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學生問我是不是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我的接班人,我對這個問題感到訝異。我的回答是:“我只希望我的孩子快樂,能夠發(fā)揮他們的潛力。”
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要找到自己的興趣,發(fā)揮自己的潛力,才能夠成為“最好的自己”。成績并不很突出但進入哈佛大學的湯玫捷說:“不要相信成才公式,因為我們是野生植物,不是園林植物。每個人獨特的優(yōu)點就是自信的源泉。”去幫助你的孩子發(fā)現他獨特的優(yōu)點吧!
一個人快樂與否和他是否在做他感興趣的事有相當大的關系。根據美國對1500名商學院學生長達20年的追蹤研究發(fā)現:追逐興趣并發(fā)掘自身潛力的人不但更快樂,而且更容易得到財富和名利。因為他們所從事的是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因此更加有動力和激情將事情做完美——即便他們不能從中獲取財富和名利,他們也會得到終生的快樂和幸福。
作為家長,我們會鼓勵孩子花時間在她的興趣上。比如,我大女兒喜歡看小說,我們就每周挑一本有意思的但是也有教育意義的書給她看,這些年她已經看了上千本書,她的英語總是得滿分。我二女兒喜歡寫作和畫圖,我們就教她用計算機寫她喜歡的文字,然后加上圖片、照片,變成一本書,印成漂亮的彩版,送給親友。
對孩子沒有興趣的課,我們只要求他們盡力地準備,盡力地學習,對成績則沒有要求。
很多家長讓孩子去學鋼琴,練跳舞。我認為有愛好是好的,可以幫助孩子全面發(fā)展,但是要適量。
我經常會采用“讓孩子有所選擇”的方法和孩子約法三章。當我的兩個孩子都對音樂表現出興趣時,我對他們說:盡力學三個月,三個月后,可以重新決定要不要再學。結果,三個月后,他們發(fā)現自己對音樂都沒有興趣,反而一個對畫畫有興趣,一個對戲劇有興趣。于是,我讓他們朝真正的興趣發(fā)展。
多給孩子與人相處的機會。戴爾•卡耐基說:“一個人事業(yè)的成功只有15%取決于他的專業(yè)技能,另外的85%要依靠人際關系和處世技巧。”從小就不會與人相處的小孩,長大后很難成功,也很難快樂。
不要壓抑孩子的情緒。除了喜與樂,怒和哀也都是正常的情緒反應。讓孩子有機會宣泄他們的情感。如果孩子一哭,就不分青紅皂白地喝斥:“不許哭!”孩子表面會變聽話,內心其實是掩藏了更多的恐懼──他怕他哭了,會失去父母的愛、會被處罰。成長的經驗一再以壓抑、否定自我的情感出現時,你也許可以教出一個聽話的孩子,但很遺憾的,也是一個缺乏自信、無法體諒別人情緒的孩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zaojiao/1065683.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