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期是人生的開始,人的許多基本能力都是在這個年齡階段形成的,如語言表達、基本動作以及某些生活習慣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認為,一個人的智力發(fā)展進程始如果把他17歲達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4歲時就達到了50%,4一8歲又增加了30%,8一17歲又獲得了20%0可見幼兒5歲以前是智力發(fā)展最迅速的時期,也是進行早期鉀力開發(fā)的最佳時期,如果家長在這個時期實施良好的家庭教育,將對孩子智力的發(fā)展產(chǎn)生深遠影響。
古往今來,許多有成就的名人在幼年時期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這是他們fl后成才的一個重要原因。例如,德國大詩人。劇作家歌德的成才,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家庭的早期教育。歌德2一3歲時,父親就抱著他到郊外野游,觀察自然,培養(yǎng)歌德的觀察能力。3一4歲時,父親教他唱歌、背歌謠、講童話故事,并有意讓他在眾人面前講演,培養(yǎng)他的口語能力。這些有意識的教育,使歌德從小就樂觀向上,樂于思索,善于學習。歌德8歲時能川法、德、英、意大利、拉丁、希臘語閱讀各種書籍,14歲寫劇本,25歲寫成了聞名一于歐洲的《少年維特的煩惱》。
反之,人的幼年時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影響智力正常發(fā)展的事例也是不少據(jù)《中國婦女報》披露,我國南京市一姓馬的工人因患有精神性心理疾病,深怕孩子受人迫害,便將自己的三個子女從小鎖在家中,不讓他們與外界接觸,時間長達幾年,致使這些孩子鉀力低下,言語遲緩,與同齡人相比、鉀力及生活能力差距很大,近于白癡。
近年來,專家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有三分之二的家長教育方法不當。
過分保護型的家長‘與30%左右。他們代林孩子做一切事情,是孩子的保姆,過度保護,過度溺愛,這使孩子失去了正常的、積極的、自山發(fā)展的個性,結(jié)果培養(yǎng)出的孩子懦弱無能,總想依賴他人。這種個性特征熄滅了孩子的創(chuàng)造欲望,事事等待別人的指點與幫助,沒有開拓精神,智力發(fā)展受到限制。
過分千涉型的家長也占30%左右。他們限制孩子的言行,畫框框,定調(diào)子,讓孩子按父毋的意愿去做,不能超越父母的指令,這使孩子缺乏思維的批判性,做事沒主見,人云亦云。孩子不敢超越父母的觀點,限制孩子的思維,使孩子很少有發(fā)散性思維,思想被禁錮,沒有靈氣,也會影響孩子將來的創(chuàng)造力。
嚴厲懲罰型的家長占7%一10%。家長教育孩子態(tài)度生硬,對子女缺乏感情,言語粗魯,方法簡單;強迫子女接受自己的看法與認識,孩子嘴上接受,心里不服;常挖苦、責備甚至打罵孩子,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這種教育的方式一方面是可能使孩子他的性格壓抑、自卑、遇到事唯唯諾諾的,影響了孩子的健康人格的全面發(fā)展;另一方面也可能會使孩子們像父母一樣,粗魯冷酷、沒有教養(yǎng)。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zaojiao/548789.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