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孩子依戀物品怎么辦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育兒知識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豆媽記錄:誰動了我的枕頭2歲7個月

  延續(xù)上一回的話題,談?wù)劯X有重大關(guān)系的物件??枕頭。

  1歲多的時候,為了給豆子的腦袋找個舒服的靠件,保證大頭兒子的睡眠質(zhì)量,我們在尊重使用者本人意愿的情況下(在商場由豆子欽點),購置了一個史努比枕頭,枕套上畫了一只穿著睡袍正在歪歪的史努比小狗,為說明它睡得很香,史努比的嘴巴里還流出一攤口水(這個形象日后深深地影響了豆子)。

  對于這個枕頭,豆子有著一見鐘情的感情基礎(chǔ),他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歡它。自從把史努比枕頭帶回家后,他每天晚上與史努比相依為命,與該枕頭產(chǎn)生了剪不斷、理還亂的復(fù)雜感情,我們可以從以下情節(jié)看出:

  一,除非他餓欲橫流,在其他的任何時候和任何地點看到史努比枕頭,必定將以最快速度飽含激情地沖向這個枕頭,像丟下一枚重型炸彈般,把大頭撲倒在史努比的肚子上。

  二,不管這個枕頭以何種姿勢出現(xiàn)??規(guī)范地橫臥于床頭,或被故意擺放成靠在墻上,豆子小朋友都不會嫌棄,而是一如既往地沖將過去??臥倒!哪怕枕頭靠在墻上,他需要擺出跪倒膜拜的姿勢才能放大頭在枕上,也在所不惜。

  三,如果順利完成沖刺??倒頭的動作,則心滿意足地開始砸吧嘴巴,舔舔史努比,哥倆一起流口水,直到枕頭上不僅畫了史努比的口水,還洇出豆子的口水圈圈。

  四,當一群枕頭躺在一起的時候,不管別的枕頭顏色多么鮮艷圖案多么花哨,豆子小朋友仍然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洇滿了口水的史努比枕頭,上面有他的味道。這個,是不是動物的本性,就像小獅子灑泡尿表示那是我的地盤?

  綜上所述,我們看到了小豆子對這個枕頭不一般的愛,看到了這個枕頭對小豆子不一般的吸引力。豆爸豆媽一度十分慶幸選對了枕頭,解決了孩子的睡覺大計,并在朋友中大肆推廣“只選對的,不買貴的”之枕頭選購經(jīng)驗。

  但我們需看到事物的兩面性,凡事一旦過了度,將走向另一個極端。具體來說,小豆子由對史努比枕頭的狂熱喜愛逐漸演變成了一種固執(zhí)的依戀。睡覺必須和史努比同床共枕,任何枕頭不可替換,替換必鬧騰,不睡覺。

  須知,我們在商場花幾十大洋買的枕頭是布織的、棉花填充的,非金剛不壞之身,日復(fù)一日地經(jīng)受小胖子的沖擊和口水侵蝕,終究是舊了,老了,經(jīng)不起睡了。在小豆子兩歲6個月零3天之際,我們給他買了一個新枕頭,考慮到小動物睡覺形象深入他心,還特意選了一只同樣穿睡袍在睡覺的米老鼠枕頭。

  孰料,要睡覺的時候,洗完白白的豆子發(fā)現(xiàn)問題,大叫:“史努比在哪里?”沒有舊枕頭堅決不睡覺,死活要找他的史努比。

  媽媽耐心跟他講:“史努比臟了,不能用啦!

  豆子說:“那給他洗澡澡,洗干凈就可以睡了!

  “洗不干凈啦,里面也很臟,好多細菌,小豆子睡在上面會生病的!

  “洗里面,洗干凈!

  糾纏這個問題無益,媽媽試圖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你看米老鼠多乖啊,他也是趴著睡的哦!”

  “不要米老鼠,豆豆噠史努比!”豆子喊。

  “沒有史努比,史努比回家了,今天和米老鼠睡!”豆媽的耐心在消失。

  “不要米老鼠,啊~~~~~~~~~~~”豆子哭了,很傷心,他親愛的史努比小狗不見了。

  ……

  沒辦法,那你就哭吧,哭啊哭啊總會疲倦的,這一天,豆子11點睡著。

  佛家講,執(zhí)著是苦的根源。從兩歲的小豆子身上,我參到了這個佛理。

  心理師爸爸的分析:陪伴孩子成長的過渡性客體

  接受分離的過程中,寶寶需要用一個東西來替代媽媽,并且和這個東西建立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關(guān)系,來抵御內(nèi)心因分離而產(chǎn)生的哀傷。

  到這里,必須要說一個心理學名詞:過渡性客體。

  所謂過渡性客體,是指在寶寶成長過程中,象征著安全的“完美照料者”的替代品。這樣的過渡性客體可能是人,也有可能是玩具,或者是一個經(jīng)常用的床單、枕頭之類的東西。一般來說,孩子更多選擇自己的床單或玩具作為過渡性客體。

  過渡性客體與分離有關(guān)系。意思就是在接受分離的過程中,用一個東西來替代分離的“媽媽”,并且和這個東西建立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關(guān)系,來防御內(nèi)心因為分離帶來的哀傷感覺。這完全是無意識的。

  豆子找到了屬于自己的過渡性客體,從對于枕頭的依戀,完全可以看出他內(nèi)心對媽媽的依戀,他將對媽媽的依戀轉(zhuǎn)移到了這樣的依戀對象上。他需要的是那個“完美的照料者”一直穩(wěn)定地在那里,這雖然有點“畫餅充饑”的味道,但這樣的“餅”確實是他需要的。

  很多媽媽不明白為什么孩子對一個物件特別的迷戀,有時候甚至會用大人的思維和判斷去剝奪孩子這樣的迷戀。比如,被子舊了換新的;玩具破了就扔掉等等。這樣的行為,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內(nèi)心的穩(wěn)定關(guān)系,給孩子帶去強烈的因為分離而產(chǎn)生的創(chuàng)傷感。本來這個物品就是孩子用來面對分離的權(quán)宜之策,假如再一次的被剝奪,那孩子是承受不了的,所以就會有創(chuàng)傷體驗。豆子的體驗就是創(chuàng)傷體驗,他焦慮,恐懼,憤怒,無力。

  這樣的過渡性客體可能是暫時性的,也可能長久性的。幼年的時候,我就經(jīng)歷過這樣的體驗。3歲那年,媽媽帶我去外婆家,媽媽中午哄我睡覺,說等睡完覺起來,就給我吃好吃的。等我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媽媽已經(jīng)離開外婆家。原來她是騙我的,因為她有事要辦。等我找不到媽媽的時候,那種在陌生環(huán)境中的恐懼感一下就被體會了。我很害怕,當然也很憤怒。不過,一個3歲孩子的情緒一般不會被大人體會的,特別是那個年代里,家里孩子很多。我不停地哭,站在門口等媽媽回來?墒,媽媽一直不回來,一天都沒回來。外婆開始還哄我,到后來估計她也煩躁了,就不管我了。在極度的恐懼下,我找到了媽媽穿的拖鞋,把拖鞋穿在腳上,等在門口。這樣的情景是我記憶最早的場景。而那個拖鞋,就是過渡性客體,也就是象征著媽媽。后來外婆跟我說,我那幾天連睡覺也要穿著那雙拖鞋,要不就死活不睡覺。

  說到這里,要做個提醒:作為媽媽不能欺騙自己的孩子,不得不分離時,要將真相告訴孩子。特別是孩子很小的時候。一般需要過渡性客體的孩子,在無意識中都有分離創(chuàng)傷的。或者我們并不能夠明白這里面的過程是怎樣的,但最起碼,我們需要對孩子有個尊重,要知道孩子這樣做一定有原因的,尊重孩子,就不要隨便剝奪他們,或者忽略他們的情緒和感受。

  在現(xiàn)代社會,媽媽可能是職業(yè)女性,生完孩子后,很多都在產(chǎn)假結(jié)束后就開始上班,不得不把寶寶交給老人或保姆。對此,我的建議是,如果條件允許,盡可能讓媽媽陪伴孩子三年。如果條件不允許,也要努力讓寶寶有個穩(wěn)定的照料者,不能頻繁更換照料者,以免孩子不斷地體驗分離,受到創(chuàng)傷。

  一個小男孩,9歲,讀四年級,不愿意一個人睡覺,每天晚上都要爸爸媽媽陪著。父母為此很煩惱,前來咨詢原因。通過父母對孩子嬰幼兒時期的講述,我找到了原因。

  原來,小男孩出生的時候是媽媽和外婆帶的。媽媽在他3個月大的時候就回單位上班了。外婆也在他4個多月的時候回了老家。父母請了保姆照顧孩子,。因為媽媽要上班,所以孩子晚上是和保姆睡的。但不知何故,她家的保姆總是做不長,不到2歲時,家里已換了10多個保姆,最長的也就半年。

  這個男孩本來有個2歲開始就一直玩的小恐龍玩具,一直視為寶貝,但媽媽不知道這個小恐龍對孩子意味著什么。孩子五歲時搬了一次家,媽媽看到小恐龍已被孩子咬得很爛了,很舊了,未經(jīng)孩子同意,就把恐龍扔掉了。被媽媽扔掉了。媽媽認為玩具太舊了,被孩子咬得幾乎很爛了。

  從那以后,這個孩子晚上就不肯獨自睡覺,一定要媽媽陪。在此之前本來他已經(jīng)獨自睡了有一年了,但后來他睡覺必定要鉆到父母的床上,一直到9歲還這樣。媽媽因為一直很少時間照顧自己的兒子,內(nèi)心有著愧疚感,所以就允許這個孩子的行為,來彌補一些內(nèi)心的愧疚。但媽媽也知道,這樣下去,對孩子的成長不利,兩難。

  很顯然,過渡性客體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尤其是上述這種照料者極度不穩(wěn)定的家庭中,孩子不停地經(jīng)歷分離,本來就沒辦法建立自我安全、穩(wěn)定感。再不經(jīng)同意就把他的過渡性客體給拋棄了,孩子的創(chuàng)傷感覺就會加劇,作為補償,孩子可能就會有其他的非理性依戀行為出現(xiàn)。

  一次聊天中,還有個媽媽跟我說起類似的事情。女兒上大學那年,她幫她準備了很多生活用品。但女兒卻把自己那條幾乎已經(jīng)襤褸成條破布條的枕巾帶去學校了。她不明白,女兒這樣大了,為什么睡覺還要咬著枕巾,甚至為此還和她吵過。好幾次,她忍不住想把枕巾扔掉,但一直擔心女兒會和自己吵架,沒扔。但她總覺得女兒把這個帶去學校,不妥,因為那已經(jīng)破得不象樣子了。

  我告訴她,幸好她沒有自作主張扔掉女兒的枕巾,要不女兒可能會恨上她。我建議她和女兒好好談一下,把舊的枕巾放在新的枕頭里,這樣可解決彼此的問題。

  這就是我的建議:

  假如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對某個東西特別依賴,有可能孩子是在用這東西防御內(nèi)心分離的恐懼感。不要隨便決定這個物品的命運,讓孩子自己去決定。

  不要讓寶寶太早養(yǎng)寵物,特別是魚啊,小兔子什么的。城市家庭很難養(yǎng)活這些東西,假如寵物過早夭折,對孩子來說有可能會產(chǎn)生分離創(chuàng)傷。當然,假如真的小寵物死了,和孩子一起去處理,比如安葬,做一些分離的儀式,也會給孩子帶去積極的影響的。

  豆子的過渡性客體過早地被剝奪了,而且是自己沒有權(quán)利選擇的時候。我建議把“史努比”還給豆子,和他一起去處理他“過渡性客體”的命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zaojiao/1013215.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