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分化點”,是指對于學生的入門、知識技能和智能的發(fā)展、心理發(fā)展有關鍵影響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教學難點。在進行這些內容的教學時,學生對新授內容往往感到困難,不易接受和運用,從而引起學生學習上的畏難情緒,甚至產生物理成績上的大面積滑坡。教材中凡是出現上述現象的地方,我們就稱作為教學分化點。
跟我學物理網賈蘭華老師認為:所謂分化點是由于學生的能力與知識要求之間存在著較大的矛盾造成的。初二物理學習分化點有以下內容:
1、參照物、凸透鏡成像、力和運動的關系等。這些知識過于抽象,概念比較隱晦,學習方法新,往往令剛入初二的學生難以適應。
2、浮力、杠桿、簡單機械的功和功率。這些知識點知識結構復雜,要求學生思維靈活,分析能力要求高,讓學生感到學習難度大,難以把握。
3、動能和勢能、大氣壓強等。這些由于涉及高中知識或者受學生數學水平的限制,沒有給出嚴謹的科學概念,更沒有嚴謹的理論體系。由于缺乏理論基礎,學生應用起來不知所云,造成部分分化。
賈蘭華老師研究表明:造成學生初二物理分化的原因,既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教師教學方法不當的成因。如學生前概念缺乏、抽象思維能力差、意志勃然、學習動機不強等,都可能造成知識上的分化點,師生應給予足夠的重視。
來源:初中物理教育在線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er/258895.html
相關閱讀:初二數學:教你快速記憶數學知識點的6個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