.德國

選擇題答題欄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來源:學,科,網(wǎng)Z,X,X,K]

答案

題號 19 20 21 22 23 24新課 標第 一 網(wǎng)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二、讀圖分析題(共 30分)

36.讀下圖,回答相關問題。(7分)

(1)①、②兩地區(qū)人口都很稠密,但形成原因不同,①地主要是 ;

②地區(qū)主要是因 。

(2)③地區(qū)人口稀少,主要是因為該地區(qū):

(3)①、②、④三地區(qū)中,以黑色人種分布為主的是 ,人口自然增長率最低的是 。

(填序號)

37.讀等高線地形示意圖,回答相關問題。(6分)

(1)丙、丁處分別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丙 ;丁 ;

( 2)甲山位于乙山的 方向,甲山的海拔應在 米以上;

(3)學校利用暑假組織學生進行登山活動,在從A點沿圖中虛線登上甲山頂?shù)倪^程中,山坡陡緩變化狀況是先 后 。

38.根據(jù)下圖,完成相關要求。(12分)

(1)A處為 洲,B為介于兩大洲之間的 運河。

(2)①、②兩點所在的線為 (經(jīng)、緯)線。①點的經(jīng)度為 ,按緯度①點位于 (高、中、低)緯度地區(qū)。②點位于 洋上。

(3)③地的氣候狀況如右側圖,該地為 氣候(類型),其氣候特征可描述為: 。氣候的兩大要素是 和 。

(4)甲、乙兩圖表示1月份兩地居民衣著的差異,這種差異主要與 (海陸、緯度、地形)因素影響的氣候差異有關。此時,乙地為 季 (季節(jié))。

39.讀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5分)

(1)讀圖可知,全球氣溫分布規(guī)律是從 緯向 緯氣溫逐漸降低,造成這種分布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緯度、海陸、地形)。

(2)世界氣溫最低的地方是在

洲。

(3)南、北半球中,等溫線比較平直的是 半球。

~學年度第 一學期期末考試

七年級地理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7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C A B B A B D D B C B B C D C C A A

題號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D C B D C D B D C A D B A D C A B

二、讀圖分析題:(共30分)

36.(7分)

(1)工業(yè)發(fā)展最早,經(jīng)濟發(fā)達(2分);自然條件優(yōu)越,農(nóng)業(yè)發(fā)展較早(2分)

(2)終年嚴寒(1分)

(3)④(1分)①(1分)

37.(6分,每空1分)

(1)陡崖 山脊 (2)(正)南 900 (3)緩 陡

38.(12分,每空1分)

(1)歐 巴拿馬 (2)緯 30E 低 大西洋

(3)熱帶雨林 全年高溫多雨 氣溫 降水

(4)緯度 夏

39.(5分,每空1分)

(1)低 高 緯度 (2)南極 (3)南

這篇初中一年級地理期末試卷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了。更多相關內容請點擊查看七年級地理期末試卷,同時,地理網(wǎng)初中頻道還提供了更多七年級期末試卷,以供同學們練習,預祝大家順利通過考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yi/712677.html

相關閱讀:新初一學習方法:數(shù)學有疑必問“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