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兩天,媒體都歡快地預告雨雪終于要來了。昨晚,窗外的風呼嘯了一夜,為雨雪的降臨做足了文章。清晨醒來,得知沒有下雪,女兒照例是失落的,因為頭天晚上我給她描繪了白雪皚皚的動人情景,她是懷著對雪的美妙徜徉入睡的。送女兒上學,朔風撲面,天氣干冷。將近11點,雨雪開始嗖嗖而下,漸次密集。去單位的食堂吃飯,雪下得正緊,沙沙作響的小雪粒兒斜刺里飛落,地面上已覆蓋了一層白。午飯后,天氣預告中的大雪抑或是暴雪非但沒有如約而至,連小雪粒也戛然而止了,不多久,原本敷在地上的那抹白,也消融于無形,像一個轉瞬即逝的笑容,平白地讓人疑惑。
心情寧靜的時候,是看古代文學的良機,《史記》的嚴謹、厚重,《古代散文鑒賞》的博大精深、燦若辰星,無不讓我嘆為觀止,歷讀千遍而不厭倦,如同一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泉,清涼、醇厚。心緒遂更加平和、舒展、沉靜,聆聽、感悟智圣先賢那開啟心智的清音,結果是往往更加痛切地感知到自身的貧乏和虛妄,更加如饑似渴地汲取,如迫切渴望飽蘸水分的海綿,期待著充盈之后的飽滿。
心情稍顯浮躁的時候,就看看鮑爾吉·原野的散文隨筆,看看他的《銀說話》,近距離品味胡四臺那人那狗那羊那馬那片草地那片溪流的綿遠悠長,任憑一顆心在蒙古長調的蒼涼憂傷中跌宕、浮沉、愴然。每次讀鮑爾吉·原野的文章,尤其是這本《銀說話》,我都會邊讀邊想起另一個人——泰戈爾。曾經看過泰戈爾的散文詩,摘抄過《金色花》,內心里儲滿了驚嘆:是什么樣的心靈能寫出這樣天真爛漫、渾然天成、意境優(yōu)美、格調清新的詩歌?這才是真正的天籟之音。童心!只有未經任何粉飾和污染的赤子情懷,才能寫出如此純凈的詩歌。也看過不少現(xiàn)當代作家的散文隨筆,覺得只有鮑爾吉·原野接近抑或是已經達到了泰戈爾的這種境界。有時候也讀喬葉的散文,如同看一出清新活撥的偶像劇,沒那么深,沒那么俗,有一點點拖曳,有一點點絮叨,卻說不出的熨帖,恰如輕風拂面,有著鄰家女的俏皮機智,清新可人。同樣能讓略感疲憊略略躁動的靈魂伏貼、靜謐。再或者是看看《愛你·特別關注》之類的文摘類的雜志,平和心態(tài),和諧靈魂,避免走向偏執(zhí)的死胡同。
情緒最不安最躁動的時候,索性把自己掛在網上,瀏覽新聞,點讀博客,免費讀書。目光一如心緒,百無聊賴,情無所歸,茫然狂躁如困獸。每一個網頁如同熙熙攘攘叫賣吆喝著的農貿市場,千軍萬馬爭渡獨木橋的人才交流市場,只能讓喧囂的社會更喧囂,躁動的靈魂更躁動。鑒于此,有時候我會刻意地疏遠網絡,與之保持一定的距離,以免時間在不經意間被吸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zaojiao/83768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