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小米媽媽將要帶兒子踏上長途旅程時,心里真有些擔(dān)心。因為兒子第一次旅程就要在火車上呆24小時,這么長時間被困在火車上連成人都會感到寂寞無比,更何況孩子?但事實上,小米的表現(xiàn)卻大大超出了媽媽的預(yù)期,他似乎有忙不完的事:與同車的小朋友躲貓貓,還不時地看那本看了無數(shù)遍的圖畫書,并享受那些媽媽平時很少給他吃的垃圾食品……郁悶的24小時就這樣輕松地熬過去了。之后,小米居然還拉著媽媽的手問:“我們什么時候再坐火車�。客ㄟ^這次旅程,媽媽覺得小米的性格很樂觀。
專家分析:其實,樂觀和悲觀的人雖有部分是基因的差別,與某些影響大腦化學(xué)物質(zhì)有關(guān),但這僅僅只是部分原因,更主要的還是從小習(xí)得某種態(tài)度和觀念。要想讓孩子長大后成為一個積極應(yīng)對各種困境的人,最好的辦法是父母首先要做到這一點。只有讓孩子跟著父母用欣賞、感激的目光看待世界,孩子才會感到快樂、更有活力、意志力更強,才會更愿意參與他覺得有趣的事情。
提示1:減去額外壓力
在如今這樣緊張、快節(jié)奏的大環(huán)境里,父母都希望孩子也能高效率地度過每一天,譬如孩子上午10點學(xué)鋼琴,下午2點練書法,4點還得學(xué)英語……像這樣的安排,孩子怎么會感覺快樂呢?其實,對孩子而言,童年的美好正是因為能夠無拘無束、輕松自在地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嗎?無數(shù)心理學(xué)研究報告都表明,那些能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浪費”時間,甚至達到忘我境界的成年人,就能過上更加平靜和滿足的生活。所以,父母還是把追在孩子屁股后的那個計時器扔掉!給孩子更多的快樂。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zaojiao/438528.html
相關(guān)閱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bjb@jiyifa.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