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學生開始享受假期時,許多0至3歲的孩子卻奔波在“上學”路上。盡管多數早教機構的收費堪稱天價,但仍有許多家長趨之若鶩——
低齡娃娃“上學”熱潮何時休
在中小學生都開始享受寒假的時候,許多0至3歲的孩子卻奔波在“上學”的路上。1歲的幼兒學習認字,兩歲的寶寶伴著音樂學跳舞……幼兒早教班日漸成為時尚。據調查,學前教育早教中心的天價學費,按一周兩節(jié)課計算,上96節(jié)課最貴的價格大約為1.5萬元,最便宜的也需6000元,遠遠高于大學學費,盡管如此,但仍有許多家長趨之若鶩。針對此現象,專家提醒,幼兒早教應從家庭教育入手,家長多付出一些愛心和耐心,就是最好的早教。
廣告打著開發(fā)潛能的噱頭
看到周圍的同事都送孩子去上早教班,在某事業(yè)單位上班的吳女士坐不住了。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久前,她專門帶著13個月大的女兒去考察早教機構。
短短幾年,多家早教機構進駐青島。這些早教中心都有幾個共同特點:只招收0至3歲的孩子,一節(jié)課收費往往在100元錢以上,一年的花費動輒就在萬元以上。“最新科學研究表明,孩子3歲前將完成大腦發(fā)育”,“不要在孩子長大之后才后悔沒有進行早教”……這些五花八門的廣告,讓不少家長怦然心動。
“孩子在這個階段學到的東西比生命中其他任何階段都要多,他們的智能、體能、個性等都已經定型80%以上,千萬不要錯過寶寶迫切需要學習的這段時間。”在一家早教機構,工作人員“苦口婆心”的幾句話全說到了前去考察的吳女士心坎上,她于是便開始填表報名。她根據孩子的年齡選擇了一年1.5萬元的“套餐”,每周兩節(jié)課,包含一節(jié)音樂課和一節(jié)娛樂課,分別用音樂和游戲啟發(fā)寶寶的智力。在工作人員的幾番游說下,吳女士爽快地交了一年的學費,記者了解到,這可是她的半年工資。
不會走路就開始“讀書”
“早教班從一開始只針對兩歲半至6歲的幼兒,逐漸發(fā)展到現在剛剛出生的嬰兒也教。”一家早教機構的負責人介紹說,隨著年輕父母對嬰幼兒教育的重視,早教正逐漸呈現“初生兒化”。
近日,記者在青島某早教機構0至1歲年齡段的培訓班上看到,有的家長甚至一邊喂奶一邊上課。嬰幼兒早教課程的熱捧,使得各早教機構越來越在課程宣傳上花心思。打著各種旗號的“幼兒精英教育”逐漸流行起來,一兩歲的孩子就學習雙語交流,連兒童高爾夫、幼兒瑜伽、兒童美式橄欖球等“舶來品”也開始現身國內早教領域。
教育專家告訴記者,即使是這些花樣繁多的課程,也吸引不了嬰幼兒的眼球。在上課過程中,不少孩子已經睡著了,反而是陪同來的家長聽得津津有味。不難理解,這是在摧殘幼兒身心健康。記者隨機采訪了多位家長,一位年輕母親說,在上了半年課后,她發(fā)現主要是教師和家長間的交流,孩子真正參與的機會比較少。
12下一頁閱讀全文
師資隊伍缺少“正規(guī)軍”
在青島市市南區(qū)一家早教機構的教師招聘廣告上,有這樣的要求:中專以上學歷,學前教育、師范、音樂教育、幼兒心理學等專業(yè),會彈唱、跳舞、繪畫等,有耐心和愛心。而另一家收費更高的早教機構,則要求大學本科或者以上學歷,專業(yè)英語8級或者以上。后者看中的是英語教學水平,但對是否是幼師或師范專業(yè)沒有要求。
記者了解到,目前早教尚未被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高校中也沒有針對0至3歲幼兒教育的專業(yè)科目,只有少數高校的學前教育專業(yè)延伸到嬰幼兒的早期教育領域,而幼教專業(yè)主要為幼兒園提供教育人才,與早教教育有較大區(qū)別。目前與早教相關的只有育嬰師資格認證,而大部分早教機構并不要求執(zhí)教教師擁有該資質證書。
一位早教中心負責人則表示,“我們早教中心的教師是用英語教學的,但針對的學習對象是幼兒,所以還需要教師自身有吸引力”。一位資深教育專家調侃說,這樣看來,會一些英語口語的初中生就可以教幼兒英語,因為他們年齡小,肯定會受幼兒歡迎。
“拔苗”不見得助長
最近,當吳女士帶著孩子去上課時,發(fā)現孩子在課堂上根本無法集中注意力,不是哭鬧就是自己爬到一邊去玩。“教師讓孩子根據音樂跳舞、做動作,孩子根本聽不進去”。吳女士很無奈,“說實話,提前交了一年的費用,現在有點后悔了。”
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前教育專業(yè)副教授、北京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yè)博士王芳認為,從理論上講,嬰幼兒的教育更應該順應其天性和本能,孩子的人格成長和研究精神需要在運動、游戲以及感受新奇的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而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應該承擔起責任,投入精力和孩子多玩耍多溝通,這是任何教育都取代不了的。上早教班確實能給孩子提供交流的機會和場所,但是有沒有必要花費那么多金錢,值得慎重考慮。
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青島市實驗幼兒園園長寧征認為,目前社會上許多所謂的早教機構,尚未在真正意義上實現“教師中心”到“兒童中心”的轉變,缺乏對幼兒教育課程的引領和幼兒教育課程本身的對話及互動,缺乏教學的興趣和互動及創(chuàng)造性,不是對幼兒進行啟發(fā),而是為完成所謂教學任務而教。
寧征建議,幼兒的早期教育主要形式應是家長與幼兒互動和互進式的,而不是家長與幼兒單向促進式的,要引導幼兒在玩樂式的游戲中主動去模仿和接受,而不應像對學生一樣教知識、背知識,這樣才能保證孩子身心健康、快樂成長。
12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zaojiao/45204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