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生活在社會里,而不是在真空中。因此,當孩子從家庭進入社會后如何為人處事,將是一大課題。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老師,應怎樣看待這個問題?
孩子由于長期在家中倍受父母長輩的痛愛,或多或少地處于優(yōu)越地位,因其智力正處于發(fā)育和開發(fā)時期,小腦袋中只有優(yōu)越環(huán)境條件下的為人處事的概念。當孩子剛離開父母的襁褓,學會走路,獨立玩耍,使用語言與別人交流,走出了原先狹小的、簡單的空間,生活內容一下子豐富起來,與外界同齡的朋友有了接觸和交流的天地。然而許多前所未遇的矛盾就接踵而來,習慣于被父母保護的孩子感到自己正處在一種不安全的環(huán)境中。因此遇到與小朋友發(fā)生糾紛時,為了維護自己的安全,保護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向大人或自己的父母告狀,其目的是求得保護和幫助。這時作為父母首先要使孩子的情緒穩(wěn)定下來,讓孩子將事情發(fā)生的經過講清楚,然后對孩子進行疏導。要幫助孩子學會與他人交往的方法,要善于原諒別人的過錯,要建立與他人共享歡樂的意識。千萬不能聽到孩子告狀就憤怒地譴責他人或責罵孩子的玩伴,小題大做和沖動都會強化孩子的告狀行為,使孩子養(yǎng)成不良的性格。
較大年齡的孩子告狀,大多數(shù)是由于孩子在家中養(yǎng)尊處優(yōu),受父母的寵愛,長期處于以我為中心的地位。當與他人交往時容易出現(xiàn)心理障礙,因為同伴不可能像父母及長輩那樣以他為中心,而產生了委屈、吃虧感。因此希望借助于父母的力量來維持自己的中心地位。當然,也確有孩子被人欺侮而正常的告狀行為。因此家長在處理時,切記要理智行事,不可粗魯,應對當事人的父母陳述自己的觀點,講清道理,給孩子和他人都留下好的印象,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通過分析事情的原因,既不要一味地責怪他人,也不能不批評自己的孩子,要幫助孩子協(xié)調好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關系,善于與他人合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jiao/72190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