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在錯誤中學習成長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兒童潛能開發(fā)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正確面對挫折是孩子成長中必須要具備的能力。下面是孩子生活中出現(xiàn)的各種障礙,作為父母不妨做一下對照,看看自己或孩子是否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障礙一,性格的力量。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天性。這種天性不僅影響著父母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也影響著孩子自己看待世界的態(tài)度。對于成功和失敗,就具體表現(xiàn)形式來看,有些孩子天生就對錯誤反應強烈,而且消極,因此,這類孩子極易產(chǎn)生挫敗感,也極易采取對己不利的策略。

  障礙二,父母的消極評價。

  要想讓孩子理解錯誤屬于學習的一部分,父母自己對孩子犯了錯誤后的態(tài)度就不應該是責罵甚至羞辱孩子,而是引導孩子認識錯誤,教會孩子解決問題。即使父母的本意再好,只要對孩子的錯誤反應不當,就會產(chǎn)生負面作用。

  9歲的杰米在橄欖球比賽中兩次觸地得分,一次脫手。下場之后,父親沒有夸獎他兩次得分,而是責備他為什么會脫手失分。當父母只關(guān)注錯誤而不是成就時,給孩子的感受就是錯誤是不可以接受的,今后他也許就會把錯誤視為恥辱。盡管杰米父親的本意并沒有那么消極。

  同樣,比利碰翻了牛奶杯,招來了父親的一頓呵斥:“你怎么總是那么笨手笨腳!就不會動動腦子嗎!”父親的這番話,顯然是說比利是個笨手笨腳的孩子。由此比利很容易得出自己的錯誤是由于天生太笨的緣故,因而是無法糾正的結(jié)論。

  障礙三,父母定的標準太高。

  父母的重要任務之一,是接受孩子的現(xiàn)狀,別對孩子期望太高。一旦父母的期望超過了孩子實際的承受能力,那么,給孩子層層加碼的后果只能是失敗。

  假如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已察覺到自己無論在體育運動、人際交往還是學習能力上都和父母的期望有距離,那么當他面對帶有挑戰(zhàn)性的難題時,他們就會緊張退縮。一旦達不到父母設定的標準,他們的情緒便會一落千丈,變得十分沮喪。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是不可能產(chǎn)生從錯誤中學習的意識,反而會認為恰恰是錯誤證明了他們沒有這個能力,既然認定自身不具備能力。這些孩子就會不惜一切代價去回避挑戰(zhàn),回避問題。

  這是一個有不同國籍孩子的幼兒園,此時正值父母來接孩子回家。孩子們正在沙坑里玩沙,玩具有小鏟、瓶子和漏斗。通過觀察和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不同國家的父母在指導孩子的方法上有很大差異。

  首先觀察一個美國孩子。他用小鏟子把沙裝進漏斗,但他發(fā)現(xiàn)漏斗總也裝不滿,疑惑地拿起漏斗上上下下看了一會兒,似乎明白了其中奧妙,于是用手指堵住開口,使漏斗裝滿了沙子。接著,他試圖把漏斗里的沙子倒進瓶子里,可是發(fā)現(xiàn)從手指移開到對準瓶口,沙子已漏得差不多了。孩子開始加快手移開的速度,幾次之后,他突然意識到,把漏斗直接對準瓶口,沙子就會聽話地進入瓶中。他按照這種方法很快裝滿了一瓶沙子,一直在旁邊未動聲色的媽媽這時高興地拍手以示鼓勵。

  再觀察一個中國孩子玩沙,他一開始也是忙著拿起漏斗向里面裝沙子,也同樣發(fā)現(xiàn)了問題。所不同的是旁邊的母親一看沙子都漏光了,就手把手地教孩子把漏斗直接對準瓶口,然后再灌沙子。結(jié)果孩子沒經(jīng)歷任何挫折就立刻學會了正確的方法,但也很快就爬出沙坑不玩了,因為玩沙的過程一被簡化就沒什么意思了。

  兩位母親對待孩子的方式,體現(xiàn)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思維。這位中國媽媽認為,手把手地教可以使孩子在最短時間內(nèi)掌握一種技能。這位美國媽媽認為,孩子應當自己去思考和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這位中國媽媽認為,技能學得越多、越快,孩子就越聰明;而這位美國媽媽認為,親身經(jīng)歷越多、體驗越豐富,孩子就越聰明。

  美國當代名師莎倫·德雷珀說:“犯錯誤是最好的學習方式。”但是現(xiàn)在許多父母的教育觀念是鼓勵孩子少犯錯誤,不犯錯誤的就是好孩子。這可能導致孩子害怕犯錯誤,害怕變通,最終漸漸失去從錯誤中學習的樂趣。

  是到了要有所改變的時候了,應該告訴我們的孩子,還有“在錯誤中學習”這么好的一種學習方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zaojiao/402280.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