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這也是哈佛天才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智力開發(fā)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7275 原帖: (寫于9/28/2001 3:10:14 PM)

有這樣一個故事,你來評評:

一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生了一個兒子,他準備把兒子培養(yǎng)成一個天才。在兒子三四歲的時候,這個孩子會幾國語言,六歲的時候,考入中學,12歲上了哈佛大學,16歲攻讀哈佛博士學位。心理學家每一分鐘都讓他孩子不斷“吸收”。18歲時,孩子成為英國倫敦一家商店的售貨員,他什么都不干,他拒絕任何有“知識性的活動”,他做一名售貨員,很開心。他的滿腹經(jīng)綸沒有用處。

知識成了他一生的苦難。

EmyK 的回復(fù): (寫于9/30/2001 8:45:55 AM)
他開心就行。哈佛不是那么了不起,也許畢業(yè)找工作會比別人順手些,但十年二十年后,如果不比別人付出更多努力,也是常人一個而已。學習和奮斗是一生的,學校只是一個階段,一個入門。名校好在啟蒙和出色的關(guān)系網(wǎng)。很多人迷信名校,忽略了孩子的需要。容易造成父母不必要的投資和孩子不自由的發(fā)展。

sdchan 的回復(fù): (寫于9/29/2001 3:06:00 PM)

現(xiàn)在的孩子比起我們那時,確實少了很多童趣。在兒童時代讓孩子更多地享受自己的快樂,對于提高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和未來的后勁有極重要的作用。因為知識是在不斷變化中的,而不變的是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和學習能力。

rgx 的回復(fù): (寫于9/29/2001 10:42:48 AM)

早教的主要內(nèi)容的應(yīng)是性格、品德、才干的培養(yǎng),而且才干或智慧應(yīng)是排在最后的,這三方面應(yīng)是相輔相成的,試想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縱有滿腹經(jīng)綸又有什么用呢?我們首先要一個健康、快樂的孩子,其次才是聰慧。

喵喵媽媽 的回復(fù): (寫于9/29/2001 9:06:34 AM)

我個人認為,開發(fā)寶寶的潛能還是很重要的,不過不能過度的開發(fā)。要根據(jù)寶寶的個人愛好來定,父母只是一個導向!我家依然現(xiàn)在36個月了,我想讓他參加少年宮的學習,到底學習哪些,我還沒定,要帶寶寶去考察一下才行!!

Curious George 的回復(fù): (寫于9/29/2001 7:46:40 AM)

我所知道的電視采訪的一個天才的故事也很似,不同的是當他10多歲博士畢業(yè)后他放棄了很多機會,重新裝成一般兒童和同齡人一起去讀小學,他交了很多朋友重追回愉快的同年時代,現(xiàn)在他仍在讀博士,仍很出色。

Rubie 的回復(fù): (寫于9/29/2001 8:42:13 AM)

個人認為,看問題不能這樣看。我們考慮問題,要看大多數(shù)。哈佛也有庸才,也有高分低能,BILL GATES大學沒有畢業(yè)。但這些畢竟是少數(shù)。不管怎么說,做哈佛學生始終會是令人向往的,也不能因為某些少數(shù)案例而否定知識。

以前討論其他問題,比如孩子要不要從小學外語,有朋友指出誰誰成年了才學外語,成了英國的教授。我個人的想法,這些都只是極少數(shù)。就象說中國有很多人中學沒有畢業(yè)成了千萬富翁,我們不能因此跟孩子說:別那么用功,上不上中學沒關(guān)系。我們分析、判斷問題,主要應(yīng)該還是看主流。當然,這位“天才”的父親有失誤的地方。中國人講,凡事有度,千萬別走過頭。

此外,對待“早期教育”一詞,現(xiàn)在也是褒貶不一。我看首先要搞清楚這個詞的含義。如果帶孩子爬山,告訴孩子哪是映山紅,哪是月季,這叫做“早期教育”的話,那么它肯定是一件好事;如果您要求3歲的孩子參加各種學習班,可能就要考慮了。

關(guān)于早期教育,我個人有幾條原則:
(1)孩子的學習力永遠超出父母和老師的想象;或者說,父母和老師從來都是低估了孩子的學習力。
(2)如果孩子樂再其中,那么就沒有過度。就是說,孩子學了畫畫,又參加了舞蹈班,如果他自己很開心,那么就沒有問題。
(3)堅持只問耕耘、不問收獲。父母至少應(yīng)做到少有急功近利的思想,避免給孩子過度壓力,使孩子成為負擔。

champion wu 的回復(fù): (寫于9/29/2001 10:30:02 AM)

JOHN,你的觀點我太同意了,THAT‘S WHY WE ARE TRYING THE SAME THING!

開發(fā)智力很重要,方法卻有很多種,比如我小時侯,不到3周歲就可以同大人爭上游,再大一點就算24點,對我的數(shù)學學習肯定有好處!而且,我也一直很快樂,能贏了大人好有成就感的。

但是,也許因為腦子太快,我學東西不專,倒是很有點自以為是,老公說我情商不高,在家慧的教育上要注意全面發(fā)展。

蠻蠻 的回復(fù): (寫于9/28/2001 4:41:34 PM)

我們只注意了智力的發(fā)展,沒有注意到心理是否能承受此種智力!鬧出這樣的笑話。也許只有做了售貨員的哈佛孩子,才感覺自己體會到了這一生中真正的快樂!快樂與健康是我們培養(yǎng)孩子的真正目標!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zaojiao/1319458.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