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而言,手的動作,代表著他的智慧,因為大腦用來處理來自手的感覺信息和指揮手的運動占的比例最大。大腦有許多細胞專門處理手指、手心,手背、腕關節(jié)的感覺和運動信息。所以手的動作,特別是手指的動作,越復雜、越精巧、越嫻熟,就越能在大腦皮層建立更多的神經聯系,從而使大腦變得更聰明。
手的動作發(fā)育也稱之為精細動作的發(fā)育,大約在三個月左右時隨著天生的抓握反射的消失,孩子開始出現另一種無意識的抓握,這就標志著手的動作開始發(fā)育了。
看著家里的一歲寶寶已經能到處爬,能邁步向前走,能歪歪扭扭跑起來,你是不是很激動,但激動之余千萬別忽略寶寶的另一個重要技能——手指的能力。要知道,手指的活動可以刺激寶寶大腦的發(fā)育哦!其實當孩子出生后,家長就可以有意識地刺激他的小手。例如兩個月時,孩子會出現吮手動作,這時不要強行干預。當孩子3個月時,他就會抓玩其了,此時需要訓練抓握能力,給他多種質感和形狀的物體讓他體驗。在孩子半歲后,教孩子做簡單的手指操,讓孩子將手的動作與聲音刺激聯系起來。如讓孩子“抓撓”;伸出食指表示“1”雙手鼓掌做“歡迎歡迎”等等。
目前許多智力玩具都具有訓練手的精巧運動,手眼協調能力和激發(fā)孩子想像力的作用。最傳統的搭積木、捏橡皮泥和新開發(fā)的各種變形玩具,插拼玩具都有上述功能,家長可先給孩子示范一下,然后就讓孩子盡情去想,不必按說明書的要求去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zaojiao/64142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