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擲萬金 早教中心太"燒錢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家庭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早教機構收費更五花八門,費用甚至超過MBA——MBA課程每小時118元,而有些早教中心,即便打折,也要132元/小時。而家長,為了讓寶寶趕上潮流,不惜擲重金打造“人生起跑線”。早教費用就這樣追隨著天下父母心,日益升高、難以停歇。

  為寶寶高價購買“人生起跑線”

  早教主要針對0-6歲的兒童,年齡段很小,油水似乎不多,但據(jù)記者了解,上海的早教市場已被劃分得很瑣細。

  創(chuàng)藝寶貝將課程分為四大階段:探索、表達、理解和邏輯思維。每階段授課72小時,收費按參與多少階段定:第一階段費用4080元,1-2階段7485元、1-3階段8998元、1-4階段16498元。這是周末班,如果是平時班,價格可以下降近千元。

  據(jù)記者了解,早教機構的收費設計“花樣經(jīng)”普遍很多,讓家長頭暈不已。“我都被搞糊涂了。”張女士向記者抱怨,自己的孩子1歲半,她到金寶貝一打聽,居然有3項課程適合,即育樂(0-5歲)、音樂(6個月-5歲)、藝術(18個月-5歲);一年半后,還可以加環(huán)球?qū)氊悾?-5歲)和學校技能(3-5歲)。“5項全能啊!”張女士笑言。

  更讓張女士吃驚的是,早教機構對寶寶的培養(yǎng)大計細致到了“月”,任何“月齡段”的寶寶都能找到合適課程。如金寶貝的育樂課程就被劃分為7階段,按0-6個月大、6-10個月大慢慢推進。這保證了早教機構在每個“月齡段”都能招到新生,擴充財源。

  最終,張女士選擇了60課時,總收費13200元,但一次性繳納只需8340元,另有3節(jié)贈課。132元/小時,這就是為寶寶買一條“人生起跑線”需要付出的代價,比讀MBA貴——交通大學的MBA學費8.8萬元,992個學時,相當于118元/小時。

  事實上費用還在漲。金寶貝首席執(zhí)行官夏弘禹接受采訪時說:“去年營業(yè)額2.9億元,同比增長超10%。到2020年前,中國將持續(xù)嬰兒出生高潮期,年業(yè)務增長比例可達20%至30%。此外,當前全國只有20%的幼兒接受早期教育,成長空間很大。”

  25%的家庭開支用于早教

  目前,上海的公立幼兒園的收費,二級一般為300-500元/月,一級為600-900元/月,示范園1100-1400元/月。

  這僅僅是學費,興趣班往往另行收費。王怡女士告訴記者,她的孩子就讀于童的夢幼兒園,每月800元管理費,興趣班大都每門200元/學期,繪畫、鋼琴等較貴,達400元。按照一學期兩門興趣課算,一年總共至少得花費15000多元。

  私立幼兒園價位差異較大,但普遍超過1200元/月。李青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學費每年18000元,加上興趣班、春秋游等各項費用,鐵定超過2萬元。如果還要上早教班,費用更得節(jié)節(jié)攀升。收費處于中間檔次的創(chuàng)藝寶貝,前3階段教學總計也要近9000元/72課時。李青和丈夫每年收入合計約12萬,換言之,其家庭收入每4塊錢中就有1塊錢投向?qū)殞毜脑缃藤M用。

  即便只上普通幼兒園,每年交6000元左右的學費,外面再上個早教班,每年的總費用也將高達15000元。對于工薪階層,這無疑將是難以承受之重——然而對于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這又是必須承受之重。

  不過,接受是一回事,認為應當回歸合理價位是另一回事。九成的家長認為,每月教育費用控制在1000元/月最為合理,超過這個心理價位,52%的家長會覺得“雖然貴,但勉強還能接受”,36%的家長則認為目前的教育費用“很昂貴,急需整治”,僅有11.11%的家長認為“不貴,完全符合預期”。此外,88.9%的家長覺得教育費用負擔“比起幾年前明顯重了”。

  專家觀點

  早教指導比早教更有意義

  針對當前早教市場的火爆,記者專訪了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系主任華愛華教授,請她為早教現(xiàn)狀把脈,為家長支招。華教授提出了三點建議。

  教孩子之前先教家長。現(xiàn)在市場上的早教機構汗牛充棟,但嚴格說,早教有兩種,一種即早教,直接教育嬰幼兒;另一種稱作早教指導,是指導家長怎樣理解、教育孩子的。我們提倡的是早教指導,因為家庭教育才最重要,要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教孩子。否則,讓孩子每周去上一兩個小時早教課,沒有多少意義。

  私立早教機構迎合家長心理。有的家長覺得,公立幼兒園教學太傳統(tǒng),而私立早教中心、私立幼兒園有著先進的理念,其實未必。公立幼兒園中的示范園吸納了先進教育理念,是和國際接軌的。當然,普通幼兒園這方面不夠令人滿意,但早教機構為了爭奪市場,也要迎合家長的觀念。那中國的家長什么觀念呢?就是功利化,想讓孩子掌握某種技能。因此,私立早教機構為了吸引孩子,讓家長掏錢,也采取游戲的形式,看上去很先進,但本質(zhì)上有“學前教育小學化”之嫌。這么早就讓孩子學這些知識,“即時效應”是有的,但“后效應”不一定好。

  過早學外語沒有必要。有些早教機構標榜所謂“雙語教學”,鼓吹1歲的寶寶就學外語。實際上科學研究表明,12歲開始學完全來得及。再早一點,3-6歲也可以。3歲前學外語實無必要,因為孩子母語都未掌握,盲目學外語,可能會說幾句英文,但用母語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反倒受到損害。你是中國人,生活在中國的環(huán)境下,用母語思維、創(chuàng)造還是最主要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zaojiao/56278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