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良好的進食習慣才能獲得足夠的營養(yǎng),以下提供家長進行進食訓練的原則及注意事項,可依照孩子的狀況在家進行練習。
套餐式餐點
華人用餐的習慣通常是吃合菜,好處是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菜色,但同時也讓孩子有挑食的機會。若孩子挑食情形嚴重,可嘗試使用套餐式給予孩子食物,也就是盤子上同時具備飯、菜、肉等菜色,如此可兼顧孩子的營養(yǎng),還可要求孩子把自己的份量吃完。 此外,將孩子不喜歡的食材料理方式稍做改變,如菜剁碎混入飯中或混在肉中,通常將有纖維的食物切小塊即可改善孩子咀嚼過久的情形。
正餐之外不給零食
除了規(guī)范良好的進食時間及習慣外,亦須控制孩子不可吃零食,若孩子不吃正餐仍有零食可以填飽肚子,那他就更不會想要認真的進食。 除了父母之外,需請家中其他成員配合進行,尤其是祖父母很容易心疼孩子挨餓就給零食。長痛不如短痛,全家人的配合可更有效率地改善孩子進食狀況。 在無干擾環(huán)境用餐許多家庭有吃飯時看電視的習慣,孩子的注意力就被吸引到節(jié)目內(nèi)容上,無法專心用餐,如此一來不僅用餐時間會拉長,也常有「吃飯配電視」的情況,對所吃的東西食之無味。也有孩子會吃飯吃一半就跑去玩玩具,而忘了原來在做的事情。
建議家長在用餐時不開電視,并把環(huán)境凈空,避免過多的玩具或會使孩子分心的物品,讓孩子專心吃完飯后再進行其他活動。
規(guī)定用餐時間
孩子吃飯不專心,或是喜歡讓人家喂、不愛自己吃,都可能造成一頓飯吃好幾個小時,甚至聽過一餐吃3個小時的例子,如此一來嚴重影響了家長和孩子的作息,孩子學會使用拖延戰(zhàn)術,家長也很容易妥協(xié)而開始喂孩子。
建議家長為孩子訂定標準吃飯時間,如半小時或45分鐘,超過時間后,就把所有的食物收起來,直到下一餐才能吃。孩子天生有不讓自己挨餓的本能,幾餐沒吃飽,之后一定會更積極地進食。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在家不愛吃飯的孩子,在幼稚園都吃得又快又好,由此可看出「規(guī)范」的重要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jiao/705684.html
相關閱讀: